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匈奴軍團此人堪比曹操?他是司馬家族掘墓人,卻尊白痴劉禪為皇帝

匈奴軍團此人堪比曹操?他是司馬家族掘墓人,卻尊白痴劉禪為皇帝

文:老維特(作者原創授權)

匈奴繁衍歷史非常悠久,及至漢末三國,曹操出於削弱匈奴(南匈奴)勢力的考慮,將其分成左右南北中五部,每部有一匈奴人擔任主帥。就當左部帥劉豹六十多歲,和自己的匈奴夫人呼延氏生了個孩子,卻改變了匈奴人的命運。

在生這個孩子以前,呼延氏到黃河龍門那裡去祈神求子,結果看見一條長著濃密鬍子和閃光鱗片的大魚跳到了祭台上,過了一會兒才蹦回去。在場的巫人說此乃吉兆,到了夜間,呼延氏夢見大魚化為一個仙人,手執一個好像是半個雞蛋的東西,說此乃「日精」,服之可生貴子。醒來後,呼延氏告訴了劉豹,劉豹也覺得此乃大吉兆,因為當年的一位相士,邯鄲人張冏之母司徒氏曾告知他會有貴子留後於世,三世之後必得昌隆。過了十三個月,呼延氏果然生出了一個男孩(大約是在魏嘉平三年,251年),這個孩子即是後來又建了一個漢朝的劉淵(字元海)。而同年,劉豹又遭到了朝廷的猜疑,理由是他部下有對魏廷不恭順的部眾,所以鄧艾向朝廷上書,應當把劉豹的部眾一分為二,此外,還應當給去卑的子嗣加上顯貴名號以彰顯其功業,將其部眾遷徙到雁門,防禦鮮卑人,這才是長久之計。魏國的執政者司馬師聽從了這一建議,後來,去卑的後人形成了鐵弗部,而劉豹的後人則形成了屠各部。

劉淵七歲時母親呼延氏去世,他傷心得捶胸頓足,嚎啕大哭,旁人都被他的悲傷所感動,宗族、部落的人都讚賞他的孝順。當時,曹魏司空王昶等人聽說後也非常讚賞劉淵,並且派人前去弔唁。劉淵自幼愛好學習,拜上黨人崔游為師,學習《毛詩》、《京氏易》和《馬氏尚書》,他尤其喜愛《春秋左氏傳》、《孫吳兵法》這兩部書,大致都能誦讀,而《史記》、《漢書》及諸子的著作,沒有不閱讀的。劉淵閱讀《漢書》,還常常抱怨「隨陸無武,絳灌無文」(隨和,陸賈不善武事,周勃、灌嬰不為文事),藉以勉勵自己應當文武雙全。所以,劉淵也像每一個生於三國亂世的少年一樣,對學習武藝也很熱衷,最擅長的技能,便是射箭,他也藉此鍛煉了自己的臂力。後來,到了鄧艾滅蜀漢那會兒,劉豹就把劉淵送到了洛陽充當人質。此時的劉淵,大概是一個十二三歲的少年,可能,他在洛陽也找到了一些更好的儒學宗師,繼續學習,所以劉淵才能以小小的年紀,就獲得了司馬昭的賞識,另外,在洛陽,他還有可能還見識到了那位「樂不思蜀」的大叔劉禪,只是,劉禪不知,日後,這位匈奴少年,居然又給他上了一個皇帝謚號。

