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培養孩子自律能力:啟發思考,引導規劃,讓孩子自主養成好習慣

培養孩子自律能力:啟發思考,引導規劃,讓孩子自主養成好習慣

養育孩子過程中,最艱難的任務莫過於改變孩子的行為習慣。可以這樣說,我們所有的失望、憤怒、爆發,都不是因為孩子一個偶然的的行為引發的,而是因為孩子某個特定的習慣所引發並逐漸累積所導致的。可能是一個我們反覆說教、批評、懲戒而無法改變的不良習慣,也可能是一個反覆嘗試、提醒、督促而無法養成的好習慣。

培養孩子自律能力:啟發思考,引導規劃,讓孩子自主養成好習慣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改變之輪

改變孩子的行為習慣,根本目的是讓孩子變得更好。不管是改掉不良習慣,還是建立一個好習慣,其實質都是統一的,是為了在某個方面「變得更好」,都可以合併到「如何變得更好」這個模型框架之下。

培養孩子自律能力:啟發思考,引導規劃,讓孩子自主養成好習慣

變得更好是一個持續性的過程,而習慣只是整個過程中的一個表象。如果我們只看到表象,是很難讓孩子變得更好的,我們必須看到更深層次的基礎規律,來指導我們的行動。

變得更好這個過程,本質是一個持續的正向循環,就像一個發動機一樣,要讓它保持運轉,有四個「衝程」。只聚焦於「動力」,或者減少「消耗」,都很難有效維持運轉。只有規劃並做好這四個方面,才能讓改變順利發生並持續運轉,進入良性循環。

培養孩子自律能力:啟發思考,引導規劃,讓孩子自主養成好習慣

2011年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領導力思想家、全球5大高管教練之一的馬歇爾.古德史密斯博士提出的「改變之輪」。這是個非常高效的圖形工具,包含兩個維度:

「積極—消極」軸,表示幫助或者阻礙因素;

「改變—保持」軸,表示了在將來改變或者保持現狀的因素。

培養孩子自律能力:啟發思考,引導規劃,讓孩子自主養成好習慣

在追求任何行為習慣的改變時,都要做好四個方面:

創造,代表了想要在將來創造的積極因素;

保留,代表了想要在將來保持的積極因素;

消除,代表了想要在將來消除的消極因素;

接受,代表了需要在將來保持的消極因素。

實現積極的持續的改變,需要做好這四個方面的事情,它們同等重要,在每個方面所要付出的努力,都比我們想像的要更多。

1.創造:行為改變中最引人關注

創造是行為習慣改變中最引人關注、最讓人激動的一項。當我們想像自己的行為習慣變得更好時,會把它看作一個激動人心的自我創造過程——創造一個「新我」。它是如此吸引人、誘惑人:因為我們可以選擇成為任何人。

培養孩子自律能力:啟發思考,引導規劃,讓孩子自主養成好習慣

其中的挑戰在於我們需要親自選擇,然後再行動,而不只是隨波逐流做自己的旁觀者。要經常深入地思考這樣的問題「我到底是在創造自己,還是在浪費機會,讓外界力量塑造我?」

孩子不會自然而然地成功創造「新我」。不但是孩子,包括我們,也只是在被動響應著環境給我們帶來的影響,做著看似主動實則被動的有限選擇。

「你在學習上,想要怎樣做?」「對你喜歡的足球,你有怎樣的打算?」。能夠考慮這些問題,就是大家常說的對自己的「有想法,有打算」。

孩子一開始會對這樣的問題感到驚訝「我不知道,沒想過」。如果孩子沒有思考過這件事,那麼就還沒有進入創造模式。他們太多時候是被家長推著走的,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似乎只要在某個節點做做選擇就可以了,很多時候甚至連個像樣的選擇都沒有,「你是想練15分鐘,還是20分鐘」。

培養孩子自律能力:啟發思考,引導規劃,讓孩子自主養成好習慣

引導和啟發孩子思考這樣的問題,是實現積極改變的開始。當孩子在思考的過程中有了對「新我」的渴望,他們才有了真實的目標感。這是激發和引導孩子發自內心的「我要改變」,而不是我們在改變孩子。

