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一部這樣的電影,勝過十個老師

一部這樣的電影,勝過十個老師

又是一年高考結束時,落筆如收刀入鞘,撒書作漫天雪花,人生的軌跡自此也將變得大不相同。你去大城市的985,他去小縣城的職業技校,而我早早地步入社會接受捶打,我們都有美好的未來。

學無止境,其實高考最大意義在於教育的延伸,而相較於好學校,更難得的是遇到一位好教師。

若是要評選齣電影中的最佳教師,相信很多人會把這一票投給[死亡詩社]中的基汀老師吧。

一部這樣的電影,勝過十個老師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基汀這個角色是[死亡詩社]編劇湯姆·舒爾曼以自己的恩師為原型創作的,前康涅狄格大學的教授塞繆爾·F·

6月9日是[死亡詩社]上映30周年的紀念日。

關於教育,關於成長,關於獨立思考,關於為人師表,30年來,沒有任何一部電影能像[死亡詩社]把這些話題講得那樣透徹。

一部這樣的電影,勝過十個老師

基汀這個角色的備選演員包括梅爾·吉布森、亞歷克·鮑德溫、米基·洛克和比爾·默瑞這些大腕,最終由羅賓·威廉姆斯出演,他也憑此角色獲得了第62屆奧斯卡影帝提名。

[死亡詩社]的好是不存在爭議的,上映後在全球收穫了超過2.35億美元的票房,成為當年全球票房第五高的電影。入圍了第62屆奧斯卡四項大獎的提名,最終收穫了最佳原創劇本獎

一部這樣的電影,勝過十個老師

[死亡詩社],豆瓣評分9.0,IMDb8.1,羅賓·威廉姆斯曾形容這部電影就是「一部年輕人的聖經」

對於以喜劇電影出道的羅賓·威廉姆斯來說,[死亡詩社]是一次成功的轉型,也為他之後出演[無語問長天][心靈捕手]等電影鋪平了道路;對於彼時初入演藝圈的一眾新人(羅伯特·肖恩·萊納德、伊桑·霍克、喬西·查爾斯)來說,[死亡詩社]也是一塊分量十足的敲門磚。

一部這樣的電影,勝過十個老師

嫩得出水的伊桑·霍克,當時他僅18歲

30年過去了,「船長」羅賓·威廉姆斯遠去不再返航,當年的小鮮肉們也都成為了炙手可熱的大明星,而[死亡詩社]的偉大,也在時間的流逝中被進一步證明。

一部這樣的電影,勝過十個老師

2014年8月11日,羅賓·威廉姆斯在美國加州去世


01

故事發生在一所名為威爾頓的預備學校 — 全美最優秀的預備學校。在悠揚的蘇格蘭風笛聲中,隆重的開學典禮正在舉行。

對稱的教堂,統一的著裝,整齊的隊列,象徵知識之光的蠟燭被依次點亮,校長諾蘭驕傲地問出:「我校的四大支柱是什麼?」手持蠟燭的眾學生起立回答,「傳統、榮譽、紀律與卓越」,言畢旋即坐下,面無表情,像極了《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MV中被炮製出的流水線產品。

一部這樣的電影,勝過十個老師

一部這樣的電影,勝過十個老師

《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MV,我是一個沒有感情的學生

這種種跡象都指向了沉悶壓抑、刻板守舊的學校氣氛,在教條禮數的約束之下,學生們個個自律安分,維持著學校的光鮮外表,以吸引更多的家長把孩子送進此地。

可事實真如所見這般嗎?

並不是。

開學典禮結束後,學生們關上宿舍門,四大支柱轉眼就被竄改成了「嘲弄、恐怖、頹廢和排泄」,而威爾頓(Welton)也成了他們口中的「Hell-ton」(地獄學院)。

一部這樣的電影,勝過十個老師

不過這樣的乖戾僅僅停留在口頭層面,反抗的方式也無非是凹個造型,喊個口號。尼爾的父親讓他專心讀書,別再參與校史年鑒的編輯,尼爾說「不」,立馬就被一通教訓,完事後尼爾只得乖乖認錯,並答應不再碰校史的事。

