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建國後景德鎮陶瓷底款鑒賞

建國後景德鎮陶瓷底款鑒賞

陶瓷鑒定,不外乎看器型、辨胎釉、論紋飾,了解歷史背景等途徑,但對於現在的高仿品來說,這些特徵目前都能基本達到......

小小的底足能反應瓷器的重要特徵,抓住這些特徵綜合分析,較易找到感覺,避開假貨,發現真品。下面從為大家介紹建國後景德鎮瓷器款識,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建國初期(1949—1954)

瓷器底款為新舊並存。部分瓷器沿用民國時期底款如「江西徐生記出品」、「江西吉昌社出品」等等。還有部分瓷器使用公司(瓷廠)款。如1948年8月,景德鎮第一家公營瓷廠——建國瓷業公司成立,初期使用「江西建國瓷業公司」底款,1950年改為建國瓷廠,隨後使用「景市建國瓷廠出品」底款。1956年以後使用「建國瓷廠江西出品」底款。建國後不久,有些瓷器底款出現「景德鎮制」篆書方款。至於由誰設計,由誰最先使用,目前尚無法確定。

二、合作化時期(1955—1957)

合作化時期的瓷器底款特點為圓印章式,有的加有瓷廠數字序號。此時「江西景德鎮名瓷」底款較為流行,文字排列可以分為自左至右式和自右至左式。

三、大躍進時期(1958—1959)

大躍進時期的底款基本沿用合作化後期流行的款式。因為1956年文字改革已經完成,故此時期「江西景德鎮名瓷」款、「合作社」款以及序號瓷廠款的文字基本上是自左至右,自右至左的極少見到。

四、三年困難時期(1959—1961)

1959年2月景德鎮第一瓷廠改名為國營東風瓷廠。至此,景德鎮瓷器底款全部停用序號廠款,而開始使用各廠廠名款。如「景興瓷廠」、「紅旗瓷廠」、東風瓷廠「等等。

五、恢復時期(1962—1965)

為適應陶瓷出口換匯的需要,1963年3月30日國務院公布《商標管理條例》,對出口陶瓷商標進行統一規範。此時的」中國景德鎮「底款至少有6類14種。除部分」中國景德鎮「底款在文革前期發生變化,大多數此類商標底款一直沿用到文革之後,其中」印花龍珠閣「款使用到了21世紀初(1986年後增加了註冊商標@標誌)。

六、文革時期(1966—1976)

文革時期的瓷器生產以生活日用瓷為主,其底款基本上沿用1964年10月開始使用的「中國景德鎮」系列。因為此類底款沒有意識形態的痕迹,而且印線、印花、圖案、篆書、隸書等具備。文革後期除繼續沿用「中國景德鎮」系列外,部分瓷廠新設計出「景德鎮制」篆書方款。與老「景德鎮制」篆書方款相比略有差別,主要是筆畫不夠工整勻稱,不同於老底款的穩重

七、過渡時期(1977—1979)

此期除繼續沿用文革時期底款樣式外,也出現了一些變化。1976年1月,江西省陶瓷工業公司向各陶瓷生產企業重新頒發了商標代號。

八、80年代前期(1980—1984)

景德鎮陶瓷工業公司在1976年重新頒發企業底款標記代號的基礎上,增加景德鎮市屬華風瓷廠使用Q底款標記代號,衛華瓷廠使用R底款標記代號。「龍珠閣」老底款仍在部分瓷器上使用,並且一直延續到20世紀末(從90年代開始,部分「龍珠閣」底款加有註冊商標@標誌)。

九、80年代後期(1985—1989)

1986年後瓷器底款有新的變化:出現了底款加帶「@」註冊商標標誌和「新廠名」款。新廠名款是相對1964年以前的「老廠名」款而言的。新廠名款主要有:「人民瓷廠 景德鎮」、「景德鎮東風瓷廠」、「紅旗瓷廠」等等。

與此同時,「中國景德鎮」印花龍珠閣款、印線六邊形款、「景德鎮制」篆書方款以及「中國景德鎮」四行款、「景德鎮制」篆書雙框款、「中國景德鎮制」篆書雙框款等,也在繼續使用。其中「中國景德鎮」印花龍珠閣款一直使用到本世紀初(後期增加「@」標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龍陶瓷 的精彩文章:

古瓷真假鑒判之瓷器釉光觀測法
古瓷鑒定之瓷器氣泡衰變

TAG:唐龍陶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