培養孩子自律能力:啟發思考,引導規劃,讓孩子自主養成好習慣

如果是我們在「改變孩子」,那麼我們的見識、能力、水平就會成為限制孩子的天花板;而孩子發自內心的「我要改變」,那麼我們所能提供支持和幫助,就會成孩子成長的基石。

我們的付出,是助力還是桎梏,取決於我們是否引導孩子自己思考如何創造行為習慣,如何改變。

培養孩子自律能力:啟發思考,引導規劃,讓孩子自主養成好習慣

2.保留:不斷進步≠持續改變

保留聽起來消極而平凡,但它確實是一種很重要的選擇。它需要我們全心觀察和反思,識別出哪些習慣是有益的,然後堅守紀律,避免因為某些不見得更好的新鮮做法就拋棄舊有的習慣。

對孩子的習慣,我們往往希望保留的不夠多。我們總有一種衝動,希望孩子脫胎換骨成為我們的「理想小孩」,有所有我們所期望的那些行為習慣。自從孩子上學之後,橫向的對比機會多起來,我們更容易注意到孩子身上不那麼好的習慣,而忽視了他們身上那些已有的好習慣。這些已有的好習慣,是孩子自身特質上發展起來的,是孩子身上最有生命力的部分,發現和保留這些已有的好習慣,是孩子持續成長、蓬勃發展的基礎和保證。

培養孩子自律能力:啟發思考,引導規劃,讓孩子自主養成好習慣

很多家長習慣於用「優點—缺點」來定義孩子的特質,比如,有的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內向,這是個缺點,會影響他學業表現和將來的人際關係,所以想盡辦法要讓孩子變得「外向」。

其實任何特質都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內向的性格除了會影響主動性和人際關係,它也有獨立深度思考的優勢,並且也能建立比較密切的人際關係。我們並不需要完全否定「內向」,而是在這個基礎上,如何變得更好。

培養孩子自律能力:啟發思考,引導規劃,讓孩子自主養成好習慣

深入思考「有哪些習慣值得保留?」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保留一種寶貴的行為習慣,就意味著可以少做一些錯誤的改變。

3.消除:給創造騰出空間

消除是釋放自己,也是最具療效的行動。但是做出「取捨」的決定,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就像我們打掃和清理房間的時候,永遠不知道人掉某些東西,以後會不會後悔,也許我們將來用得著它,獲取它是我們取得成功的證明,或許只是單純地因為喜歡。

培養孩子自律能力:啟發思考,引導規劃,讓孩子自主養成好習慣

在引導孩子改變行為習慣的過程中,對我們最大的考驗,是需要消除那些我們喜歡的,或者期望的事情。在幫助孩子嘗試預習、複習等學習方法的時候,原本每天1小時的鋼琴練習時間,可能會消耗孩子的時間和心力,你會如何決定?是否會擔心不堅持一下,就容易讓孩子以後做事半途而廢?

看到孩子背誦的時候,總是不出聲地默背,認為大聲背誦更好的我們,會不會強烈要求孩子大聲讀出來?每到類似這些時候,我們就會發現「取捨」和「克制」真的很難。

4.接受:當缺乏改變的能量時

只要我們有意識地去觀察和思考,很容易發現創造、保留、消除這三個方面要做的事。創造是革新,是嘗試新的行為方式,保留是鞏固已有的、好的行為習慣,消除是改掉不好的習慣。然而接受,雖然它不需要太多思考,但它卻是最考驗智慧的事情。

培養孩子自律能力:啟發思考,引導規劃,讓孩子自主養成好習慣

當缺乏改變的能量時,接受就是最寶貴的行為。但是徒勞無功是我們最不願意接受的情況,這是最容易誘發我們消極行為的時刻。

當我們精心設計的道理、邏輯、故事沒能說服孩子心悅誠服地認同我們的觀點,我們會很「心塞」,難以自制地大喊大叫,威脅或者貶低孩子,而不是接受現實。

培養孩子自律能力:啟發思考,引導規劃,讓孩子自主養成好習慣

在養育孩子過程中,我們一廂情願的事情太多。我們不是依靠客觀因素來做出判斷,而是依靠自己的印象和好惡。或者說,我們的「自我」太搶戲了。


如何做好改變的規劃?

