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重修馬佳氏族譜序

重修馬佳氏族譜序

《重修馬佳氏族譜序》

(民國:馬佳績撰文/馬佳貴仁敬謹學譯)

原文斷句:

族譜之作,其原出於史官,昔周小史,定世系,辨昭穆,凡以垂禋祀,重明德也。自隋唐以上,官有簿狀,家有譜牒,實為家承之嚆矢焉。

溯滿祖之先,周為者肅慎,漢界三韓,魏晉位於挹婁,元魏列於勿吉,唐稱靺鞨,金屬完顏。夷考史冊,其源蓋遠泊清室。

肇興,功成佐命。我馬佳氏人材蔚起,擔圭列爵,代有傳人,謨烈昭垂,可謂盛矣。道光二年,族人部郎錫公福、大宗伯昇勤直公寅,始有創修族譜之舉,規模宏備,垂裕後昆,厥功至偉,迄今百有餘年。繼續無人流風闐(tián,充滿)寂,追原本始,不免數典忘祖之譏。

遼陽子元族叔,篤念宗支,緬懷先烈,慨捐鉅款,從事續修。爰以氏族繁衍,命積等任調查之役,舟車所至,博採旁諮,期無遺佚。雖駐防各省者未徧搜尋,而兩京遼瀋同宗悉已微求徧載。公復躬任篆修,親為詮次,凡三閱寒暑,是譜乃成,毅力、熱心舉族欽佩。

考我清初舊譜,馬佳、費莫實為同族。《金史-氏族考》載有費莫氏,而馬佳氏尚未著聞。孰後孰先?前譜從略。嗣於遼中得費莫氏清文譯譜內,我始祖馬穆敦公,上溯三代記載頗詳,乃知我族之先,源出於費莫。緣遭家難,移居嘉禮庫城馬佳地方,因以為氏。稽其時代,當在元末明初之際,分合源流,於以證明。

繼至復縣族人,以光緒十三年重修之譜見示,復增入五祖光文、八祖章京費揚武二支,凡所闕略,經此次修輯燦然大備。又編次鳳城多起一族,原譜註稱亦在十九祖之列,惟次第失考,印證無從,姑闕所疑,以俟知者。方今世風邊降,宗法浚夷,族系不詳 ,曷資敦睦?凡我馬佳子孫,恭覽是譜,愴懷祖德,克迪前光,於以敘彝,倫縣似績,胥有賴焉,豈非吾宗族之厚幸也哉?敬述本末,昭示來茲,是為序。

中華民國十六年,歲次丁卯六月,十七世孫馬佳績謹述。

序文翻譯:

家族寫譜書,是發源於史官。過去周朝有一種禮官叫小史,他們的職責之一就是要記載清楚周天子家族的世系,辨明兒孫後代的排序,形成譜單,這可是奠定鞏固政權的基礎。凡是祭祀的時候,都要把它掛出來,這是周朝重視美德。在隋朝、唐朝以前,朝廷選拔官員都要察看記載他身世和簡歷的冊子。民間結親也要相互查對譜牒,搞清楚兩家情況、源流和男女的生辰八字,這其實就是承繼良好家風的開端啊!

追溯我們滿族人的發源,周朝的時候生活在肅慎(古國名),漢朝的時候在三韓(今朝鮮、東北一代),魏晉時期生活在挹婁(黑吉遼和烏蘇里江以東地區),北魏時期活動在勿吉(東北地區)一代,唐朝的時候生活在靺鞨(東北地區),前金(初在東北地區,後擴充到中國大陸北方大部分地區)時期,歸屬於女真首領完顏阿骨打。歷史上被先後稱為肅慎、挹婁、勿吉、靺鞨、女真等族稱,實際上是一脈相承的。考據歷史典籍,其發源要比清朝皇室的發展早的多了。

清朝(後金)剛剛興起的時候,大家都紛紛建功立業,輔佐皇帝。我們馬佳氏族人人材蔚起,擔圭列爵,代有傳人,文功武略,可以說是家族興旺啊!道光二年,家族中有擔任過刑部郎中的錫福公、大宗伯勤直公升寅等,開始創修《馬佳氏族譜(一譜)》,《族譜》編修的規模宏大,內容完備詳實(註:實際上還沒能收集齊全,也無法收全)。這是造福子孫後代的好事,他們兩個人在修譜這件事情上是立了大功的。現在過去一百多年了,一代一代的也沒有人繼承他們的做法,去補充完善和修撰《族譜》,追念我們祖先的本源,不免讓人會有數典忘祖的議論。

遼陽的馬子元族叔,篤念宗支,緬懷先烈,慷慨地捐出鉅款,從事續修《馬佳氏族譜》的事業。於是,因為宗族(百年來)繁衍人數眾多,就命令我等一干人,擔任調查尋找族人的任務。有些地方需要坐船或坐車前去,到了之後,廣泛的收集家族資料,認真的進行諮詢,並反覆仔細地研究,期望不要遺佚掉族人。雖然駐防各省的族人沒有都搜尋到,但帝都北京、陪都盛京(即瀋陽)等兩京,以及遼瀋等地方的同宗都全部尋找到並記載了下來(事實上沒有全部找到)子元公又親自書寫編修《族譜》,親自為《族譜》編排目錄、內容和注釋,經過三年時間,這套《馬佳氏族譜(三譜)》才編修完成,他的毅力、熱心舉族欽佩。

查看我們家族清朝初期的舊譜書得知:馬佳氏、費莫氏實際上是同一宗族。《金史-氏族考》一書上面有費莫氏家族的記載,而沒有馬佳氏家族的記載,這兩個姓氏孰後孰先?前譜省略了沒有記載下來。後來在遼寧得到費莫氏家族的滿文《族譜》翻譯稿,譯譜內有我們的始祖馬穆敦公,往上推三代,都記載的非常詳細。這就明確的知道了我們的祖先,是源出於費莫氏。因為遭到家難的原因,移居到了嘉里庫城馬佳這個地方,於是就用「馬佳」這個地名當作姓氏了。根據考據,當時應該是在元末明初的時候,馬佳氏和費莫氏分與合的源流,就此予以證明了。

後來,復縣的族人在光緒十三年又重修了《馬佳氏族譜(二譜)》,從《二譜》中記載來看,又增加了五祖光文和八祖章京費揚武二支族人。凡是遺漏的族人,經過此次編修《族譜(二譜)》,都大致記載的明白清楚、比較完備了。同時又編入了鳳城多起的一支族人,原譜註稱他亦在十九祖之列,只是排行次序無法考證,姑且暫時缺失存疑,等後人去進一步考證證明吧?現在世風日下,調整家族關係的制度遭到破壞,族系又不詳知 ,怎麼能夠使宗族家人做到團結和睦呢?凡是我們馬佳氏的子孫,恭敬地閱覽這個《族譜》懷念祖德,可以繼承先祖的光彩,用來講究倫理常情。家族裡人與人之間的道德關係、倫理輩分,就像維繫族親關係的一根繩子,距離多麼遙遠都能聯繫起來。撰修家譜,就都有這些好處,難道這不是我們馬佳氏宗族的大好幸事嗎?恭敬的記述續譜這件事情的前後經過,是為了明白地告訴後來的族人們,於是就寫下了這篇序文。

中華民國十六年(即1927年),這一年是丁卯年。農曆六月,十七世孫馬佳績謹慎記述。

2018.9.9.於銀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察春兵 的精彩文章:

超齊全涼拌菜大全,簡單易做!這個夏天不重樣!
整個清朝歷史,為什麼滿族狀元非常少?

TAG:富察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