一部這樣的電影,勝過十個老師

我錯了,您別再說了

在正式上課後,化學老師第一節課就讓學生安排好整個學年的實驗計劃,拉丁語老師反反覆復死磕著某個單詞的發音,數學老師強調了幾何問題的精確性,這看起來和印象里的傳統教學無異,學院派,老一套。

一部這樣的電影,勝過十個老師

學生們也極力配合,認真聽講,把老師所說的一切奉為圭臬,詳實摘抄,場面極度和諧,引起校方舒適。

可就在這時,攪局者出現了。

02

傳統與革新

新來的英語老師基汀一改威爾頓學校填鴨式的傳統教學,在他的第一節課,就給了學生們從未有過的全新體驗。

基汀把學生們全部帶出了教室,參觀了已故校友的照片,他用惠特曼詩歌中的「哦,船長,我的船長」代替了自己的名字。學生們顯然被這位不走尋常路的老師驚到了,眼裡放光。

一部這樣的電影,勝過十個老師

內心OS:這老師有點意思

一部這樣的電影,勝過十個老師

《哦,船長,我的船長》是惠特曼為林肯總統所寫的一首詩,而林肯是廢除奴隸制,帶領美國走上自由之路的一位總統。基汀以「船長」自稱,也表明自己想要帶領學生衝破桎梏,追尋自由的意願。

基汀讓學生念了一首英國詩人丁尼生的詩《勸少女們珍惜時光》:「及時採擷你的花蕾,舊時光一去不回,今日尚在微笑的花朵,明日便將凋謝。」他說這首詩要表達的意思用拉丁語講就是,「carpe diem」,意即「seize the day」

一部這樣的電影,勝過十個老師

這是基汀交給學生們的第一課,他告訴學生們要珍惜時間,活在當下,去創造非凡

基汀老師的第二堂課是撕書。他在課堂上讓學生們將課本的序言全部撕掉,大部分學生們都愣住了,他們在慢慢地試探,小心翼翼地撕下第一頁。在基汀老師的鼓勵下,「這又不是《聖經》,你們不會因此下地獄的」,他們這才完全放開,教室里滿溢著自由的氣息。

一部這樣的電影,勝過十個老師

撕去的不只是課本,還是教條的外衣;丟進垃圾桶的不只是無聊的序言,還有用公式來為詩歌打分的荒謬理論

死記硬背,尊崇課本的想法開始在學生心裡動搖,教條主義的瓦解從質疑開始,基汀老師引導著學生們邁出了第一步,在他們心裡埋下獨立思考的種子,也賦予了他們極大的力量。

基汀老師的第三課,帶領著學生站上課桌,另眼看世界。他說,「一旦你覺得自己懂得了什麼,就應該換一個角度來看,就像在讀書的時候,不要總想著作者是怎麼看的,要重視自己的想法,努力尋找自己的聲音」。

一部這樣的電影,勝過十個老師

你永遠猜不到基汀老師接下來會用什麼樣的方式授課,他總是不拘一格,勇於革新,哪怕換回的是同行和校長的不解與指責,但這些都代表了他的態度,一種詩性的教學模式,明快而歡喜,傳授知識在輔,重在教會學生獨立思考與自由可貴。

一部這樣的電影,勝過十個老師

基汀老師的第四課,依舊不在教室,他化身體育老師,讓學生在貝多芬《歡樂頌》的樂音中踢球。在踢球前,每人都要大聲地念一句詩,使他們充分體味到詩歌的魅力,擺脫一切束縛,將生命推向極致。

一部這樣的電影,勝過十個老師

基汀老師的第五課在院子里。他安排了三位學生一起行走,旁邊的同學打著有規律的節拍。幾步路後,三人的步調不自覺地保持了一致,很難再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這說明了集體規訓對於個體意識的影響是強大的,在他者的驅動力下,個體通過與他者的認同而異化為一個他者,喪失了自我。而基汀老師所要做的,就是希望學生們能尋回自我,保持個性,哪怕是站在原地不動,也好過盲目跟隨。

一部這樣的電影,勝過十個老師


這麼五劑猛葯下去,學生們個個都像被開了光,再也不是從前的自己了,不可思議的創造力被激發出來,成長的迅捷讓他們迫不及待地要去迎接明天。

一部這樣的電影,勝過十個老師

這誰頂得住?