隨後不久,司馬炎篡位建晉,司馬炎也接見過幾次劉淵,過後就對劉淵的一個好朋友王濟說,劉淵簡直就是昔日由余、金日磾之流(二者皆為為中原君主所用的夷狄之人)的人物啊!王濟甚至推薦要讓劉淵去東南地區去,負責對吳的軍事攻略。但是孔恂、楊珧卻進言說:「依臣觀察,劉淵的才幹現在恐怕沒有人能與他相比。陛下若是不重用他,便成不了大氣候。若是授予他權力,樹立他威望,那麼,平定吳地之後,恐怕他就不再向北渡江回師了。劉淵與我們不是一個民族,必然會有異心(「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現在,委任他治理本部的事務,我們已為陛下您感到擔心,若是還要將天然險阻之地賜給他,恐怕是不行的。」於是晉武帝就暫時放下了委任劉淵的想法,不過此時劉淵也還是個少年,他的年齡和資歷還不足以威服部眾,加上漢人大臣對匈奴人的歧視,必然使得劉淵不會得到重用。

在這以後不久,初生的晉朝又遇見了一個大挑戰,那就是涼州、秦州由於乾旱與官僚暴政的原因,在泰始六年(270年)發生了一場大動亂,起事者為河西鮮卑酋帥禿髮樹機能,大概他這個姓氏譯名也反映了朝廷對他的蔑視,或者是出於河西方言與中原語音的差異,因為在鮮卑語中,「禿髮」、「拓跋」實為一詞,樹機能其人的曾祖,禿髮匹孤,便是此時還尚在人世的塞外老壽星拓跋力微的兄長。樹機能的反叛軍氣焰十分囂張,甚至還分別擊敗斬殺了前來平叛的秦州刺史胡烈和涼州刺史楊欣,而且這支叛軍不獨有鮮卑人,也有匈奴人、羌人、氐人等等,其中的王牌部隊,便是北地匈奴人(北地胡)的隊伍。到了咸威四年(278年),上黨人李憙進諫:「陛下您若是真的能夠徵發匈奴五部的兵眾,授予劉淵一個將帥的封號,讓他們向西部進軍,那麼,西部的秦州、涼州便指日可定。」孔恂說:「李公的話,不完全符合消除禍患的情理。」李憙勃然大怒道:「憑匈奴人的強悍,劉淵的熟悉兵法,讓他們奉命去顯示皇上的聖武,有什麼不能得到!」孔恂接著說:「劉淵若是能夠平定涼州,斬殺樹機能,恐怕涼州境內又要亂了。蛟龍得到雲雨,就不再是池塘中無法施展能耐的小東西了。」晉武帝於是放棄任用劉淵的打算。但是,次年,叛軍又攻陷了涼州州治姑臧(今甘肅武威),於是晉朝才啟用名將馬隆。以層層推進的方式,解決掉了樹機能的叛軍。樹機能被擊殺以後,劉淵才得到了晉廷的任命,因為他的父親,老壽星劉豹辭別了人世,所以劉淵被委任為匈奴左部帥,算是離開了朝廷,回到自己的本部去了。同年,朝廷還派遣王浚杜預二將水陸並進攻討吳國,終於在第二年攻破建業,俘獲了吳帝孫皓,完成了三國歸晉。

樹機能的這次叛亂雖然被平定下去了,但也造成了兩大影響,其一是讓晉廷無法分心攻吳,為吳國續命十年;其二是整合了整個關西地區的非漢族部落武裝力量,為後面的永嘉之亂打下了伏筆。而且,也進一步引發了晉武帝對邊地民族的警惕。在劉淵上任匈奴左部帥以前,劉淵本人曾送老友王彌回青州,流淚對王彌說,周圍的人總是對皇帝進讒言,我本來並沒有做官的想法,這一點只有您知道。恐怕我會死在洛陽,永遠與您訣別了。言罷劉淵便大口喝酒而且慷慨高歌。齊王司馬攸(小名桃符,司馬昭之次子,曾被過繼給司馬師,也曾為司馬昭屬意之接班人)聞得此事,就向司馬炎進諫:「陛下您如果不除掉劉淵,恐怕并州就不能夠長久地安定。」王渾又進言道:「劉淵是長者,我王渾替君王擔保講明此事。況且大晉正要向異族表明用誠信相待,用德政使遠方的人歸附,怎麼能夠憑連萌芽狀態都沒有的嫌疑殺戮別人送來伺候的人質,以表明晉朝恩德不廣呢?」晉武帝同意王渾所言,最終沒有殺劉淵。