當我們引導孩子改變行為習慣時,改變之輪是有效的讓孩子與我們合作的工具。「我們要消除什麼?」,比「哪裡出了問題?」更容易讓孩子接受。這種方式是一起想像這種行動的積極效果,而不是讓孩子感到被質疑和否定。

培養孩子自律能力:啟發思考,引導規劃,讓孩子自主養成好習慣

我們在思考和討論的時候,非常容易被紛紛擾擾的念頭和細節所干擾,而這個工具作為一種最佳實踐模型,能夠指引我們清晰、簡明地規劃好改變的四個方面。

朋朋今年小學三年級,媽媽對他寫作業的事情很頭疼。小學三年級的作業並不多,但是朋朋放學回家之後,總是磨蹭著不去寫作業。每次放下書包,總想先看兩集動畫片,如果不讓他看,他就會躲到房間里玩玩具。這樣一個多小時過去了,才不情願地坐到書桌前,而且每次還要先發獃個十幾分鐘,才開始動筆。寫作業的過程中,也是各種磨蹭,半個小時就能完成的作業,經常兩個小時才能寫完,導致本來計劃每天1小時的鋼琴練習也沒法進行了。
之前媽媽每次想和朋朋討論學習習慣的問題,總是收不住內心的怨氣,最終都演變成對孩子吃飯、睡覺、玩耍、交友各方面問題的批判大會。

這次媽媽應用改變之輪,讓朋朋思考「學習方面,想要怎樣達到什麼樣的效果?」「你想怎樣做?」在朋朋表達了願望和自己的一些想法之後,媽媽又和孩子一起回顧已經有哪些習慣,要保留和發揚,要消除哪些影響目標達成的行為,以及接受哪些行為和狀態。

創造:回家後自己設置一個20分鐘的鬧鐘,響鈴後自己寫作業;寫完作業後可以自由玩耍;

保留:安靜的作業環境和時間;遇到難題自己思考和解決,即便花很長時間;

消除:媽媽習慣性的催促;寫作業前看電視;完成學校作業後,媽媽要求的附加作業、鋼琴練習;

接受:寫作業之前先發獃的習慣。

朋朋不喜歡鋼琴,學習鋼琴是媽媽希望孩子有這項才藝,再加上做完學校作業後還要做額外的附加練習,朋朋也不想做。而朋朋磨蹭著很晚才完成學校作業,這些就都不用做了。當去掉這些要求,孩子也希望早點寫完作業,痛痛快快地玩。

在討論「保留」項的過程中,孩子的好習慣得到認可,有利於提高孩子的信心。

孩子每次寫作業前都要發獃十幾二十分鐘才開始動筆,這種「浪費時間」的行為其實也不難理解,這是孩子之前內心對完成作業後的附加任務有抵觸所養成的習慣,一時半會兒改不了,但隨著情境的變化會逐漸消退。

做了這些規劃,是向好的方向轉變的開始,後續還需要持續一定時間跟進,才能建立和鞏固好習慣。

培養孩子自律能力:啟發思考,引導規劃,讓孩子自主養成好習慣

從內容上來講,少了附加練習和練鋼琴的安排,很多家長難以接受。但是,收縮戰線,讓孩子能夠養成及時、快速完成作業的習慣,讓孩子有成就感和勝任感,再逐步擴大戰果,才是建立正向循環的最佳路線。



父母敏銳地覺察孩子的情緒,為孩子做好計劃和安排,或者施加足夠的壓力,也能讓孩子接受和執行。但是,啟發孩子思考自己想要怎樣、需要怎樣,引導孩子做好創造、保留、消除、接受這些方面的規劃,更能提高孩子的投入度。有想法、有規劃地做好一件事情,比應付性地做很多事情,更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能力、習慣和性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