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曹氏和夏侯氏到底什麼關係?為什麼夏侯氏可以決定曹魏政權興衰

曹氏和夏侯氏到底什麼關係?為什麼夏侯氏可以決定曹魏政權興衰

曹氏、夏侯家族是曹操開創霸業的中流砥柱,時代結為姻親,是曹魏政權的核心力量。但是,由於曹操、曹丕、曹叡以及曹芳時期的宗室政策截然不同,缺乏連貫性,導致了皇族零落,被司馬氏竊取政權。曹氏、夏侯氏家族的浮沉反映了曹魏政權的興衰。

一、曹操時期:宗族至上

曹操在起兵後,其麾下官員逐步劃分為兩大集團的,一是潁汝文官集團,如荀彧、荀攸、郭嘉、陳群、鍾繇等出身潁川、汝南等地的世族,互為姻親,掌管政治;二是譙沛武將集團,以曹氏、夏侯氏、許褚等為核心,皆為曹操鄉黨親戚,掌管軍事,控制著曹操最核心的軍事力量。

曹氏和夏侯氏到底什麼關係?為什麼夏侯氏可以決定曹魏政權興衰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曹操自封魏公後,與潁汝集團日漸離心,如荀彧公開反對曹操封為魏公而被逼死,崔琰被殺,鍾繇、毛玠被免官,曹操以暴力逼迫文官集團默認其政治的合法性。而諸曹、諸夏侯與曹操個人利益休戚相關,備受倚重。

曹操重用的宗親包括三類,一是族人,二是夏侯家族,三是兒子(養子)。

(1)族人:曹仁、曹純、曹洪、曹休、曹真

曹仁字子孝,太祖從弟也。曹仁隨曹操擊敗袁術、打敗呂布、張綉,吞併袁紹、劉表集團。赤壁之戰後,留守荊州。曹操西征馬超,曹仁為征西將軍,督諸將拒潼關。曹仁行征南將軍,假節,屯樊,鎮荊州。在襄樊之戰中,關羽水淹七軍,包圍樊城,曹仁堅持到底,為東吳偷襲荊州創造了寶貴時間,堪稱曹氏宗親第一功勛。曹丕稱帝,曹仁都督荊、揚、益州諸軍事,先後擔任大司馬、大將軍。

曹仁之弟曹純統率虎豹騎,在南皮之戰中斬殺袁譚,北征三郡獲單于蹹頓,追劉備於長坂,於建安十五年去世。

曹洪字子廉,太祖從弟也。在曹操討伐董卓時,曹洪將戰馬讓與曹操,「天下可無洪,不可無君。」曹洪的功勛不大,對曹操有救命之恩。曹丕即位後,拜驃騎將軍。曹洪家族富裕但是為人吝嗇,曹丕對他懷恨在心,借故下獄當死,最終免官削爵。

曹休是曹操族子,曹真是太祖族子與養子,被曹丕、曹叡父子所倚重。

(2)夏侯家族:夏侯惇、夏侯淵

夏侯惇字元讓,跟隨曹操討伐陶謙、呂布,傷一目。此後,夏侯惇專門負責曹操大軍的後勤,建安十一年,夏侯惇都督二十六軍,留居巢。曹丕稱帝後,拜為大將軍,不久去世。夏侯惇的七子二孫爵皆關內侯。惇弟廉及子楙素自封列侯。曹操將女兒清河公主嫁給妻其子夏侯楙,夏侯楙歷位侍中、尚書、安西、鎮東將軍,假節。

夏侯淵字妙才,惇族弟也。夏侯淵妻子是曹操妻室丁氏的妹妹。官渡之戰為曹操督運糧草,又督諸將先後平定多次叛亂。後率軍征伐關中與涼州,消滅馬超勢力,橫掃羌族等外族勢力。此後張魯投降曹操後,夏侯淵為征西將軍,鎮守漢中,戰死於定軍山長子衡,以曹操弟弟海陽哀侯女為妻,子夏侯霸與曹爽關係密切,為討蜀護軍、右將軍,曹爽被殺後,夏侯淵逃至蜀國。

曹氏和夏侯氏到底什麼關係?為什麼夏侯氏可以決定曹魏政權興衰

(3)子嗣:曹昂、曹彰

曹昂是曹操長子,弱冠舉孝廉,雖曹操南征張綉,遇害。

曹彰是曹操卞夫人所生的次子,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曹彰受封為北中郎將、行驍騎將軍,率軍征討烏桓,又降服遼東鮮卑軻比能。建安二十四年,曹操臨終前召回曹彰,曹彰未至,而曹操已經逝世了。曹丕稱帝後,黃初四年(223年),曹彰奔赴洛陽朝見時,暴死。

