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文質彬彬重要嗎?這詞哪來的?怎麼才算是文質彬彬呢

文質彬彬重要嗎?這詞哪來的?怎麼才算是文質彬彬呢

我們說一個人很儒雅,經常用到詞是「文質彬彬」。這個詞是怎麼來的呢?孔子說:「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論語·雍也》)厲害了,不能「文質彬彬」,你就不能算「君子」。

「質」是指本質,人的德行;「文」是指修飾,體現在人的言行表現。如果本質好但沒有文采,就會顯得「野」,就是少規矩不文雅;但太注重文辭,本質不好,就會「史」,也就是像史書一樣言過其實。兩者兼美,才溫文爾雅,才是文質彬彬的君子。所以言語也需要有修飾,就是文辭之美,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口才!孔子十分重視文辭之美。從《論語》中看,他做到了言之有物,有時候還一唱三嘆,如詩如歌!比如:「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論語·雍也》)當然,他也會引經據典,文采斐然。《孔子家語·致思》中有一段:「孔子之郯,遭程子於塗,傾蓋而語終日,甚相親。……小子行之。」

原文較長,簡單說說大意。孔子去郯這個地方,偶遇一位姓程的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他回過頭對子路說:「取一束絲綢給程先生作為相見之禮。」(士相見禮)子路比較耿直,認為在半路上遇見陌生人,採用這種禮儀,不但失身份,也不合「禮」。所以他說:「我聽說,士君子相見必定要有介紹人,如同女子出嫁要有媒人一樣,否則,君子是不相交往的。」過一會兒,孔子又讓子路拿禮物,可子路仍然固執。照理該孔子發飆了,但畢竟是孔子,他斯斯文文地說:「子路啊,《詩經》中說『有美一人,清揚宛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你現在不送,以後很難再見,那就失人了,要後悔的!」

《詩經》的原文是指男女之愛的,但是,孔子把君主比作美人,比作了那位程先生。子路聽後馬上明白,而程先生聽了自然也受用。用現代的話說,這是孔子體現出了高情商。同樣的例子,在《論語》中隨處可見,不用多說。那麼問題來了,孔子的口才是怎麼來的呢?沒別的,學。腹有詩書氣自華。孔子詩書禮易,信手拈來,語言想不文雅都難。所以在他看來,人要想語言優美,最好的辦法就是讀《詩經》!所以他教育自己的兒子孔鯉說:「不學詩,無以言!」(《論語·季氏》)

要言語斯文,當然不止熟讀《詩經》一條路,但是肚裡有「貨」卻是必須的。老話說「裝斯文」,其實這個太難了,因為肚裡的「貨」沒法裝,有沒有很快就會「露餡」。

宋朝黃堅說:「人不讀書,對人則語言無味,攬鏡自照則面目可憎!」讀書明理,可以讓言語生輝,可以變化氣質,讓一個人真正變成「文質彬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吳先生講故事 的精彩文章:

關於古羅馬的龐貝城,和維蘇威火山噴發的10個冷知識
羅馬帝國的皇帝們,關於他們的十個冷知識,絕對高危職業

TAG:吳先生講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