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人為何要在秋後才問斬,砍頭也要在午時三刻進行?看完恍然大悟

古人為何要在秋後才問斬,砍頭也要在午時三刻進行?看完恍然大悟

在古代,有一個成語叫做「秋後問斬",說的是除非一個人罪大惡極,比如叛亂,奴才殺了主人之類,才會被判」斬立決「,其它罪行都不能在春天執行,要等到秋季,所以叫秋後問斬,相當於我們今天的緩期執行。

古人為何要這麼做呢?因為他們認為,統治者的統治應該合乎天道,順應大自然的規律。比如董仲舒就曾在他的著作《春秋繁露》中說:王者配天,謂其道。慶為春,賞為夏,罰為秋,刑為冬。意思就是春夏時節乃是萬物生長繁育的季節,這個時候行殺戮之事是違背天意的。而秋冬兩季則代表肅殺蟄藏,秋風掃落葉,大雁向南飛,萬物蕭條。春夏主賞,秋冬主罰,如此才是順應天意。

秋後問斬這個規定在西漢中期就已經漸漸確立起來了,一直延續到清朝完結。古人這種對大自然的敬畏讓人欽佩。

除了不再春夏問斬,古人還有」八節不行刑「的說法,」八節「就是古代的八個節氣: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夏至、秋分、冬至。這些也都是一年中非常關鍵的時節,按照道教的說法,這一天萬物都隨緣感化,革故鼎新,如果此事行刑,也會傷了天地間的和氣。

即使到了真正行刑的那一天,具體的行刑時間也有嚴格的規定,這個我們在很多古裝劇中都能看到,就是「午時三刻」,換言之相當於十一點四十四分。古人為什麼非要等到午時三刻才行刑呢?因為在古人講究陰陽,生者為陽,死者為陰,一天之中,太陽最盛的時候就是12點左右,也就是午時三刻。到了這時,世間的陽氣充盈大地,人的影子也是一天中最短的時候,在這個時候行刑,便可沖淡死者帶來的陰氣。

同時,在午時三刻時分,人也會到達一天中最睏乏的時候,犯人渾身倦怠,沉沉欲睡,這時候行刑不會那麼痛苦。古人還有一個詞叫「夤夜」,這個夤夜指的是寅時,也就是凌晨三點到五點的那段時期,按照古人的說法,這段時間裡的人心是最脆弱的,很多陰謀也多醞釀發生在這段時間。比如《西廂記》:誰著你夤夜入人家,非奸做賊拿。比如《水滸傳》:因何夤夜私去?古人對自然規律是非常尊重的,認為人的行為只有符合大自然的規律才是最好的,這難道沒有道理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麻辣歷史 的精彩文章:

左宗棠教你如何高效讀歷史,這樣才能快速獲得進步
印度人多地少,他們為何不蓋高樓大廈緩解土地壓力?原因很簡單

TAG:麻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