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主流樣式中也有真誠嚴謹,「踱步:七十年的走過」亮相龍美術館

主流樣式中也有真誠嚴謹,「踱步:七十年的走過」亮相龍美術館

此稿似報紙稿審過,照審過版發。主流樣式中也有真誠嚴謹,「踱步:七十年的走過」亮相龍美術館

鍾菡 劉珈辰

摘要:展示新中國主題美術創作源流與發展。

「踱步:七十年的走過」6月21日起亮相龍美術館,近200件展品包括油畫、中國畫、版畫、素描、雕塑、宣傳畫、年畫等,以六大專題板塊全面展示新中國主題美術創作的源流與發展,探討新中國美術的歷史沿革、發展變化、創作特點及時代意義。

【一幅作品會畫多個不同版本】

李少言,《八路軍120師在華北》(31幅),10×13.6厘米、12×8厘米,1940,龍美術館

此次展覽中,新中國成立初期到改革開放前的一系列美術作品引人注目,其中不乏靳尚誼、吳作人、艾中信、古元、戴澤等名家作品。這些作品既有反映革命歷史過程的曲折艱辛,也有展示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氣象,其中不少是關於領袖題材的主題創作,這也是新中國美術創作中的一個重要題材。展覽策展人、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西安美術學院新中國美術研究所所長陳履生介紹,上世紀50年代以來的一段時期,美術創作對於主題過度關注,出現了題材單一化、政治化等傾向,削弱了藝術表現的多樣性。這些作品缺乏地域特點,少有個人風格,可以明顯看到當時在表現主題上的主流風格和主流樣式,這對美術創作帶來了負面影響。

但與此同時,這一時期的美術家積極深入生活,多方面挖掘了時代生活中的豐富內容,從宏觀到細節,從重大事件到生活和家庭、黨政軍民學、工農商學兵、農林牧副漁,都顯現了新中國不同於過去的方方面面,也反映出新中國主題創作的時代特色。畫家在創作時十分真誠,儘管題材單一化,但作品的構思、構圖、色調上無不看出用心和細緻。一幅作品創作多幅也是當時一個特點,如黎冰鴻的《南昌起義》畫了五個不同版本,第一幅創作於1958年,收藏於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此次展出的是他1977年重新創作的。對比可見,最早的版本畫面色調較暗,紅旗數量只有兩三面,之後的版本色調越來越明艷,紅旗的數量也逐漸增多。「因為畫作受歡迎,不同博物館都要收藏,因而需要畫不同版本,但不同版本之間不是簡單拷貝,而是富有變化。畫家對於創作的認真以對於繪畫表現的嚴謹態度,都值得這個時代的美術創作者思考。」

【對民營美術館收藏有借鑒意義】

靳尚誼、傅植桂,《把第一根無縫鋼管獻給毛主席》,布面油彩,60×50厘米,1954, 龍美術館

此次展覽既是歷史的回顧,又是新中國審美和藝術語言變革與發展的記錄。展品中相當一部分是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中期的作品,也體現了龍美術館收藏的特色。

「總有人問我為什麼收藏這些革命歷史題材的藝術品,我覺得,我們都是從這段歷史中走過來的,應該記住它。」龍美術館館長王薇說。這批收藏最早曾於2009年在上海美術館舉辦過「革命的時代」展覽,正是這次展覽讓她產生了創建私人美術館的想法,此後這些作品成為龍美術館(浦東館)常設展品。2018年,龍美術館(西岸館)圍繞沈嘉蔚《為我們偉大祖國站崗》舉辦了特展,這張1974年全國美展中的代表性作品也在此次展覽中亮相。「這些作品反映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藝術發展的變化和與之關聯的社會發展變化,通過梳理70年來新中國美術發展的脈絡,知道我們走過的歷史過程,才能更加珍惜今天藝術創作的環境。」陳履生說。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作品在多數公立美術館中已經鮮見。許多作品從藝術價值上看並不是很高,但有著重要的歷史價值。陳履生認為,此次展覽和公立美術館收藏形成互補,在民營美術館收藏體系建立方面,也提供了經驗借鑒。「收藏需要時間累積,需要建立起與學術關聯的研究。私人收藏也需要不斷展覽,與公眾分享,獲得社會價值。」展覽至9月8日結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德維爾潘教授這樣評價「一帶一路」倡議
5G時代將引發新一輪媒體競爭,傳播供給消費生態格局面臨重構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