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入汛以來我國天氣氣候複雜 氣象災害點多面廣

入汛以來我國天氣氣候複雜 氣象災害點多面廣

中國日報6月22日電(記者 李弘揚)中央氣象台預計,6月22日08時至23日08時,貴州、湖南中南部、江西大部、浙江南部、福建中北部、廣西北部以及四川東南部、重慶西南部等地有大到暴雨,其中,廣西北部、江西東部、福建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大暴雨(100~220毫米),最大小時降水量30~50毫米,局地可達70毫米以上,並伴有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為此,中央氣象台6月22日06時繼續發布暴雨黃色預警。

據國家氣候中心最新監測評估報告顯示,今年3月以來,我國天氣氣候具有開汛早,降雨分布「南多北少」;暴雨過程多,強度大,重疊度高;強對流天氣頻發,強度大,影響廣等特點。由於天氣氣候複雜,氣象災害點多面廣,今年汛期我國防災減災救災形勢較為嚴峻。

據國家氣候中心的監測數據,今年華南3月6日入汛,較常年偏早26天,華南前汛期強降雨頻繁,雨量較常年同期偏多17.4%;江南地區6月5日入梅,較常年偏早3天。

入汛以來,我國出現了20次較大範圍強對流天氣過程和16次區域性暴雨天氣過程,暴雨區重疊度高。其中,粵港澳大灣區強對流天氣最為活躍。6月6日至13日為今年南方地區最強降雨過程,多地累計降雨超過100毫米,200毫米以上區域達12萬平方公里,廣西桂林最大點雨量達832毫米,江西吉安達758毫米。

總體而言,我國進入主汛期(6月)以來降雨呈現「南多北少」空間分布特徵,江南地區較常年同期偏多12%,華北偏少25%,華南接近常年。其中,雲南3月以來降雨量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少;5月以來,黃淮和江淮地區持續雨少溫高,氣象乾旱發展迅速。

根據前期中國氣象局與水利部等單位對今年汛期全國氣候趨勢的預測,從2018年9月開始的厄爾尼諾事件仍然持續,主汛期(6月至8月)我國氣候狀況總體偏差,降雨呈「南多北少」分布,我國東部主要多雨中心位於江淮南部至華南北部。夏季北方地區總體溫高雨少,西北地區東部、華北西部和內蒙古中部發生夏旱的可能性較大。預計下半年生成颱風數較常年同期(22個)偏少,登陸數接近常年同期(6.4個),強度偏強,主要影響我國東南和華南沿海地區。

氣象部門將進一步強化各級氣象服務責任制,為安全度汛提供保障服務;做好監測預報預警,努力做到重大災害性天氣測得細、報得准;提高氣象服務質量,積極主動加強與防總各成員單位的信息共享和應急聯動,切實發揮氣象監測預報預警「第一道防線」作用;加強宣傳科普,及時做好重大災害預報預警服務的科學解讀,提高全民氣象防災減災意識和能力。(中國氣象報記者崔國輝 通訊員肖潺報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日報中文網 的精彩文章:

災難本可避免?美媒:波音偷改737Max防失速系統 少裝一個感測器
滬倫通正式啟動?外媒:中國金融市場持續開放有益於全球經濟

TAG:中國日報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