滅吳以後,天下太平。到了太康末年,劉淵則成了匈奴五部中的北部都尉,他也藉此機會在匈奴人當中招納賢才,建立了很好的名聲,甚至,幽並二州的儒士,也多有投奔他的,所以,後來匈奴人建立的漢國也能建立不錯的文官系統,確實有一點「漢」的氣度。晉惠帝即位後,執政的外戚楊駿表奏劉淵為建威將軍、五部大都督,劉淵真正成了匈奴人的頭目。但到了元康四年(294年),匈奴人郝散帶兵反晉,但不久失敗,兩年後其弟郝度元又要興兵復仇,還牽出了氐人豪帥齊萬年這個大反賊,劉淵因受此牽連而被罷官,「除三害」的周處,也在平叛過程中不幸身亡。此外,這場變亂中,朝廷派出的統帥,是趙王司馬倫,因為平叛不力,而引發了朝臣張華、裴頠等人對他的不滿,這也成了後面「八王之亂」的導火索。

「八王之亂」的真正開始,是趙王司馬倫篡位稱帝(301年),雖然司馬倫的鬧劇就表演了三個月就失敗了,但卻引起了地方上的激烈反應,涼州的張軌,開始圖謀自保割據,益州的賨人李特李流兄弟,領著秦雍流民造起了反,儼然成了第二個張魯,他們的事業,也成了後面成漢政權的根基,晉朝的皇族更是找到了討伐中央的把柄,齊王司馬冏(司馬攸之子)、河間王司馬顒(安平王司馬孚之孫)、成都王司馬穎(司馬炎第十六子)聯合反叛,晉朝的全面動蕩,終於開始了。此時,匈奴人也沒閑著,劉淵的堂祖父,原北部都尉兼左賢王劉宣等人秘密商議說:「以往,我們的先人曾與漢朝約為兄弟(冒頓單于與劉邦,這也是匈奴單于孿鞮氏家族改漢姓為劉姓的原因),但漢朝滅亡後,魏、晉繼而興起,我們單于,只有一個空虛的名號,不曾擁有一尺土地之基業,從王侯慢慢下降到同平民差不多。現在司馬氏親骨肉間相互殘殺,天下一片動蕩,我們建立國家、復興祖業的時機到了。左賢王劉淵的姿貌、風儀和才能超人絕世,上天倘若不是要光大單于,不就虛生這種偉人了嗎?」但此時劉淵人身尚在鄴城,不敢起什麼大動作。但後來,劉淵聽說自己已被匈奴五部暗中遙尊為大單于,欣喜過望。但他仍不動聲色,假稱五部族人有喪事,向成都王司馬穎請假,說自己要回部落參加葬禮。不過司馬穎沒答應,因為他太需要劉淵作為身邊的助手了。雖然劉淵沒能成行,不過他還是讓呼延攸先回去,告訴劉宣等人招集五部人眾,預備干點大事業。隨後不久 ,并州刺史東贏公司馬騰、安北將軍王浚,領著自家私兵和幽並二州的鮮卑人,起兵討伐司馬穎。司馬穎感到兵力不足,便任命劉淵為北部單于、參丞相軍事。還委派劉淵回到匈奴人當中為其招兵買馬。劉淵一回到左國城(今山西呂梁市離石區),便如魚得水,劉宣等人為劉淵奉上大單于尊號,二十日之間就聚眾五萬,定都離石。

