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集齊了唐、宋、元、明、清16張傳世名琴,上海這座千年古剎與千年古琴「對話」

集齊了唐、宋、元、明、清16張傳世名琴,上海這座千年古剎與千年古琴「對話」

慢條斯理地將古琴擺正,左手按弦,右手撥彈,悠揚的琴音從元代傳來的古琴上流瀉而出……今天晚上,在上海千年古剎龍華古寺,16張延承唐、宋、元、明、清五代的傳世名琴和20位聞名業界的古琴名家亮相,在「琴會龍華」徐匯中國古琴系列活動上,帶來了一場氤氳傳統文化雅韻的古琴盛宴。

龍華古寺

在這些跨越了千年的古琴之中,有唐琴「大雅」、宋琴「雲鵠」、元琴「韻磬」、明琴祝公望的「蕉葉」等。有的名琴價值上億元,背後的文化價值也遠遠超過了經濟價值。當這些傳世名琴在龔一、丁承運、吳釗、王鵬等國內當代名家的指尖,化為一曲曲膾炙人口的琴曲時,現場近千名觀眾鴉雀無聲。他們都陶醉在「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美秒韻律之中。

唐琴「大雅」、宋琴「雲鵠」、元琴「韻磬」等名琴悉數亮相

現場,古琴名家相繼登台演奏。中國樂器協會古琴委員會會長、西湖琴社社長徐君躍先生登台撫名琴「昆玉」演奏《塞上鴻》,吳門琴社創始人之一裴金寶先生帶來老版本的《陽關三疊》,古琴修復的專家王鵬先生則演繹了最古老的琴曲《幽蘭》及《普安咒》。著名琴家龔一先生將壓軸登場,一曲《醉漁唱晚》中,「孤桐秘虛鳴,樸素傳幽真。彷彿弦指外,遂見初古人。」的意境撲面而來。

吳門琴社創始人之一裴金寶先生演奏老版本的《陽關三疊》

據悉,這場古琴名家演奏會不僅吸引了國內外古琴愛好者齊聚龍華寺,線上的同步直播也吸引了超過30萬觀眾在線觀看。隨著古琴文化的代代相承,越來越多年輕人也加入到古琴的學習和傳承中。古琴愛好者林小姐告訴記者,她從大學至今學習古琴已有7年了,最喜歡的曲子就是龔一和徐國華先生作曲的《春風》,「這首曲子明快抒情,有春風拂面之感。最特別的是,在繼承古琴曲傳統的基礎上,這首曲子在演奏技巧上有很大的突破,展示了古琴這一古老樂器的另一面。」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傳承人吳釗先生(左)和丁承運先生

除了當晚「全國古琴名家演奏會」的重頭戲,「琴會龍華」系列活動的白天場也相當精彩。上午開展的「中國古琴傳世名琴展」共展示16張傳承有序的名琴,涵蓋唐、宋、元、明、清五代的傳世名琴。面對著一張張散發著歲月光華的古琴,不禁讓人想像千年前演奏者撫琴的景象。兩位優秀的青年斫琴家項陽、王俊也帶來了他們斫制的古琴,現場引來不少琴友的觀摩和試彈。在下午的「古琴世家子弟和全國中青年琴家演奏會」上,中青年琴家也各自演繹了拿手的曲目,他們將成為未來琴家的中流砥柱。

古琴藝術作為一種濃縮了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藝術形式,擁有3000多年的歷史,是世界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2003年11月,中國古琴藝術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第二批「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曾經,上海也出現過一批古琴大家,與歷史悠遠的古琴文化頗有淵源。為了傳承上海的古琴文化,今年6月8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上海也開展了大量特色活動。徐匯區文化和旅遊局也以古琴為主題舉辦此次古琴系列活動,讓市民遊客近距離接觸這一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也讓更多外來遊客了解並關注中國的古琴文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滬產動畫電影《江南》定檔國慶,用國漫呈現百年前江南製造局歷史風雲
尷尬,這次是老師沒帶監考證!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