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上下五千年,孫權的謚號最霸氣!秦皇漢武都不敢用,孫權憑什麼?

上下五千年,孫權的謚號最霸氣!秦皇漢武都不敢用,孫權憑什麼?

評判一個人的是非功過,往往不是隻言片語就能敘述清楚,在古代,古人為了方便對歷史人物蓋棺定論,常常會給出一個具有評價意義的稱號,這就是「謚號」。謚號有兩個要點:第一謚號必須要符合死者生前的為人,第二謚號必須在死後由別人評定並授予。由於謚號有美謚、平謚和惡謚之分,因此向來注重名聲的中國古人,對於謚號極為看重,誰不想以美謚傳世?

舉個例子,民族英雄岳飛岳鵬舉,謚號武穆,岳武穆。根據《逸周書·謚法解》:克定禍亂曰武,布德執義曰穆。岳飛平定邊關的禍亂,金兵作亂,這個為武;道德高尚,講究忠義,佔一個「穆」字,擱在一起,武穆。當然了,能被授予謚號的人,生前的地位都很高,一般都是王公大臣,皇親國戚等等,歷朝歷代的皇帝自然也是人手一個。

唐朝之前,皇帝們謚號的評定還比較正常,都是正常的套路,很簡短,就一個字,比如「文、武、成、桓、昭、穆」等等,但是從唐朝開始,不知道是大臣們的臉皮太厚了,還是怎麼回事,謚號成了歌功頌德,溜須拍馬的工具。比如李世民的謚號,李世民最初的謚號是「文皇帝」,674年加謚為「文武聖皇帝」,749年再次加謚為「文武大聖皇帝」,754年再再加謚為「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從一個字加到七個字!清乾隆的謚號更長:「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

據統計,西漢到清朝末期,歷代宗室、百官得謚者共10473人,最常見的謚號是文、武二字,各朝各代都有人獲得。但是有位皇帝的謚號確實古往今來獨一份,他就是三國時期的孫權,孫權的謚號很簡單,但是很霸氣就一個字:「大」皇帝。提起「大帝」,人們第一反應往往是漢武大帝、康熙大帝、李毅大帝等等,他們都是雄霸天下的君主,而孫權不過是三國時期偏居一隅的東吳國主,有什麼資格稱「大帝」?

其實「漢武大帝、康熙大帝」這不是謚號,只是一種尊稱而已,比如康熙謚號為「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而孫權的謚號就是一個「大」字,是由東吳群臣定的,不過這個「大」字並不是我們想像的溜須拍馬而來,是東吳群臣根據孫權的功績,結合《謚法》評定得來。因為《謚法》有解:「則天法堯曰大」,意思說能夠遵循上天的準則,且效法堯的行事就能稱為「大」。

古代君王,對於正統性是非常重視的。三國時代,曹魏稱帝有獻帝禪讓,蜀漢稱帝有血脈傳承,唯獨孫吳為正統問題煞費苦心。因此曹丕稱帝多年後,孫權才稱帝,孫權的理由是:吳國出現了大量的天降祥瑞,是上天希望孫權當天子,而非孫權自己想當皇帝。由此,孫權當皇帝是順從天意,因此,有「則天」一說。

堯是上古首領,他有三項功績:頒布曆法,方便百姓耕種;大禹治水,使人們免受災害;虛心納諫,讓百姓指出他的過錯,這三點成了後人效仿的方向,只要能做到這三點,孫權就能配得上「法堯」二字。

孫權執政52年,開發江南有功。春秋戰國時期,江南雖然有吳、越等國,但是直到秦漢時期江南仍是蠻荒之地,人煙稀少,經濟落後,孫權執政期間,江南地區才有了較大起色。他吸收北方流民,清繳山越,為江南提供大量勞動力。並且興修水利,開鑿運河,促進了江南的發展。

公元230年,東吳還發現了台灣,孫權派人跨海到達,加強了台灣與大陸的聯繫,是大陸到達台灣的最早記錄。孫權知人善用,善於採納下屬的勸諫,向臣下認錯,反躬自責。史書記載:「孫權善撫將士,能得臣下死力,將士都願以身事主。」讓孫吳一直都是人才濟濟,保證了江南的安穩。很不幸,雄才大略的孫權晚節不保,「年老志衰,讒臣在側,性多嫌忌,果於殺戮」,吳國最終黨爭劇烈,慘遭滅亡。

但是自古「逝者為大」,又「為尊者諱」,孫權的一生也算是功大於過,配得上「則天法堯」一說,「大皇帝」的謚號,也算是實至名歸。(參考資料:《三國志》、《逸周書·謚法解》、《謚法》)

喜歡歷史的朋友請點一下關注!如有錯誤,還請指正!歡迎大家留言互動,我在評論區等著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老師阿吖 的精彩文章:

乾隆第2任皇后烏拉那拉氏,為何被抹去一切痕迹,她做錯了什麼?
武松夜走蜈蚣嶺,王道人師徒之死,到底隱藏了什麼?

TAG:歷史老師阿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