不久,劉淵又聽到了司馬穎被王浚軍擊敗的消息,覺得還是應該派人支援一下。但是劉宣等人又進言:「晉朝昏庸無道,他們像對奴隸一樣對待我們,所以右賢王劉猛非常憤怒,承受不了心中怨恨,想有所作為,當時正碰上晉朝綱紀還未鬆弛,大事還沒有成就,右賢王就被殺戮,這是單于的恥辱啊。現在,司馬氏父子兄弟互相殘殺,這是上天厭惡晉朝的德行,將天下授予我們。單于積德在身,連晉人都佩服,現在,正應該振興我們國家和民族,恢復呼韓邪的基業,這樣,鮮卑、烏丸可以作為我們的援助力量,怎麼可以阻擋他們而去拯救仇敵呢!現在,上天借我們的手來消滅晉朝,不能夠違背天意。違背天意就不吉祥,違背眾人的意願就不能成就事業。上天賜予了而不接受,反過來就會受到上天的責備。希望單于不要遲疑了。」於是,劉淵決定自立一方。但他一直是一個潛意識裡拿自己當漢人的匈奴人,對什麼「恢復呼韓邪故業」之類的口號沒什麼興趣,始終惦記著自己的祖宗跟劉邦是結拜兄弟,自己也是姓劉的,還是恢復大漢的名號好了,於是在公元304年(晉惠帝永安元年),劉淵在左國城自稱漢王,並且立廟祭祀漢「三祖五宗」(三祖即漢太祖高皇帝劉邦、漢世祖光武皇帝劉秀、漢烈祖昭烈皇帝劉備,五宗則分別是:漢太宗文皇帝劉恆、漢世宗武皇帝劉徹、漢中宗宣皇帝劉詢、漢顯宗明皇帝劉庄、漢肅宗章皇帝劉炟)八位皇帝。還為被俘虜到洛陽的蜀漢後主劉禪上謚號「孝懷皇帝」。同時,漢國還採用漢胡分治的政策來統治胡人各部,設立了「大單于」一職與其屬下的「單于台」,大單于的權力極大,僅次於皇帝。於是,這個盜版的漢朝,所謂「十六國」的第一個政權,就這樣粉墨登場了。同年,李特之子李雄也在成都稱成都王,建立了成國政權,可以看作是一個盜版的蜀漢又出現了。

一般的連環畫和通俗歷史著作中,往往把劉淵這類十六國的君主刻畫成戴著皮帽子大金鏈子的「狼主」形象。但實際上不然,雖然匈奴人當中秉承著「恢復呼韓邪故業」願望的人不少,但是劉淵和他後面的屠各部貴族,基本上都是受過良好漢化教育的人,跟中原士大夫子弟沒什麼兩樣。

劉淵建立了新的漢朝,可外面依然威脅不小,他的主要對手,一是司馬穎的老對手,佔據幽並二州的王浚和司馬騰,二是拓跋猗盧控下的拓跋鮮卑。司馬騰知道劉淵建號以後,便派將軍聶玄討伐,但被劉淵在大陵(今山西文水縣)擊敗。司馬騰知道聶玄兵敗後十分恐懼,率并州二萬多戶人南下山東地區。劉淵亦派劉曜(劉淵之侄兼養子)先後攻陷太原、泫氏、屯留、長子、中都等地方,擴闊領土。但同年,劉淵也被司馬騰的盟友,拓跋鮮卑中的拓跋猗?和拓跋猗盧兄弟擊敗。劉淵知道此事後,也封族人烏路孤(劉虎,去卑之孫)為樓煩公,拜安北將軍,丁零中郎將。但他的勢力後來還是為拓跋部所敗,甚至其後人乾脆投靠了拓跋氏代國。

