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朝名相姚崇,用官位性命擔保兩件事,一生之中最重要的兩次擔當

唐朝名相姚崇,用官位性命擔保兩件事,一生之中最重要的兩次擔當

大唐名相,最著名的除了貞觀年間的房玄齡、杜如晦,就是開元年間的姚崇、宋璟。

姚崇,是一位既有原則性,又有靈活性,政治鬥爭經驗豐富、敢於擔當的優秀政治家,是開元盛唐的代表人物之一。

政治家很少有用自身官位、性命乃至全家去賭博的,而姚崇一生當中竟然做了兩次這樣的事情。僅憑這兩次,姚崇就可以算是唐王朝最偉大的政治家。

唐朝名相姚崇,用官位性命擔保兩件事,一生之中最重要的兩次擔當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姚崇與武則天,「臣以微軀及一門百口保見在內外官更無反逆者」】

姚崇46歲的時候,升遷任夏官郎中(兵部郎中),雖然僅僅是從五品上,但卻是兵部僅次於尚書、侍郎的權力核心之一了。

在契丹反叛攻打河北諸州時,姚崇作為身在中樞的參謀班子一員,「剖析若流,皆有條貫」。被契丹反叛弄得焦頭爛額的武則天,竟然在身邊看到這樣一個能幹的官員,「甚奇之」,就破格提拔姚崇為夏官侍郎,兩年後又讓姚崇參與朝政,成為宰相班子的一員。

這是姚崇成為朝中大佬的關鍵步驟,武則天對姚崇有知遇之恩。

唐朝名相姚崇,用官位性命擔保兩件事,一生之中最重要的兩次擔當

初登相位的姚崇做了一件大事,用身家性命擔保,結束了武則天的酷吏政治。

武則天與身邊諸臣子討論,說之前周興、來俊臣審理百官案件,百官都承認自己謀反罪狀。當時也派遣身邊近臣去獄中親自查問,這些人都沒有否認。現在周興、來俊臣死了,再也沒有百官謀反的案件,那麼以前死掉的那些是不是有冤枉的?

姚崇回答說,之前謀反被殺的都是冤枉的。您讓近臣去詢問,而近臣自身也是難保,怎麼能讓有冤的臣子翻供?被問的臣子如果翻供,就會遭到更嚴酷的折磨。幸好現在您殺了周興、來俊臣,朝廷才得以安定。

「今日已後,臣以微軀及一門百口保見在內外官更無反逆者。乞陛下得告狀,但收掌,不須推問。若後有徵驗,反逆有實,臣請受知而不告之罪。」

武則天聽了之後大喜,說以前的宰相在這件事情上都是不反對,把我變成好殺的帝王,「聞卿所說,甚合朕心」

唐朝名相姚崇,用官位性命擔保兩件事,一生之中最重要的兩次擔當

當時已經是武則天稱帝之後,經歷了大規模的政治清洗、酷吏政治,武則天地位已經穩固,需要採取一些相對溫和的手段來緩和各種對立的社會矛盾。

姚崇實際上是順從了武則天的想法,說出了武則天沒法自己說的話,給了武則天一個台階下。但這同樣是冒著觸怒武則天的風險,並不排除武則天準備掀起新一輪政治高壓運動的可能性。

姚崇用自身性命和全家百口來做擔保,為唐王朝復興保存了力量,有撥亂反正大功。之後姚崇與狄仁傑等心懷大唐的臣子一道,舉薦了張柬之等人入朝掌權,為之後發動神龍革命復唐奠定了基礎。

這也是後來武則天神龍革命後被逼退位,姚崇算是參與其事,並得到封賞,但因為他又是唯一一個「嗚咽流涕」表示對武則天懷念而被貶出京。一方面是對唐王朝的忠誠,另一方面是對武則天個人的忠誠,姚崇身在其中,確實難以表現出明顯的態度。

但也正因為此,姚崇逃過了武三思等人的打擊報復,並在唐睿宗時期得以重新回京任宰相,也算是善有善報。

唐朝名相姚崇,用官位性命擔保兩件事,一生之中最重要的兩次擔當

【姚崇與李隆基,「若除不得,臣在身官爵,並請削除」】

李隆基發動先天政變後消滅了太平公主一黨,真正掌握了權力,當時姚崇已經63歲。

在李隆基與時任地方官的姚崇交流的過程中,姚崇上書十事,從方方面面給了李隆基很深的觸動,任姚崇為相全面負責朝政。姚崇也沒有辜負李隆基的信任,興利除弊,為開元盛世奠定了政治基礎和經濟基礎。

