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抗挫能力強的孩子,大多都是自己世界的主角,家長要學會當配角

抗挫能力強的孩子,大多都是自己世界的主角,家長要學會當配角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智商和情商教育一直是家長非常看重的,但「逆商」教育在長久以來都被家長所忽視,逆境中如何突圍,如何實現自我,這是每個孩子成長中都需要面對的課題。

對於孩子面對的挫折,家長的態度各異,有的認為孩子這裡「小小的打擊」根本不算什麼,是現在的孩子太嬌氣,不值得一提;有的家長則將孩子的挫折看得比天大,認為孩子受了委屈,自己一定要幫他「打回去」才行;有的家長則認為孩子哭鼻子的行為非常軟弱,嚴令他自己去解決。

以上無論哪種做法,其實都是把孩子當配角,家長當主角,由家長來主導孩子挫折的走向。但其實受挫折的是孩子,如何解決挫折孩子也應該是主角,許多家長本末倒置了,結果常常是收效甚微。

在去年熱播的一部電視劇《你好舊時光》中,主角周周對於人生有著自己的一套理論,每當她受到挫折的時候,就想像自己是主角,是個大俠,而作為大俠總要承受各種各樣的挫折。在與凌翔茜的對話中,周周闡明了自己學文科的理念:「我想像個大俠一樣,簡簡單單,我行我素,做我喜歡做的事情。」

靠著這個理念,即使面對人生重大變故,周周都能從中恢復過來,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是的,每個孩子都想當自己世界的主角,長大的過程其實就是和父母分離,獨立飛翔的過程。面對挫折,家長何不樂於當回綠葉呢?

孩子的挫折教育中,家長常踩的三種雷區

或許聽上去有些悲觀,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人的一生其實就是在不斷地和各種挫折打交道中度過的。從出生時的嚶嚶啼哭,需要靠自己的力量來吸奶,用哭聲來表達屎尿的信息,到學走路的磕磕碰碰,融入小集體的不適應,直到長大成人後的各種障礙,家長的挫折教育其實特別重要。

前陣子,上海一個17歲的少年因為在回家的路上遭受到母親的指責跳橋身亡。短短几秒鐘的視頻在各大社交網路平台上瘋傳,刺痛了無數人的心。母親跪在地上捶胸頓足,痛不欲生,可是孩子再也回不來了。

第一大錯誤:就是總以大人高高在上的視角,教訓孩子做事情當中的種種失誤。家長這種高視角的挫折教育,並沒有將孩子放在平等的地位上,總是帶著傲慢和些許偏見,只要有問題就一定是自家孩子的錯,對孩子過於嚴苛,關鍵是沒能理解孩子的感受。

高視角的挫折教育,忽視了孩子的獨立主體地位,也沒能很好地挖掘孩子內心深處的真實訴求,這樣做的後果往往是給孩子造成了二次創傷。讓他本已受挫的心靈更加千瘡百孔,也不利於親子關係的培養。

一個初中生遇到校園欺凌,每次回家和家長說,爸爸都認為這是孩子間的打鬧,非常正常,還認為兒子太懦弱,不堪一擊。等到兒子回到寄宿學校,面對封閉的寄宿環境和無處訴說的苦衷,直接跳樓輕生,所幸人活了下來。這個時候父親才意識到兒子此前所言不虛,才知道兒子每天都是在何種環境下上學的。

第二大錯誤:就是對孩子面臨的困境視而不見,看得太輕,不管孩子能力是否勝任,就一味主張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特別像以上的例子,作為一個初中生能開口向父親求助,那肯定是遇到了很大的難題,如果只是同學間的不愉快還不必讓家長出手吧。

在孩子最需要家長幫助的時候,父母選擇漠視和袖手旁觀,家長不負責任的態度,可能會讓孩子深陷挫折的泥潭無法自拔,嚴重的一生都有陰影。

第三大錯誤:還有一種情況更為普遍一些,小孩子之間的摩擦,或者孩子在學習或生活中遇到的小問題,家長出於溺愛心理,往往小題大做,沒等孩子怎麼樣呢,自己就先出手了。包辦型的家長不給孩子對抗挫折的機會,這樣的愛很偉大,卻也有些密不透風。