03

理想與現實

遇見基汀老師後,很多學生的人生都發生了改變。

他們在校史中找到了基汀老師思想與眾不同,行為離經叛道的源頭 — "死亡詩社",這是一個通過詩歌交流以吸取生命精華的組織。

在詩歌的感召之下,他們決定效仿基汀老師,成立一個新世代的「死亡詩社」。他們違反門禁,半夜溜出學校,鑽進黑漆漆的印第安山洞,靠手電筒照明。

一部這樣的電影,勝過十個老師

去往山洞的路上,深藍色夜空下奔跑的影子,是一個個跳動的、鮮活的生命

隱蔽且幽暗的山洞是原始、蒙昧的象徵,也是人類進入文明社會前的原始居所。「死亡詩社」選址山洞,也暗示了成員們回歸到了一種本真的狀態。每個人卸下了面具,無拘無束,讀詩、談笑、歌唱、抽煙、擊節而歌,與威爾頓學院里的生活有著天壤之別。

一部這樣的電影,勝過十個老師

一部這樣的電影,勝過十個老師

「這兒有一支未來牌香煙,你不想嘗嘗嗎」

因為「死亡詩社」,他們對很多習以為常的事情轉變了看法,挖掘到了平淡日常下的美好和激情。被動變為主動,感性取代懵懂,雖名為「死亡」,實則是心靈的新生

一部這樣的電影,勝過十個老師

一部這樣的電影,勝過十個老師

在希望的田野上

靦腆的托德甚至不敢在同班同學面前念完一首詩,基汀老師抓住他,捂住他的雙眼,一面轉圈一面逼迫他把腦海中的意象直接說出來。哪怕再滑稽、再荒誕,只要說出來了,那就是詩。托德戰勝心魔,作出了第一首詩。

一部這樣的電影,勝過十個老師

托德還把每年過生日都會收到的相同的文具盒從樓上丟了下去,這也是對父母程式化關心的一種無聲反抗。

查理在校刊上發布了一篇反對威爾頓學校不招收女學生的文章。在學校大會上校長放話要嚴懲始作俑者,但是查理毫無懼色,舉著電話站了出來,對校長說,「是上帝打來的電話,他說威爾頓需要女生」。

一部這樣的電影,勝過十個老師

諾克斯面對喜歡的女生克里斯,起初是畏首畏尾,連打個電話都渾身哆嗦、話不利索的軟蛋,可在加入了「死亡詩社」後,他變得勇敢,能大聲說愛,摘下鮮花跑到克里斯的學校要親手交給她。

一部這樣的電影,勝過十個老師

對父親言聽計從的尼爾爭取到了話劇《仲夏夜之夢》的男主角,他顯然知道父親不會同意,但又不願放棄這個大好機會,因為成為一名演員是他最大的夢想。

於是尼爾一改在父親面前的怯懦形象,冒充父親寫了一份家長同意書。最後他順利登上舞台,博得了滿堂掌聲。

一部這樣的電影,勝過十個老師

一部這樣的電影,勝過十個老師

一切看上去都很美。

在基汀老師的教育和「死亡詩社」的幫助下,這些學生重新認識了自我,審視著生活,並決心要擺脫日復一日的庸常。

但這是一場戰爭,新與舊,生與死,現實與理想的戰爭,壁壘無所不在,人人身背枷鎖,不磕個頭破血流,又怎能成功呢?

既是戰爭,它就該有個戰果。

這場戰爭最終以尼爾的死亡基汀老師的離去收場。


04

死亡與新生

在話劇《仲夏夜之夢》演出結束後,基汀老師一再鼓勵尼爾說,「你演得很棒,我都看呆了,你一定要堅持下去」,可是尼爾的父母卻對他大失所望,認為他荒廢學業,凈做些毫無意義的事。

想演戲?沒戲。「你要上哈佛,你要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尼爾的父母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了他身上。無論尼爾怎麼勸說,總是迅速淹沒在劈頭蓋臉的呵斥聲中。

