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看看太史慈的下場就明白,東吳大都督,為何是三國最危險的職業

看看太史慈的下場就明白,東吳大都督,為何是三國最危險的職業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而最終有實力爭奪天下的卻只有3位,北方霸主曹操,劉備以及孫權。赤壁之前,曹操一家獨大,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才能夠勉強對抗曹操。古人有:「魏得天時,蜀得地利,吳得人和」之語,正所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按照這個邏輯來說,吳國人應該壽命最長才對,但尷尬的是,東吳一干名將往往英年早逝,最明顯的就是三個大都督。

東吳大都督的職位類似於大司馬、太尉,掌握東吳軍權,是非常重要的職務。孫權繼位以來,前期分別由周瑜、魯肅和呂蒙三人擔任。然而三人卻都在自己壯年時期,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去世了。同一職位,同樣的英年早逝,真是巧合嗎?東吳大都督一職為何會這麼危險?

東吳第一任大都督是周瑜。歷史上真實的周瑜,與《三國演義》中感嘆"既生瑜何生亮?"的小氣周郎可大不一樣。他是一個品德高尚、忠義勇猛、才華洋溢的全才,而且他長相帥氣、風流瀟洒,對友情愛情都是忠心以待,是一個找不出任何缺點的男人。《三國志·周瑜傳》記載周瑜「性度恢廓」,對於多次欺辱自己的程普也能夠退讓三分,性情大度,絕對不是能夠被諸葛亮氣死的人。

周瑜縱橫江左十幾年,無人不敬服,連主公孫權都得叫他一聲哥!可是,就是這樣的一位全才,卻在壯年之時早逝,年僅三十六歲。周瑜死後,魯肅接任了他的職位,成了第二任大都督。魯肅這個人,也不是像《三國演義》裡面所刻畫的那般懦弱無能。他是一位有著遠大戰略眼光、胸懷大志、大智大勇的人才。

魯肅曾向孫權建議:"曹操不能除,為今之計只有保守江東以觀天下之禍吧。如果北方多事,可除黃祖,進伐劉表,將長江一帶佔為已有,這就是王業的基礎了。"這一戰略規劃,被譽為江東版"隆中對"。他還一手促成了"聯劉抗曹"這一極具歷史意義的戰略合作,為赤壁之戰的勝利以及後來的三分天下奠定了基礎。然而在有一件事情上,魯肅的做法讓孫權很不爽,那就是荊州。

魯肅一直勸孫權以大局為重,不要輕易發兵奪取荊州。雖然孫權表面上答應了,但是心裏面一直都是不舒服的。建安二十二年,魯肅撒手人寰,享年四十六歲。魯肅死後,呂蒙雖然沒有正式被封為大都督,孫權卻把魯肅的職責都給了他,讓他負責抵禦關羽。結果呂蒙經過周密籌劃,將一代名將關羽拉下馬,奪取了自周瑜、魯肅以來,東吳心心念念的荊州之地。

但是根據《三國志·呂蒙傳》記載,在攻打荊州的時候,呂蒙實際上已經生病。呂蒙剛剛獲得了這場大戰勝利不久,眼看劉備大軍即將討伐東吳,,他的病情卻開始惡化,最終在南郡太守的職位上病死了,享年四十二歲。很多陰謀論者,認為周瑜、魯肅和呂蒙三人威脅到了孫權的統治,因功高蓋主被殺,其實都是胡說八道。

如果說周、魯、呂三人身為大都督,有功高蓋主的嫌疑,那麼太史慈謙虛謹慎,才能傑出,孫權總不可能把所有武將都一一殺掉吧。史書記載,他們都是病死的。三國時期嶺南地區其實是蠻荒之地,氣候炎熱人煙稀少,原始森林密布,山林中濕熱蒸郁,蚊蟲肆虐,瘴氣橫行對人體傷害非常大,東吳常年向長江以南的廣闊地區用兵,連年征戰難免穿山越嶺,常常就會中毒。

周瑜、魯肅、呂蒙都是淮河一代的人,對於這種瘴氣無法適應,太史慈等山東、河北一帶的人更加不適應當地的氣候。當時醫療水平又十分低下,幾乎染病就等於死亡,英年早逝也是無可奈何。(參考資料:《三國志》)

喜歡歷史的朋友請點一下關注!如有錯誤,還請指正!歡迎大家留言互動,我在評論區等著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秘聞趣事 的精彩文章:

劉備的大舅子糜芳,為何害死關羽投降東吳?後來他結局如何?
張飛、關羽的兒子都為蜀漢征戰沙場,為啥不見趙雲的兒子?

TAG:歷史秘聞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