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闖王3個條件如此簡單,崇禎為何寧死不從,面子那麼重要嗎?

李闖王3個條件如此簡單,崇禎為何寧死不從,面子那麼重要嗎?

明末,李自成率領起義軍相繼攻破了大同、宣府。這兩個地方是北京的屏障,被攻破意味著北京城就沒有了保護,國家的心臟赤裸裸的暴露在了起義軍面前。崇禎皇帝焦頭爛額,他想出了很多措施:先後下發三次罪己詔書;為激勵各方諸侯作戰,給出了很多賞賜;並用百萬白銀懸賞李自成的人頭,可惜根本無法解決問題。崇禎帝絕望之時,李自成派來了一個談判的人。

這個人也不是外人,崇禎很熟悉,是以前崇禎身邊的太監,杜勛。宣府被佔領之後,杜勛被李自成俘虜,他知道杜勛以前是崇禎身邊的太監,所以特意讓他來執行這次談判。崇禎不敢開城門,命人從樓上用吊繩把杜勛接了上去,杜勛轉達了李自成的一封書信,上面提出了三個要求:「割西北一帶,敕命封王,並犒軍銀百萬」。崇禎看完後,氣得青筋凸起,斷然拒絕。

其實不難看出,李自成當時是沒有做皇帝的野心的,因為從李自成內心深處來講,他還是承認明朝的正統地位的,知道自己現在是造反的行為。李自成在潼關擊敗孫傳庭後,便開始勢如破竹,一路上順順利利的沒有遭受什麼抵抗,就這樣一路殺到了北京,這讓李自成有些難以置信,甚至在北京城破後他依然覺得自己沒有和崇禎平起平坐的資格。

所以他對部下說到:「陝,吾之故土也。貧賤必歸故土,即十燕未足易一西安!」但自己帶著人大老遠的跑了一趟,總不能徒勞無功吧?所以他才提了這三個條件,甚至還說,如果崇禎答應了,他的起義軍可以去攻打關外的清軍。「闖既受封,願為朝廷內謁群寇,尤能以勁兵助剿遼藩」。

在當時崇禎的處境下,平心而論,李自成提出的要求還是不高的,畢竟勝負已分,李自成隨時可以推翻他自己當皇帝,他寫出招安信也是沒有當皇帝這個念頭,只是想讓名正言順的皇帝給自己個合法的身份,自己風風光光的回西北老家,榮華富貴一輩子。但是崇禎確是很意外的拒絕了,寧可亡國也不答應李自成的要求,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有明一朝「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崇禎也是個硬骨頭,雖然我敗了,但我是正統國君,你是反賊,想讓我割地賠款違背祖訓?沒門!第二,李自成俯首稱臣有用嗎?以李自成這樣一烏合之眾的戰鬥力,是根本無法抵擋關外數十萬滿清鐵蹄的侵略的,就是對付關內風起雲湧的農民起義軍,也有心無力。

而且最要命的是,以崇禎孱弱的支付能力,根本就無法供養百萬之眾的李自成農民起義軍。如果有這樣的資金,國內就不會掀起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作為大明王朝的最高統治者,此時的崇禎帝大概除了能給李自成一個可有可無的虛銜,基本就是一無所有了。而李自成想要的,絕對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虛銜,所以這是一個套在崇禎身上的死循環。

崇禎固然不是什麼明君,但李自成也不是什麼英雄,他只不過跟一隻只會拆家的二哈一樣,在推倒了腐朽的明王朝後,卻沒有能力建造一個全新的王朝,這才給了關外清朝入關的絕佳契機。不要再為崇禎皇帝沒有接受李自成的提議而惋惜了,這恰好說明了崇禎皇帝還算聰明。(參考文獻:《明史》、《明季北略》)

喜歡歷史的朋友請點一下關注!如有錯誤,還請指正!歡迎大家留言互動,我在評論區等著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體育老師小明 的精彩文章:

看了林徽因的穿衣搭配,終於明白,她的「異性緣」為何這麼好!
他是三國名將,為何卻下落不明?正史野史都找不到他的去向!

TAG:體育老師小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