總體而言,曹操在世時期重用宗親,宗族牢牢把控軍權。曹操的失誤之處在於子嗣之爭,曹丕、曹植爭奪世子,曹彰支持曹植,最終曹丕在賈詡、司馬懿、陳群等人的支持下擊敗譙沛集團支持的曹植,曹丕為人心胸狹隘,對宗親防範極深,弱化了統治基礎。

二、曹丕時期:重用疏宗,抑制親族

曹操稱帝後,極力抑制親族,同時重用疏宗、世族的策略鞏固政權。

(1)抑制親族。

所謂親族,包括曹彰、曹植在內的近支皇族以及後族外戚勢力,他們具備了挑戰皇權的合法性,曹彰的猝死以及曹植被貶謫,均與曹丕爭奪儲君備受壓抑密不可分。曹魏時期的皇親雖為王侯,實同囚犯,沒有任何實權,受到當地官員的監視,定期遷徙。「魏氏王公,既徒有國土之名,而無社稷之實,又禁防壅隔,同於囹圄;位號靡定,大小歲易;骨肉之思乖,《常棣》之義廢。為法之弊,一至於此乎!」

曹氏和夏侯氏到底什麼關係?為什麼夏侯氏可以決定曹魏政權興衰

(2)重用疏宗。

以曹真、曹休、夏侯尚為代表的第二代將領成為曹丕統治的基礎,曹真鎮守關中,曹休鎮守揚州,夏侯尚鎮守荊州,曹魏三大戰區的最高軍事長官均被曹氏、夏侯家族控制。夏侯惇、曹仁先後被授予大將軍,相繼謝世。

曹休字文烈,太祖族子也。曹休投奔曹操後,曹操待其如同親子,謂左右曰:「此吾家千里駒也。」曹休管轄虎豹騎宿衛,與曹洪在關中防禦劉備。曹丕稱帝後,以曹休為鎮南將軍,假節,都督諸軍事,又升為征東大將軍,假黃鉞。曹休屢破吳軍,遷大司馬。曹丕去世前,曹休為顧命大臣。魏明帝時期,曹休石亭之戰大敗,癰發背薨。

曹真字子丹,太祖族子也。曹操起兵後,曹真父親招募兵馬,被州郡所殺,曹操收其為養子,管轄虎豹騎,參與漢中之戰。曹丕繼位後,拜為鎮西將軍、都督雍涼諸軍事,負責鎮守西北邊境,遷使持節、上軍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平定河西地區。率軍包圍江陵,擊破吳國將領孫盛,遷中軍大將軍、給事中。曹丕病重時,曹真成為輔政大臣之一。魏明帝曹叡即位後,拜大將軍,抵禦諸葛亮進攻,遷大司馬。魏明帝時期,曹真去世。

夏侯尚字伯仁,淵從子也。隨曹彰遠征烏桓,得勝歸來。與魏文帝曹丕親近友好,以為征南將軍,領荊州刺史,假節、都督南方諸軍事,攻拔蜀上庸,升為征南大將軍;江陵擊敗吳將諸葛瑾,升為荊州牧。夏侯尚的妻子也是曹氏女,但是他寵愛側室,被文帝遣人絞殺。夏侯尚死於黃初六年(226年),他的英年早逝標誌著曹魏的軍權的鬆動。

黃初七年,曹丕病逝,臨終前確立了四位顧命大臣,曹真、曹休、陳群、司馬懿,二曹作為宗室成員,是曹魏集團的基石;陳群、司馬懿是世族集團的代表,有恩於自己,彼此相互制衡。

三、曹叡時期:宗室凋零,政策搖擺不定

曹叡繼位後,詔令曹真、司馬懿、曹休奔赴關中、荊州、揚州前線,迅速結束輔政體制,獨斷朝綱。魏明帝曹叡在位時,曹真、曹休相繼早逝,宗親集團一時之間後繼無人,司馬懿承擔了抵禦外敵入侵的重任,其勢力迅速膨脹,染指關中、荊州兩大戰區,曹叡深感憂慮,他的政策卻又自相矛盾。

