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擁有歐洲先進火炮的大明,為何仍舊敗亡?3大原因功不可沒

擁有歐洲先進火炮的大明,為何仍舊敗亡?3大原因功不可沒

聽一段傳奇,講一場經典,歡迎來到台台說歷史。

各位看客老爺們,下午好,小編之前寫過一篇關於明朝擁有先進的火器,卻仍然無法戰勝清軍的的文章,當然,那一期主要是以戰術的角度描寫,然後引發了一場爭論,本期小編就從明朝為什麼擁有先進的火器,卻依舊無法挽救自身開始說起。

想必大家都知道寧遠大捷,也正是這一場明軍得來不易的勝利,讓明朝軍隊士氣有了提高,而正是在寧遠城頭上架設的歐洲大炮遏制了清軍鐵騎的南下,讓歐洲的火器得以在亞洲嶄露頭角,而也因為這一場寧遠大捷,讓明朝覺得引進歐洲火炮、技術人員,甚至直接引進歐洲軍隊成為明朝的選擇之一。

在之後的引進中明朝就像一個賭徒,不斷地將人力物力砸在遼西走廊,用以和清軍爭鋒,到之後因為「己巳之變」,清軍繳獲了明軍的大量火器,徐光啟稱「惟盡用西術,乃能勝之。」所以到後來崇禎開始引進歐洲技術和先進火炮,甚至是外國銃師,這些引進歐洲的技術和人員發生了作用沒有?

發生了,崇禎三年五月,明軍在收復灤州一戰中大獲全勝,而西方的火炮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不久之後這支明軍藉助西洋大炮,收復了遵化、永平、遷安三城,並且在之後的一年,明軍又藉助西洋大炮在東江一代擊敗後金,這些消息傳到明朝都城自然是舉國一片歡騰,所有人都將這些勝利歸功在引進的葡萄牙統領和銃師身上。

並且崇禎一度覺得僅僅七八名葡兵就能擋住後金軍隊,所以給予這些外國部隊重賞,嘗到甜頭的大明自然要擴大規模,所以在禮部尚書徐光啟的建議下,在澳門再次募兵用來對抗後金,並且還非常樂觀的估計「不過二年可以恢復全遼」。招募的規模擴大了。但朝廷還是有人反對。

當時任禮科給事中的盧兆龍就曾說:「堂堂天朝,精通火器,能習先臣戚繼光之傳者,亦自有人……何事外招遠夷,貽憂內地,使之窺我虛實,熟我情形,更笑我天朝之無人也?」盧兆龍甚至還說「觀釁生心,反戈相向」。你看,盧兆龍其實就覺得外國軍隊信不過,所以在戰事在趨於平緩的時候,由徐光啟主張擴建的夷人軍隊也就被迫遣返。

而真正給明朝捅了一刀的是,孔有德在救援大凌河的中途,因為他率領的遼兵和山東當地人有摩擦,最終爆發吳橋兵變,而亡命徒孔有德在攻擊登州時,副總兵張燾的一半遼兵竟然也投降,而又有耿仲明等遼人作為內應,登州城破,也就是這一場戰爭,讓孔有德獲得了300餘門火炮,之後的作戰中更是繳獲大明的火炮多門。

所以後來孔有德在給皇太極的乞降書中說:「本帥現有甲兵數萬,輕舟百餘,大炮、火器俱全。有此武器,更與明汗同心協力,水陸並進,勢如破竹,天下又誰敢與汗為敵乎?」而正是這支先進部隊,得到皇太極的極度重視,親自十里相應,封了孔有德都元帥,耿仲明總兵官。

當然,我們不能總是責怪這些明朝的叛將,畢竟孔有德在帶領這支葡人訓練的炮兵部隊時,明朝連基本的給養都不給,逼得孔有德發生吳橋兵變,而作為一個明朝的小參將,他向皇太極投降後卻得到後金最隆重的接待,並且在皇太極改國號為清後,封了孔有德和耿仲明王爵,其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也正是這一事件,讓明朝在熱兵器上都不及清軍了,而孔有德的炮兵部隊,更是和清軍的八旗子弟相結合,一路所向披靡,明軍的堅城利寨再也擋不住清軍南下的步伐。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來,為什麼明朝擁有了先進武器依舊會敗,其一就是朝廷內部意見不統一,一度被招募的澳門軍隊,甚至被遣返,其二就是對先進部隊的不夠重視,甚至一度出現給養都供不上的情況,其三就是明軍投降,也讓清軍有了歐洲的火炮和兵馬。你覺得是這樣嗎?

好了。本期台台說歷史就到這裡,我們下期再見。

參考資料:

《清史稿》,《平叛紀》,《候楊方清史精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台台講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此人曾向所有邦交國宣戰,最終引來各國進攻,導致國家衰敗
徐福是日本一代神武天皇?為何日本拒不承認?其中緣由令人感慨

TAG:台台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