一部這樣的電影,勝過十個老師

在最後一次爭取無果後,尼爾的臉上流露出了一種平靜的絕望,那是比痛苦與傷心更冰冷的情緒,恰似窗外的漫天飄雪。

終於,在當天晚上,尼爾帶上了演出時的精靈荊冠,靜坐在父親的書房,用一顆子彈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在個人與權威,理想與現實的對抗中,尼爾敗下陣來,代價是自己的生命

一部這樣的電影,勝過十個老師

每一起自殺事件中,都有兇手。很明顯,真正的兇手就是尼爾的父母,是他們不容半點反駁的,自以為是的威權。但固執如斯又怎會承認呢?

於是,基汀老師成了替罪羊。

校方認為尼爾的死與「死亡詩社」脫不了干係,而鼓勵他們成立這個組織的基汀先生更是難辭其咎,並且他還鼓勵尼爾繼續演戲,所以才釀成如此悲劇。在學校的施壓之下,托德、查理等「死亡詩社」成員也不得不出來指認基汀老師。

一部這樣的電影,勝過十個老師

影片的結尾,基汀老師遭到學校解聘。當他返回教室帶走自己的東西時,整部電影積攢的情感在那一刻全部釋放,達到頂點:托德第一個站上桌子,沖著即將離去的基汀老師大喊:「哦,船長,我的船長。」

在他的帶動下,班級里的部分同學也站上了桌子,任憑代課的校長如何歇斯底里地讓他們下來,也不為所動。

一部這樣的電影,勝過十個老師

基汀欣慰地看著他們,輕聲說了句,「謝謝,孩子們」

尼爾自殺了,基汀老師被解聘了,少數敢為人先的革新者,通過自己的努力試圖去動搖傳統教育的根基,最終只能以失敗告終。但這看似悲劇的結局並非讓人樂觀不起來。

因為在失敗與死亡之中還隱藏著新生與傳承。那些關於自由,關於夢想,關於詩歌的石子,投進了學生們的生命之中,盪起漣漪,給了他們站上課桌的勇氣。甚至連一開始反對基汀的另一位老師也開始效仿他的教學方法。

一部這樣的電影,勝過十個老師

一個「船長」走了,還會有下一個「船長」站出來。


05

好電影就是,它所探討的核心問題永不過時,它所提出的的觀點和理論即使在30年後,仍值得被反覆思考。

學校作為學生進入社會前的一道安全屏障,傳統的教育體制與孩子天性間始終存在著隔閡,這就提出一個問題:學校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是否要兼備人文關懷,儘力去消解這個隔閡,還是只一味地打壓?

一部這樣的電影,勝過十個老師

「seize the day」

對於這個問題,30年前的[死亡詩社]不啻為一個有益的註腳:站在學生的立場去開展教育,摒棄以教師為本位的思想,幫助學生們找到理想自我與本真自我之間的平衡,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這樣的教育遠比課本層面的照本宣科來得有意義。

一部這樣的電影,勝過十個老師

基汀老師作為一個理想主義者,一個詩人,他教會了學生們去愛、去寫詩、去生活、去做自己,可他低估了現實的殘忍,唯獨沒教會他們如何扛住現實的無情打擊。

孩子們成長的熱情比不上現實想要壓制住他們的決心。這種實力懸殊的較量,大概就是成長的陣痛吧。

不過這樣的遺憾在電影之外得到了彌補,在2014年羅賓·威廉姆斯去世後,有許多人在推特上發文悼念「船長」,他們表示,當年自己正是在看了[死亡詩社]這部電影后,才決心成為一名教師。

一部這樣的電影,勝過十個老師

這是[死亡詩社]最重要的現實意義。越來越多的基汀老師從電影之中走了出來,他們把電影中基汀老師的思想 — 對愛情的訴求,對夢想的渴望,對自由的嚮往,對自我的堅守,傳遞給更多的孩子。他們站上課桌,眺望到了遠方,在願望的最後一個季節,記起身藏的利刃。

「哦,船長,我的船長。」

一部這樣的電影,勝過十個老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電影周刊 的精彩文章:

在它面前,星際穿越都是假太空片
印度電影為何一路開掛?

TAG:看電影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