曹叡在位時期,魏國政壇爆發了浮華案。一些剛剛步入仕途的貴族子弟雲集於京師洛陽,聚眾交遊、品評人物、清談名理,風靡於上流社會的青年知識群體中。在當權派的老臣眼中,這顯然危害社會穩定,換言之危害其既得利益,最著名的領袖人物還有何晏、夏侯玄、鄧颺、司馬師、諸葛誕等,最終皆被免官。司馬師是司馬懿的長子,在浮華案之後一度銷聲匿跡。夏侯玄是夏侯尚之子,是夏侯家族第三代的領軍人物,終明帝一世,不被重用。何晏是漢末大將軍何進的孫子,後隨母尹氏入魏宮,成為曹操寵愛的養子,與金鄉公主結婚,不被曹丕、曹叡父子所重用。

曹叡對司馬懿勢力的膨脹感到焦慮,卻又如同其父曹丕一樣,為人心胸狹隘,不敢放權。曹植等宗親依舊被棄用,曹植最終抑鬱而終。對於重視宗室集團,曹叡又猶豫不定,在其去世前草擬了五人輔政名單,拜曹宇為大將軍,與領軍將軍夏侯獻、武衛將軍曹爽、屯騎校尉曹肇、驍騎將軍秦朗輔佐朝政。曹宇是曹操之子,秦朗是曹操養子,曹爽、曹肇是曹真、曹休之子,夏侯獻出身夏侯家族,皆為宗親貴族。

曹氏和夏侯氏到底什麼關係?為什麼夏侯氏可以決定曹魏政權興衰

曹叡在劉放、孫資的建議下,最終修改了詔書,以曹爽、司馬懿為輔政大臣,從根本上來說他對宗室還是心存顧慮。司馬懿作為四朝元老,是朝中元老派的領袖,與身無尺寸之功的官二代曹爽共同輔政,顯然是主動將政權拱手相讓。

四、曹芳時期:貴族與元老之爭,司馬家族漁翁得利

曹爽等魏國宗室當權後,與司馬懿等老臣的權力之爭日趨激烈。曹爽重用浮華案被打壓的貴族子弟,夏侯玄、何晏、鄧颺、李勝、畢軌、丁謐等人掌握朝政。司馬懿、蔣濟、高柔等明升暗降,夏侯玄、夏侯霸統領關中,試圖奪取司馬懿控制的勢力範圍。

少壯派的肆意奪權引起了元老派大臣的集體不滿,司馬懿、司馬孚、司馬師等人發動了高平陵之變,奪取了政權。在高平陵之變中,司馬家族得到了滿朝文武的支持,太尉蔣濟勸降曹爽,高柔、王觀接收軍隊,許允、陳泰(陳群之子)均勸曹爽認罪。

司馬懿的奪權並沒有恢復元老派的統治地位,只是權歸自己,破壞遊戲規則,令元老派失望不已。高平陵事變中司馬懿的同情者大多站到了他的對立面。司馬懿的弟弟司馬孚屢次令司馬師、司馬昭、司馬炎倍感難堪,作為晉國皇族元老,卻以魏國忠臣自居;司馬孚之子司馬望主動離開中樞機構,駐守關中。蔣濟因司馬懿違背誓言誅殺曹爽三族,羞愧而亡;陳泰在魏帝曹髦遇弒,痛斥應當誅殺賈充,在悲慟和憂憤中死去;許允參與了謀廢司馬師的事件,被流放而亡。司馬懿違背道義,奪權後不放權,成為了曹魏政權實際的統治者,開啟了中國歷史黑化的局面。

高平陵之變後,司馬懿屠殺了曹爽、何晏等曹魏宗親實權派,曹魏疏遠宗親一掃而空。

2年後,太尉王凌與外甥、兗州刺史令狐愚謀立楚王曹彪為帝,事情敗露,王凌自殺,楚王被賜死。司馬懿將曹氏皇族遷徙至鄴城,嚴加監視。

嘉平六年(254年),中書令李豐與外戚張緝密謀誅殺大將軍司馬師,以夏侯玄代替他主政。但密謀泄露,夏侯玄被司馬師殺害,夷滅三族,夏侯家族就此衰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百家爭鳴 的精彩文章:

清朝走街串巷小商販上色照片,他們為老百姓提供了豐富多彩的食物
19世紀末日本老照片,藝術家在深情的彈唱,鞋匠正在修木屐

TAG:歷史百家爭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