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看看曹魏的編製才明白,被關羽水淹的于禁七軍,究竟有多少人!

看看曹魏的編製才明白,被關羽水淹的于禁七軍,究竟有多少人!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這註定是一個不平凡的年份,這一年發生了一件對日後影響極其深遠的大事那就是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曹仁駐守的樊城和襄陽(太守是呂常)一線被關羽圍困;當時曹操剛從漢中前線敗退下來,於是以于禁為主將龐德為副將率七軍馳援曹仁。關羽驕傲歸驕傲,作為一名戰將,他的軍事頭腦,還是很靈光的。

《三國志》記載「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長安,使曹仁討關羽於樊,又遣禁助仁。秋,大霖雨,漢水溢,平地水數丈,禁等七軍皆沒」。為什麼是水淹七軍,而不是水淹三軍?這個七軍,又是怎麼來的呢?于禁七軍的數量到底是多少人?書中第七十四回《龐令明抬櫬決死戰 關雲長放水淹七軍》中,有這樣一段描寫:

「遂加于禁為征南將軍,加寵德為征西都先鋒,大起七軍,前往樊城。這七軍,皆北方強壯之士。兩員領軍將校:一名董衡,一名董超;當日引各頭目參拜于禁。」不難看出,所謂的七軍,指的是曹操徵調的北方的強壯士兵。《國語·齊語》中寫道:「萬人為一軍。」那于禁豈不是有七萬人馬?當然不可能,曹操剛從漢中敗退,不可能給於禁7萬之眾,他也拿不出來。

《說文解字·卷十四·車部·軍》又寫道:「圜圍也。四千人為軍。」根據這個數據來看的話,于禁所統七軍當為2萬8千人,加上于禁「本部人馬」,約三萬左右。這個數字靠譜嗎?有史料可以佐證。在晉代散騎常侍、史學家常璩所著《華陽國志·卷六·劉先主志》中記載:魏王遣左將軍于禁督七軍三萬人救樊,漢水暴長,皆為羽所獲。又殺魏將龐德,威震華夏。魏王議徙許都以避其銳

這就恰好跟《說文解字》對「軍」的解釋相吻合,即一軍四千人,七軍2萬8千人。關羽一戰之中把三萬人一個不漏地全殲,等於從曹操心頭挖了一塊肉:要知道,三國時期民生凋敝「千里無雞鳴白骨露於野」,三萬人馬絕對是一個龐大的數字。官渡之戰的時候,曹操的軍隊官方說法是一萬袁紹是十萬,雖然為了彰顯曹操「以弱勝強」把曹軍縮了水,但總數也不會超過三萬。

夷陵之戰,雖然小說中說劉備有「七十餘萬」,加上番王沙摩柯的數萬友軍,快趕上赤壁之戰曹操的「八十三萬」人馬了,而事實上史料記載劉備全軍不超過五萬。關羽在襄樊之戰中一次性解決掉于禁三萬人馬,其戰功足可以跟官渡之戰的曹操和夷陵之戰的陸遜媲美了。更主要的是,關羽通過水淹七軍,還收服了許多地方小軍閥:「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所以關羽才能威震華夏。

關羽一戰揚名,曹操睡不著覺,孫權也睡不著覺,劉備更睡不著覺,也許是樂懵了,所以沒派一兵一卒支援,這才讓關羽後院起火功虧一簣,要不然,三國歷史真的可能要改寫了。(參考資料:《三國志》、《說文解字》、《華陽國志》)

喜歡歷史的朋友請點一下關注!如有錯誤,還請指正!歡迎大家留言互動,我在評論區等著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秘聞趣事 的精彩文章:

看看寧古塔如今在哪,就知道,為什麼古代犯人寧死不願去!
看看孫策遇刺時這個細節,就明白,內鬼到底是誰!

TAG:歷史秘聞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