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八國聯軍打進北京城時,李鴻章在幹嗎?按兵不動準備當總統

八國聯軍打進北京城時,李鴻章在幹嗎?按兵不動準備當總統

八國聯軍侵華,慈禧太后帶著光緒皇帝一路「西狩」,跑到了西安,然後八國聯軍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逼中國簽下了恥辱的《辛丑條約》,四萬萬中國人每人賠一兩白銀。這是我們所熟知的歷史。

有些細節了解的人就不多了。當時在北京和直隸省周圍有11萬多清軍,武器裝備並不弱,八國聯軍不過兩萬多人,但清軍仍未阻擋住八國聯軍。而真正與八國聯軍交戰的是清軍聶士成部,和從甘肅趕來的董福祥部,以及大量的義和團。有人可能要問了,那時候的一干名臣,李鴻章、張之洞、袁世凱等等在哪裡,他們的軍隊為什麼沒來勤王?

李鴻章在準備當總統呢,難道他想造大清的反?

此時李鴻章是兩廣總督,已經遠離北京。出於對洋人的憎惡,和對刀槍不入的義和團的信心,慈禧太后在1900年6月21日,以大清皇帝的名義下達了,空前絕後的向萬國宣戰書。李鴻章接到這封敕令後,他的回答是,「此亂命也,粵不奉詔。」張之洞則更狠,來了句:「坐擁東南,死不奉詔。」

和他們一樣不肯接受皇令的還有兩江、湖廣、閩浙、山東各省的督撫,不僅如此,李鴻章、張之洞、劉坤一、袁世凱、許應騤等封疆大吏,聯名和八國聯軍各國簽訂了《東南保護約款》和《保護上海城廂內外章程》,確認不與各國交戰,保護各國在華租界和利益,史稱「東南互保」事件。各督撫還約定,一旦慈禧太后和光緒皇上遇難,就推選為李鴻章為總統,取代現在的清政府。

原來大半個中國在八國聯軍侵華時都置身事外,慈禧太后向萬國宣戰時,肯定沒料到大清的半壁江山已經不聽自己的了。東南互保事件,是地方對大清朝廷的消極反抗,至少保障了大半個中國免遭塗炭。

從鎮壓太平天國開始,滿清軍隊爛透的本質已經完全暴露了出來。不得不靠曾國藩自建團練、自籌軍餉拉起來的湘軍,來鎮壓太平軍。這樣的湘軍又與軍閥何異?有野史稱,太平天國被滅,湘軍兵力達到頂峰的三十萬,左宗棠或是張之洞,曾私下寫信給曾國藩:「東南無主,老師可有意乎」。只是曾國藩顧及君臣大義,才遣散湘軍向朝廷表忠心。

慈禧太后靠朝廷的名分和高超的權術,維繫著中央和地方的平衡,直到八國聯軍打上門來,把大家的臉面都撕了下來。東南互保事件,標誌著大清的地方督撫開始自治,也為將來的軍閥割據做好了準備。

那麼,滿清還有自己的軍隊嗎?有的。早在清初為了鎮壓各地的反抗,監視漢臣和漢軍,滿清在主要城市都建有滿城,並部署了旗人組成的滿營,由滿人將軍統領。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在定海與英軍死戰到底的就是滿營。

可是等到八國聯軍侵華,東南互保發生時,滿營的廣州將軍、南京將軍一句話也沒說,任憑風吹雨打,別妨礙我摟錢就行。就連在北京的榮祿,大清的鐵杆,鎮壓百日維新、殺害戊戌六君子的主謀,竟然說不必重視北京的諭旨。他也認為慈禧太后此舉是昏頭了。

到最後,慈禧和光緒都好好地活了下來,任命李鴻章為直隸大臣,回京善後。李鴻章推託不掉,只好把忠臣的形象繼續扮下去,跟八國聯軍扯皮去了。至於那份向萬國宣戰書,李鴻章堅持這份敕令沒有送達各國使館,大清並未正式向各國宣戰,所以不存在戰敗的問題,從而避免了列強進一步的勒索。從這點看,李鴻章為大清還是盡了力的。

慈禧太后知道東南互保嗎?當然知道。這樣的行徑無論在哪個國家,都是實打實的抗命。可那又怎樣,她能把督撫們治罪嗎?既然不能,那就認了吧,只要她活著,就沒人敢公開造反。

果不其然,慈禧活著,督撫們只能幹等著,慈禧一死,不到三年,武昌的幾聲響槍引爆辛亥革命,督撫們爭相獨立,大清轟然倒下。作為一個主宰中國260年的大一統王朝,居然一支願意為之死戰的軍隊也沒有,不得不自行退位了。這樣的命運,早在東南互保的那一刻就已經註定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佑講史 的精彩文章:

歷史與現實都在證明:中國人才是真正的白種人

TAG:海佑講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