開元四年,華北一帶爆發蝗災。按傳統方式,只能焚香禱告,等蝗蟲把能吃的都吃光後自然消亡。「民祭且拜,坐視食苗不敢捕」

在此之前幾十年,唐高宗李治後期發生了一次唐王朝最嚴重的蝗災,關中地區這個唐王朝的核心區域竟然「京師人相食,寇盜縱橫」

這種自然災害的應對非常體現統治者的治國能力,也是凝聚意志、統一思想的大好時機。

唐朝名相姚崇,用官位性命擔保兩件事,一生之中最重要的兩次擔當

姚崇就體現了其決心與鐵腕,發動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官方組織的人類與蝗蟲的戰爭。

姚崇上奏,從蝗蟲怕人的自然規律、農民有保護農作物的心理兩個角度闡述了滅蝗的可行性,並提出了具體的操作方式,「蝗既解飛,夜必赴火,夜中設火,火邊掘坑,且焚且瘞,除之可盡」

同時指出了以往蝗災蔓延的最大原因,就是思想意志不統一、不堅決,「自古有討除不得者,只是人不用命,但使齊心戮力,必是可除」

史書上短短一百餘字的記錄,就是一篇完整的可行性研究和實施方案,姚崇即使到了現代,也是一位優秀的諮詢工程師,而非只會喊口號、說空話的書獃子,也不是只會動嘴皮子的領導。

唐朝名相姚崇,用官位性命擔保兩件事,一生之中最重要的兩次擔當

在說服了李隆基之後,姚崇派遣御史下到地方指導滅蝗戰爭,形成了從中央到地方的指揮網路。

部分地方官並不配合,汴州刺史倪若水上奏,仍然是德政那老一套,還用東晉十六國時期趙漢劉聰滅蝗失敗舉例。

姚崇正缺一個典型,於是大怒,「劉聰偽主,德不勝妖;今日聖朝,妖不勝德。古之良守,蝗蟲避境,若其修德可免,彼豈無德致然!今坐看食苗,何忍不救,因以饑饉,將何自安?幸勿遲回,自招悔吝。」

姚崇回復有三層意思,第一是說你倪若水拿劉聰和李隆基相比,想死吱聲;第二,你說德政有效,但你的轄境有蝗蟲,說明你缺德;第三,你要是可憐老百姓,就別廢話,否則餓死老百姓你能心安么?

這個倪若水雖然是個腐儒,卻也是個愛惜百姓的好官,被逼急眼了也能幹些事情,「若水乃行焚瘞之法,獲蝗一十四萬石,投汴渠流下者不可勝紀。」

唐朝名相姚崇,用官位性命擔保兩件事,一生之中最重要的兩次擔當

滅蝗工作不是一朝一夕能夠看到效果的,朝中仍然有不同聲音,李隆基再次與姚崇商議。

姚崇說:「縱使除之不盡,猶勝養以成災。陛下好生惡殺,此事請不煩出敕,乞容臣出牒處分。若除不得,臣在身官爵,並請削除。」

與姚崇同為宰相的盧懷慎也有反對意見,認為蝗蟲天災非人力所能消除,並且殺蟲太多有違天和。盧懷慎就是那位有名的「伴食宰相」,對姚崇一直言聽計從,這次也能表示反對,代表了當時一大批官員和知識分子的想法。

姚崇毫不猶疑的壓制了這批人的想法,「今蝗蟲極盛,驅除可得,若其縱食,所在皆空。山東百姓,豈宜餓殺!此事崇已面經奏定訖,請公勿復為言。若救人殺蟲,因緣致禍,崇請獨受,義不仰關。」

搞改革不堅決不行,關鍵時刻姚崇再次用官位身家擔保,不但說服了李隆基,還壓制了朝中其他官員和地方官,統一了思想和行動,「蝗因此亦漸止息」

姚崇的這次滅蝗戰爭開了一個好頭,是人類應對自然災害的一個里程碑事件。包括在後世宋王朝時期,蝗災頻繁,保守的宋王朝仍然採取積極措施殺滅蝗蟲,姚崇遺澤猶在。

但這件事情姚崇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同年年末,李隆基通過一件不大的事情表示了對姚崇的不滿。姚崇也意識到了這點,屢次向李隆基表示辭去宰相位置,並推薦宋璟繼任。於是,姚崇雖然仍然享受宰相待遇,但宰相位置被罷免,從國務院總理變成顧問委員會主任了。

唐朝名相姚崇,用官位性命擔保兩件事,一生之中最重要的兩次擔當

這兩件事情,任何政治家只要完成一件,就足以在青史留名了。如果姚崇是個政治投機者,或者僅僅是一位「救時宰相」,完全沒有必要做這兩件事情,武則天時期姚崇聖眷正隆,做對了沒好處,做對了可能得罪武則天;滅蝗之事也是如此,對於不可抗力,什麼也不做也不會對姚崇聲望造成負面影響。

而姚崇都做了,都用官位性命擔保,並且都取得了成功。這就是偉大的政治家對歷史的推動作用。

參考資料包括《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唐會要》等,本文引用史書原文摘自《舊唐書》。

用數學和工程的思維方式去解讀歷史,妄圖以古喻今。理工男讀歷史,歡迎關注和討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