次年(305年),劉淵所派將領劉欽再度擊敗司馬騰所派的討伐軍。同年并州爆發大饑荒,離石亦受影響,劉淵於是遷都黎亭。永嘉元年(307年),劉淵已攻陷并州大部份郡縣,但在并州的州治晉陽卻遇到了麻煩,因為,坐鎮晉陽的并州刺史也是晉末的一代豪傑,正宗的漢室宗親,與劉備同為中山靖王后裔的劉琨。劉琨更是用計離間了許多劉淵部下的雜胡,月夜之下,一聲胡笳不知吹得多少胡人思鄉心切,背劉淵而去。漢軍向并州北部擴張的計劃因而受阻。劉淵於是聽從侍中劉殷和王育派兵進攻其他州郡,南侵進據長安(今陝西西安市未央區)和洛陽(今河南洛陽市)的建議;同時,汲桑、石勒、王彌、鮮卑陸逐延和氐酋大單于單征數個在其他地方的軍事力量都相繼歸降劉淵,劉淵亦一一任官封爵,令漢國力量更為壯大;亦因這些加入者起事和影響的地方在冀州、徐州、青州等地,西晉受漢國侵襲的地區大大增加。但也增加了劉淵部下的複雜程度,他實際上就是一個北方各路胡人和流寇勢力的大盟主。

永嘉二年(308年),劉淵攻破司州河東郡的蒲阪和平陽郡的平陽城(今山西臨汾市),更遷都蒲子(今山西交口縣),令兩郡屬下各縣抵抗劉淵的營壘都全部投降。同時亦派劉聰、石勒等南攻太行山、趙、魏地區。次年劉淵病重,命太宰劉歡樂、太傅劉洋等宗室重臣入宮接受遺詔輔政。漢河瑞二年七月己卯日(8月19日),劉淵逝世,由太子劉和繼位。九月辛未日(10月20日)下葬永光陵,謚光文皇帝,廟號高祖,後改太祖。不過劉淵死後,太子的君位還是被武功更盛的另一個兒子,大單于劉聰所奪取,後來西晉滅亡,也主要是劉聰和劉曜的業績。看來,劉淵雖然受過很好的漢化教育,不過他的政權,還是一股胡人政權的王族政治味道。但劉淵對於部下的劫掠行為,也是不能容忍的,如一次派遣喬晞進攻西河郡,喬晞先殺不肯投降的介休縣令賈渾,後殺哭罵他的賈渾妻宗氏。劉淵知道後大怒,將喬晞追回並降秩四等,又為賈渾收葬。又將領劉景一次進攻黎陽,在延津擊敗晉將王堪後在黃河將三萬多人溺死,劉淵知道後大怒,更說:「劉景還有何顏面見朕!天道又怎能接受這種事!朕想消滅的只是司馬氏,平民有何罪!」於是貶劉景的官位。不過後面劉聰時代,漢趙政權進軍洛陽長安時期也一樣是破壞甚大,甚至還幹掉了正宗的漢家傳人山陽公家族(漢獻帝劉協之後)和安樂公家族(劉禪的家族),蜀漢的殘餘皇族,只有甘陵王劉永的一個孫子劉玄,逃到了成漢李雄那裡,繼承了安樂公的爵位。

總體而言,作為「永嘉之亂」的始作俑者,後世史家給劉淵的評價不高。但我看來,他其實是借著「漢」的名義,帶領匈奴人脫離了世世代代作僱傭兵的困境,可以說的上是匈奴人的一位摩西,歷史上的摩西所創的一神教,其實也是失敗了的埃及法老阿肯那頓的太陽神一神教的餘緒,劉淵帶領匈奴人創立漢式政權,也大有此意,雖說到了最後劉曜那裡,又恢復了匈奴本位主義,以冒頓單于為祖了。不過,劉淵這種胡漢分制式的體系,也被後面許多進入中原的異族王朝所繼承,譬如北魏之六鎮顯貴與漢人世家共同掌權,金之設猛安謀克制度,清之八旗。但我也承認,劉淵這個最後的三國人,也確實給中原大地帶來了新的災難。他,某種意義上看,也是一個匈奴人的曹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馬晉一 的精彩文章:

此人揚言生擒武聖關羽?他堪稱荊南虎將,地位力壓黃忠魏延!
千年狐妖蘇妲己,為何將東嶽大帝逼上絕路?或藏女媧一個秘密任務

TAG:白馬晉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