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滿城盡帶黃金甲」,你可知這首詩的其它幾句,同樣霸氣精彩

「滿城盡帶黃金甲」,你可知這首詩的其它幾句,同樣霸氣精彩

張藝謀的一部《滿城盡帶黃金甲》,除了恢弘磅礴的電影畫面,留給人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這首詩了。整部電影就如同詩中所寫一般,畫面裡面的奢靡場景,各種繁文縟節,讓人頗感震撼。只是在這場電影的背後,我們要先開來看的是寫下這部電影名字的主人,黃巢。他是唐末年間的農民起義領袖,他所寫的這首詩全名為《不第後賦菊詩》,對於這個領導農民起義,寫下精彩詩句的男子,你又了解多少呢?

01聰慧過人,狂妄自大

黃巢出生於山東曹州,祖上以販賣私鹽謀生,雖然沒有大富大貴,但是家境也格外殷實。在他5歲的這一年,父親和友人在一旁對句,這一次出的題目是菊花連句,父親苦思冥想而不得,黃巢隨口就說出了「堪與百花為總首,自然天賜赫黃衣」這樣的句子。父親不但沒有誇獎他,反而責怪黃巢不知輕重,老者便讓黃巢再寫一篇。只是別人詠菊都是表達對花的喜愛之情,譬如陶淵明,但是黃巢卻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他筆下的菊花帶了一種殺氣,即便黃巢僅有5歲,秋菊的肅殺寒冷,耐霜堅韌在他的詩句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五歲的孩子,本應該是一個玩泥巴、抓知了的快樂年紀,即便是真的熱愛讀書,也是好讀一些詩詞歌賦,但是黃巢卻與那些同齡的小孩全然不同,這個時候的他已經有著青雲之志。詩中的那一句「他年我若為青帝,報於桃花一處開!」已經展現出來了他的自大和狂妄,一個商人之子,竟然有著改天換地的遠大抱負,甚至在這天地間有一種唯我獨尊的氣質。原來在他小的時候,有一顆不知名的種子就在他的心中生根發芽。

02社會黑暗,科舉落第

黃巢天資聰穎,父母想著讓他以後接手家中產業,所以也沒有請專門的老師來給他上學。只是他對商業並不感興趣,反而更加喜歡騎馬射箭,因為沒有在正規的私塾接受教育,所以與那些真正的文人比起來也只是略通筆墨。可是他卻想著有一日能夠高中狀元,所以他屢次前往京城參加科舉考試,只可惜一直名落孫山。他帶著滿腔憤恨,寫下了開篇所提到的這首《不第後賦菊》。

這時候的黃巢還是一個儒雅的書生形象,可是整首詩之間,看不到文人的雅氣,反而讓人感受到了滿腔的殺氣。那一朵長安城裡的菊花,似乎成了一個手握屠刀的戰士,這首在當時看起來並不怎麼知名的小詩,其實已經預兆了長安城的未來,也預兆著黃巢的未來。等到他下次返回長安,將會從書生成長為戰士,過去這個地方做虧欠他的,他會用手中的刀劍全部拿回來。

黃巢出生的這個年代,以前的大唐盛世早已沒有了以前的無限繁華,到處都是一派民生凋敝的景象。那些奸詐險惡的官僚霸佔著王朝的舞台,他們手握重權,卻是一副自私自利的嘴臉,通過榨取百姓的汗水,維持著自己表面的風光,在這世間不知羞恥的苟活著。皇朝與這個時代顯得有些格格不入,心中有大志卻無法施展個人才華,當他寫下這首詩的時候,他似乎在那瞬間找到了自己的宿命。披上戰甲,殺盡百花,待他重歸長安成那日,不知道將會在這個舞台掀起怎樣的血雨腥風。

03不甘平庸,揭竿而起

黃巢絕對會一輩子都甘於平庸,5歲能夠寫下那樣的詩句,就註定了他未來有著不平凡的一生。乾符一年,山東發生大旱,土地乾裂農民顆粒無收,官員不僅無所作為,甚至還強迫百姓交納賦稅,將百姓逼上絕路。黃巢終於忍無可忍,他揭竿而起,匯聚了一大批無路可退的流民,成了舉起反抗大旗的農民領袖。他帶領著這一批人,與朝廷發生了正面衝突,成立了一支起義軍。

雖然聚集了不少人,面對唐朝的軍隊,仍然是有一些勢單力薄。所以在乾符元年,他帶領著自己的手下,加入了當時王仙芝所領導的規模更大的一隻起義軍。這些隊伍會合以後,在唐朝軍隊的圍剿下,戰爭有勝有負,只是起義軍一直略佔上風。隨著糧食越發短缺,征戰越來越頻繁,越來越多流離失所的難民都加入了起義軍的隊伍。如果一直這樣持續下去,農民起義,取得成功也並非不可能。可是當人手中握有重權之時,自然會出現各種矛盾。

他們的首領王仙芝,突然之間想要接受唐王朝授予他的官職,一時間和黃巢發生重大衝突,兩人甚至大大出手,最後導致了他們兩人分道揚鑣。其實最後鬧成這種分裂局面,黃巢選擇毅然決然的離開,與他個人有這莫大的關係。他當初積极參加科考,可是從未中第,現在領導的起義軍,明明也有他的一份功勞,可是唐王朝最先看到的卻是王仙芝,他努力了這麼多年,依然沒有得到認可,心中不免悲憤;其次,在他加入王仙芝的隊伍之前,兄弟幾人曾經立下豪言壯語,誰知他就這樣輕易背叛誓言,只想要榮華富貴,所以等待著他們的,只剩下了決裂。

在黃巢離開以後,王仙芝在義軍強烈的反對下,並沒有向唐朝投降;黃巢一人領著自己帶走的部隊在外孤軍作戰,難以經受住朝廷圍剿隊伍的人數眾多。直到乾符五年,王仙芝最終死在了招安的唐朝官員的手下,他手下的這支義軍,並沒有乖乖投降,反而是前往亳州與黃巢會合,他一躍成為了當時農民起義的最高領袖,給自己取名為「衝天大將軍」,手下所管理的兵力更是多達數10萬。

公元880年12月5日,這對於長安城來說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日子,黃巢在落榜離開這裡多年以後終於又一次回來了。可是他這一次不再是從前的文雅書生,他成了自己詩句中的那個手持兵刃的戰士形象。他帶領著身穿金色錦袍,頭束紅綾,手拿刀劍的軍隊衝進了長安,曾經盛極一時的唐王朝,就這樣被推翻了,不過僅僅幾天時間,他所創立的王朝就如同流星一樣,在這人間隕落,甚至成為了一個屠城惡魔。

如若僅僅是將皇帝趕下地位,或許他不會遭到那麼多的非議,因為在後世的評價中,對於黃巢的評價褒貶不一,甚至極其複雜。根據史書記載,當他率領的大軍破城而入後,在京城裡燒殺搶掠,將往日繁華的京城,變成了一座可怕的人間地獄。無論是達官貴族,又或者是平民百姓,在此次的戰爭中無一倖免。原來的那個儒雅書生,終究是成了殺人不眨眼的惡魔。可是他的一生到底是正義領袖,還是一個殺人狂魔,誰又真的能給他下定義呢?

作者:青樓詩社

喜歡詩詞文化的朋友,歡迎關注青樓詩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樓詩詞江湖 的精彩文章:

他是民國時期最會寫情詩的人,作品入選諾貝爾獎候選人時悄然離世
秦淮八艷之陳圓圓:衝冠一怒為紅顏,影響明末戰局,最終削髮為尼

TAG:青樓詩詞江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