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抗戰時我軍部隊彈藥奇缺,只能硬拼刺刀,為何日軍反倒主動奉陪?

抗戰時我軍部隊彈藥奇缺,只能硬拼刺刀,為何日軍反倒主動奉陪?

提及抗日神劇,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在這些粗製濫造、漏洞百出的劇情中,拍攝者發揮想像力極限,用極度誇張的手法和大開腦洞的劇情,既對不起觀眾,同時也輕薄了歷史。十四年浴血抗戰,三千餘萬生靈橫遭劫難,如此嚴肅沉重的歷史記憶卻被編劇渲染得那麼荒誕,著實讓人大有痛心疾首之感。

在「明治維新」之後,日本積極進行近代化建設,整體國力有了明顯提升。在「中日甲午戰爭」之後,日本獲得大量戰爭賠款,更加積極地整軍備戰。反觀中國,從清末實行「洋務運動」到民國初期,依然未能全面實現近代化,軍隊武器裝備水平良莠不齊,兵員素質也十分堪憂。在抗戰爆發前,我國除了少得可憐的德械師之外,許多部隊連基本的彈藥都無法實現充足配給。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侵華日軍一個步兵平均攜帶240發子彈,而中國各省部隊士兵的子彈攜帶數量從5發到50餘發不等。在這樣的背景下,許多地區的抗日主要裝備反倒成了刺刀和鬼頭刀,白刃戰也頻頻發生。令人詫異的是,我軍拿出以命相搏的氣魄後,日軍方面居然也主動放棄熱武器,反而和中國軍人拼刺,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事實上,這並非是日本人出於同情,而是日本士兵有戰勝的底氣。

日本早已實現軍人職業化,經過高強度的嚴格訓練,他們的拼刺技術和射擊技術在亞洲中首屈一指。雖然日本士兵的子彈配發數量充裕,但由於本國資源稀少,士兵們平時根本捨不得用,非常珍惜子彈。至於我國軍隊,兵員素質本來就和日本有差距,而且食物攝入量也不如日本,士兵在體能方面已經佔了下風。再加上未進行過系統的刺刀拼殺訓練,所以在實際交戰中很難刺中敵人。綜合以上因素,這就可以理解日軍士兵在看到中國軍人上刺刀以後,為何還會喜笑顏開。

一些參戰老兵晚年回憶起當年的戰爭經歷,還對日本鬼子的拼刺技術印象深刻。事實上,日本士兵拼刺刀的技能甚至強悍到難以置信的地步,有時一人手持刺刀,數名中國士兵都無法近身,交換比甚至能夠達到1:5。這固然與日本三八式步槍的槍身較長有關,但不可否認的是,日本士兵確實身手更加敏捷,我軍戰士在反應速度、體能和刺殺的精準度上都遠遜色於對手。

然而在山河泣血之際,這些食不果腹、缺乏武器的士兵們,還是毅然踏上戰場,多數都沒能活著回來。從這一點來看,影視作品中那些不負責任的胡編亂造,不啻於是對英雄的莫大侮辱。如果都能手撕鬼子,為何還有那麼多人壯烈殉國,抗日戰爭還用打十四年之久?這樣的滑稽鬧劇,可以休矣。

參考資料:

《抗日戰爭史料叢編:第三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觀歷史 的精彩文章:

漢末三國的唯一完人,文韜武略天下敬重,韓國有其後裔三十萬人
非洲青年競選失敗,要來5套毛選鬧革命,五年之後解放全國當總統

TAG: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