家長無所不在的愛,容易讓孩子失去獨立成長的空間,凡事都喜歡依賴父母,做事缺乏主見,一旦遇到父母都解決不了的事情,可能孩子就會瞬間崩潰,失去了人生方向,家長這種挫折幫助其實隱患很大。

父母甘當「配角」,才是娃挫折教育中的高手

當孩子遇到挫折,家長可做的很多,比如與孩子共情,給孩子足夠的時間調整情緒,思考問題的解決方法,適度提供鼓勵和幫助,讓孩子體驗生活磨練意志品質等,有很多。但最高明的手段卻是,父母要學會當配角,孩子來當主角,配合孩子走出困境,粉碎挫折。

案例1:

上周末,5歲的蜜蜜迷上了過家家的遊戲,以往都是她和小朋友做遊戲,現在就將範圍鎖定在了各個家庭成員身上。她現在以「大家長」的身份自居,要求其他人配合她的工作。

別說,蜜蜜的組織能力還不錯,她把爺爺奶奶當成客人,指揮他們從外面走進來,然後由她來進行接待工作,她會熱情地打招呼,並模擬出一個家中來客人的場景進行應對。

蜜蜜安排哥哥去洗水果,擺拼盤,給客人端上來。安排爸爸去泡茶,還貼心地詢問了爺爺對於茶葉的意見。安排媽媽去做午飯,並叮囑奶奶不吃辣,做菜的時候要引起注意。

不僅如此,她還會對大家的工作提出指導意見,比如爸爸泡茶時水溫可以稍微低些,有些燙,媽媽洗的生菜有些不幹凈,要批評,哥哥的工作做的特別好,值得表揚。

大家看她興緻勃勃的樣子,也就陪著她「瘋」了。其實媽媽對此心知肚明,原來上周媽媽帶著蜜蜜去朋友家做客,朋友的兒子讓蜜蜜給橘子剝皮,她不會,遭到了小主人的恥笑,說她「啥也不會」,一點家務都不做,是個懶蟲。

雖然當時朋友對兒子進行了批評,但這種言語傷害其實對女兒是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的。簡單來說,蜜蜜遇到挫折了,她現在以遊戲的形式重現自己當時的窘境,並且自己擔當了主導地位,其實是想通過這一形式來實現權力的反轉,讓自己當上主角,從而擺脫無力感的本能,重新恢復自信。

案例2:

爸爸給小峰買了新玩具,是一個手推的小飛機。小峰才一歲,剛會走路,顯然還不能很好地操控這個玩具。他不是拿起飛機摔來摔去,就是走著走著就開始亂戳,飛機的輪子總也不著地發不出聲響,小峰急得直蹦腳。

爸爸趕忙上前,扶著兒子的手試圖讓小峰跟著他的節奏走,但孩子並不願意,他不喜歡爸爸這樣強迫他,急於甩手,不允許爸爸靠前。爸爸有些生氣,乾脆從小峰手裡搶過了飛機自己推起來,他一邊推一邊告訴兒子如何正確操作,結果小峰氣得哇哇大哭。

小峰自己玩不好飛機,其實已經在遭受挫折了,爸爸的完美示範給孩子造成了第二次心靈暴擊,讓他更加不自信。

後來爸爸調整了策略,他和兒子你推一下,我推一下,爸爸故意在推飛機的過程中走的歪歪扭扭,還摔了一跤,逗得小峰哈哈大笑。等兒子心情好轉了,爸爸才開始潛移默化地一點一點地給兒子做分解動作,兒子居然學會了,後來推的很好。

當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家長甘當配角,主動示弱,其實是從另一個角度幫助孩子獲取自信心。家長綠葉當的好,孩子紅花開的艷,你學會了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糖果媽媽 的精彩文章:

父母節儉要有度,這種「強行節儉」方式,會毀掉孩子未來人生格局
寶寶生病後,爸爸媽媽都是怎樣照顧的,這些差別,像親媽後爸

TAG:糖果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