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書法:識篆技巧與方法

書法:識篆技巧與方法

書法:識篆技巧與方法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寫篆容易識篆難」,習篆者大多數有這樣的休會,初學者更是見篆生畏。實際上篆書雖屬於古文字,但它和現代漢字—脈相承、是現代漢字的源頭,並不是孤立而存在,是有規律可循的。全賴用心研求,知難而進。當然,這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途徑。下面試談個人的幾點體會:

(一)以《說文解宇》(以下簡稱《說文》)為根本。

《說文》是東漢許慎撰寫的我國語言學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說解字義、辨識聲讀的字典。在中國語言發展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所研究的對象主要是小篆,因此,它是我們學習和掌握篆字的首選工具書,也是通解甲骨文、金文絕不可少的階梯。查檢《說文》,大多數人感到難以釋讀,這主要是不明其體例所致。《說文》首創漢字部首,按「分別部居」、「據形系聯」的原則排列漢字,同此,部首是打開《說文》的鑰匙。熟悉《說文》部首,利用部首記憶篆書的結構,有益於我們查檢篆書的歸屬。從部首入手,再了解其說解。《說文》的說解,是給小篆所作的注釋,言其「某也某也」是詮釋字義;言其「象某形」、「從某從某」、「從某某聲」是分析字形;這兩部分是有機地聯繫在一起的。言其「某聲」、「讀若」、「某某切」是字的標音,這是全書的基本體例。姚孝遂著的《許慎與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出版)詳盡介紹了《說文》的有關內容、體例和部首等,初學者可與《說文》對照參閱,對於理解和掌握《說文》一書的內容會有所幫助的。《說文》的版本要以中華書局1964年、1977年新印本即以清陳昌治據孫星衍本為底本改刻的縮印本最為恰當。

對初學者還須指出,查篆字切忌僅僅翻看《說文》,單純地對號入座,只取形體不顧音義,這樣很難說出準確程度。清代素有「說文四大家」之稱,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王筠的《說文釋例》、《說文句讀》,桂馥的《說文義證》,朱駿聲的《說文通訓定聲》,都是研究《說文》的總結,各有所側重。最好的注本是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形音義三者並重,是《說文》相佐的工具書。對讀通《說文》有極大的啟發和指導作用。初學者要深入得法,尚須參閱上述專著,才能真正弄通、弄懂篆字。

(二)以「六書」理論為指導。

「六書」是古人根據漢字的形體結構和使用情況,加以分析歸納出來的六種條例,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它的意義主要依從《說文》所舉字例的說法。從《說文》中了解篆字的形、音、義,首先必須了解「六書」的原理,通過「六書」的提示,可以提綱挈領,從根本上達到識篆的目的。學習篆書要掌握「六書」,重要的不是這個字屬於「六書」中的哪一種,而是要了解篆字的結構以及組成部分,弄清這些問題,絕大多數的漢字篆法就自然獲得解決。有關「六書」的基本原理可參看唐蘭著的《中國文字學》(上海古籍出版社)及裘錫圭著的《文字學概要》(商務印書館)。

(三)強記特殊的篆法。

篆書中有許多字的篆法獨特,和楷字形體相距甚遠,是識篆的最大障礙。為辨別楷篆的正誤,防止杜撰臆造,前人針對篆楷字形的差異和用字等情況,編過不少口訣,如元應在編撰的《篆法點畫辨訣》、清朱之蕃的《篆書偏旁歌訣》,清沙青岩的《篆法百韻歌訣》(收入《說文大字典》)等都是極為適應習篆入門的參考書。讀之上口,易於記誦。初入門者不妨在誦讀之餘加以理解,逐漸掌握篆字形體,排除障礙。

(四)以嚴謹認真的態度來對待習篆。

古文字學是一門比較艱深的學問,往往開始容易深入難。關鍵要有「鍥而不捨」的精神。比如從《說文》中查出某個字的形體,知道了這個字的音義,還要了解這個字的形體演變過程以及這個字和同時代其它字的橫向關係(這裡只指特殊情況下的字),重要的是把它放到所寫內容中看看是否文義貫通。這樣似乎不易,但是日積月累,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唐蘭先生曾為占文字研究設了六條戒律,基本要略是:1.戒硬充內,行2.戒廢棄根本;3.戒任意猜測;4. 戒苟且浮躁;5.戒偏守固執;6.戒駁雜糾纏,很值得我們遵循和借鑒,詳細內容可見李學勤著的《古文字學初階》(中華書局出版)。

識篆是一門學問,絕不可草率從事,只有堅持正確的方法,掌握篆字並不是難事。為了幫助初學者準確無誤地識篆和書寫,開列書目如下工具書目:

《說文解字》 [漢]許慎撰 中華書局

《說文解字注》 [清]段玉裁注 上海古籍山版社

《清代書家篆隸字集》 [日]北川博邦 西泠印社

《小篆疑難字字典》王同愈著 上海書畫出版社

《作篆通假校補》王福庵著 四泠印社

其它工具書及有關文字學書目可視其文中介紹以及入門程度逐步增 置。 臨摹碑、帖書目:

《王福庵書說文部首》

《鄧石如篆書弟子職》、鄧石如《篆書白氏草堂記六屏》

吳讓之篆書四條屏《粱吳均與朱元思書》

楊沂孫篆書《道德經》、《金人銘》

《趙之謙書漢鐃歌真跡》

趙鐵山《和銘真跡》(見上海《書法》2001年第7期)

附:篆書範例《王福庵書說文部首》

書法:識篆技巧與方法

書法:識篆技巧與方法

書法:識篆技巧與方法

書法:識篆技巧與方法

書法:識篆技巧與方法

書法:識篆技巧與方法

書法:識篆技巧與方法

書法:識篆技巧與方法

書法:識篆技巧與方法

書法:識篆技巧與方法

書法:識篆技巧與方法

書法:識篆技巧與方法

書法:識篆技巧與方法

書法:識篆技巧與方法

書法:識篆技巧與方法

書法:識篆技巧與方法

書法:識篆技巧與方法

書法:識篆技巧與方法

書法:識篆技巧與方法

書法:識篆技巧與方法

書法:識篆技巧與方法

書法:識篆技巧與方法

書法:識篆技巧與方法

書法:識篆技巧與方法

書法:識篆技巧與方法

書法:識篆技巧與方法

書法:識篆技巧與方法

書法:識篆技巧與方法

書法:識篆技巧與方法

書法:識篆技巧與方法

書法:識篆技巧與方法

書法:識篆技巧與方法

書法:識篆技巧與方法

書法:識篆技巧與方法

書法:識篆技巧與方法

書法:識篆技巧與方法

書法:識篆技巧與方法

書法:識篆技巧與方法

識篆技巧

書法:識篆技巧與方法

書法:識篆技巧與方法

書法:識篆技巧與方法

書法:識篆技巧與方法

書法:識篆技巧與方法

書法:識篆技巧與方法

書法:識篆技巧與方法

書法:識篆技巧與方法

書法:識篆技巧與方法

書法:識篆技巧與方法

書法:識篆技巧與方法

書法:識篆技巧與方法

書法:識篆技巧與方法

書法:識篆技巧與方法

書法:識篆技巧與方法

書法:識篆技巧與方法

書法:識篆技巧與方法

書法:識篆技巧與方法

書法:識篆技巧與方法

書法:識篆技巧與方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好心好報:善良的人依然不會改變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