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用人體這個小宇宙去感應大宇宙,就是全息的思維方式

用人體這個小宇宙去感應大宇宙,就是全息的思維方式

現在的常識教育中,尤其是數理化教學中,人們關於空間的認識,是一種獨立於時間之外的靜態或者動態的空間。

是一種理想化狀態的空間。

這裡要強調的錯誤,就是空間獨立於時間之外,這不僅僅是一種極大的錯誤,甚至是獨立於時間之外的空間根本不存在。

人們感覺自己生存的環境是一個空間狀態,大空間小空間。

其實不是,人們是生存在一個不可割離(相互融合)的時空中。

我們可以把生活的這種環境,叫做:區間,更加準確。

但是,不能把他稱之為:空間(獨立於時間之外的狀態),如果我們在命名空間的時候,帶有時間概念,那就沒錯,可惜這不是我們接受到的常識。

一般認為,空間是空間,時間是時間,是兩回事,甚至是互相獨立的。

這兩者,其實是獨立不了,互相依存的,嚴格來講,離開時間的空間是無法度量的,離開空間的時間也是無法度量的。

在對應的時間下,必然有對應的空間狀態,同樣的道理,在相應的空間狀態下,必定有時間刻度與之對應,而且,劃重點,他們是唯一對應的。

以後,我們不能說我們生活的空間,只能說生活的區間,古代的人就很智慧:「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西漢的《淮南子》。

看看,這就是時空概念了,宇宙就是一個時空概念。

同樣,世界也是一個時空概念。再小的時空概念,就是區間了。

這種對世界的認知,也就是世界觀,有什麼好處呢?

好處很多,能夠周期性的看待事物,比如六十年周期,180年周期。

還有就是認識到相應的時間刻度下,對應必定出現的空間狀態。比如2019年會出現什麼樣的狀態,這就考經驗和靠精算能力了,有多完善的範式,就能夠測算到對應的精度。

在這樣的時空思維下,回過頭來看,2019年,己亥年,中運少宮;厥陰風木司天,少陽相火在泉。

就會有很立體的認知了。

2019年,干支紀年是己亥年,在空間上有己亥的數據特徵,同時在時間上也有相應的數據特徵。

在五運六氣範式裡面,中運特徵有了,上半年,下半年各項特徵如何,都是很清楚的。

司天,在泉,既是時間特徵,也是空間特徵,這樣描述一個年份是非常立體的,非常的有大智慧。

定義這套體系的古代聖賢,有了天人合一的思維,也就是全息的對待時空。

天人感應,人體就是一個小宇宙,注意宇宙本身就是一個時空統一的概念,用人體全息的去感應宇宙,真是太厲害了,這種思維方式是非常值得現代人學習的。

關注全息時空論,關注隱士申子源的更多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隱士申子源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古科學的思維,可以拓展現代的科學研究思路
重新震驚一下世界背後,是對老祖宗中醫藥思維的拋棄

TAG:隱士申子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