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淮海戰役中,中原野戰軍有多少兵力?能否單獨殲滅黃維兵團?

淮海戰役中,中原野戰軍有多少兵力?能否單獨殲滅黃維兵團?

在淮海戰役第二階段戰事之中,中原野戰軍將敵人黃維第十二兵團重重包圍在了雙堆集地區。當時,為了避免徐州杜聿明集團和黃維兵團匯合,並切斷杜聿明集團難逃的退路,我軍決定儘快殲滅黃維兵團。但是黃維兵團畢竟是敵人主力中的主力,戰鬥力非常強大,因此為了在段時間內快速殲滅黃維兵團,華東野戰軍抽調了五個縱隊外加特種兵縱隊,加入了中原野戰軍對黃維兵團的圍攻。

那麼,在淮海戰役期間,中原野戰軍有多少兵力呢?到底能不能單獨殲滅黃維兵團呢?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

中原野戰軍的前身是解放戰爭初期的晉冀魯豫野戰軍,其是有抗日戰爭時期的八路軍一二九師為主逐漸發展而來的。在1948年5月間,晉冀魯豫野戰軍改編為中原野戰軍之後,一共下轄有七個縱隊,分別是楊勇第一縱隊(有第1旅、第2旅、第20旅),陳再道第二縱隊(有第4旅、第6旅),陳錫聯第三縱隊(有第7旅、第8旅、第9旅),陳賡第四縱隊(有第10旅、第11旅、第13旅、第22旅),王近山第六縱隊(有第16旅、第17旅、第18旅),秦基偉第九縱隊(有第26旅、第27旅),王秉璋第十一縱隊(有第31旅、第32旅、第33旅)。

中原野戰軍的這種建制規模一直延續到了淮海戰役時期,從建制來看,中原野戰軍和西北野戰軍必將相近,縱隊之下為旅一級作戰單位,而且有缺編現象(一般為三三編製原則,一個縱隊三個旅,一個旅三個團,一個團三個營),如陳再道第二縱隊、秦基偉第九縱隊都是只有兩個旅。相較而言,華東野戰軍和東北野戰軍的縱隊之下都是師級作戰單位,而且每個縱隊都是滿編的三個師。

在淮海戰役中,中原野戰軍除了七個縱隊之外,還有三個獨立旅,資料顯示總兵力將近二十萬人,平均到每個旅就是八千多人。而當時被包圍的黃維第十二兵團擁有四個軍和一個快速反應縱隊,一個軍有三個師,即第十八軍、第十軍、第十四軍、第八十五軍以及第四快速縱隊,總兵力達到了十二萬人。其實,從中原野戰軍和黃維兵團的兵力對比上看,中原野戰軍還是佔有一定的優勢的。

但是,如果從武器裝備方面來看,中原野戰軍則遠遠落後於黃維兵團。中原野戰軍經過無後方躍進大別山之後,重型武器基本遺失殆盡,所以讓中原野戰軍最為頭痛的就是城市攻堅戰。而黃維兵團下轄的四個軍,第十軍和第十八軍都是清一色的美械裝備,第十四軍和第八十五軍則是日美混合裝備,要比中原野戰軍好的多。特別是第四快速反應縱隊,還有一個坦克營(20餘輛坦克),這是中原野戰軍所不具備的。

從以上分析來看,中原野戰軍兵力超過了黃維兵團,而黃維兵團的武器裝備要好於中原野戰軍,可以說基本上打了平手。在淮海戰役中來看,中原野戰軍有能力將黃維兵團包圍,那就意味著有單獨拿下黃維兵團的資本,但或許需要時間會長一點。而當時的局勢還不是很明朗,鬧不好黃維兵團極有可能與杜聿明集團合兵一處,所以為了在較小代價下儘快殲滅黃維兵團,我軍才最終決定從華東野戰軍抽調了五個縱隊和特種兵縱隊前來支援,這也顯示我軍相互配合密切協作的優良傳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丁姑娘講歷史 的精彩文章:

解放戰爭中,國軍五大地方派系都有哪些?最終都是什麼結局?
1949年10月,還未得到解放的省份有哪些?華南三個西南五個

TAG:丁姑娘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