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朱進忠:熱葯涼服,格陽之證療效大增

朱進忠:熱葯涼服,格陽之證療效大增

反治四法:「熱因熱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朱進忠老秘授一招:「活學活用」!

逆從辨證用藥

病案

例1 段某某,男,64歲。

1周前,突然腹痛,繼而泄瀉不止,便如黑水,繼而神志朦朧,二便俱失禁,醫查大便潛血強陽性,血壓50/20毫米汞柱。經過西醫搶救措施治療後不見改善。查其手足、前額均冷,神志時清時昧,舌苔黃,脈沉細微,予附子理中湯為方。

處方:人蔘10克 乾薑10克 白朮10克 附子10克 炙甘草10克

水煎,用小匙緩緩喂下少許後,出現嘔吐。思之:舌苔黃,有鬱熱格拒也,加黃連10克。連服3劑,神清,瀉止,厥回,納增。後果愈。

例2 葛某某,女,37歲。

十年來嘔吐,食欲不振,每次嘔吐少者有一碗,多者一臉盆,體重日減,月經閉止。醫診神經性嘔吐。頻用中、西藥物治療無效。察其神疲消瘦,食納甚差,每日僅能吃二三兩,口乾喜飲,飲水不久即嘔吐,有時為增加營養少少飲吃牛乳、豆漿等,但食後不久即胃脘脹滿難於忍受。舌苔白,脈弦緊,綜合脈證,診為脾胃虛寒,水飲阻滯,予桂附理中合五苓散法。

處方:附子10克 肉桂10克 乾薑10克 人蔘10克 白朮10克 甘草10克 茯苓10克 澤瀉10克 豬苓10克

服藥4劑,不但諸症不減,反見煩躁不安。思之,葯證合拍,何治之不效而反增煩躁不安也?鞠通曾云:濁陰凝聚不散,有格陽之勢,宜佐用豬膽汁,且應涼服;仲景有「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嘔不嘔,似噦不噦,徹心中憒憒然無奈者」,用生薑半夏湯時有「小冷分四次服」語,因囑患者煎煮後置冰箱中候冷,一日4-5次服下,服藥5劑後,吐止,納增,精神倍加,後果愈。

按語

《素問·至真要大論》在論述到從其癥狀的治法時,稱這種治法為從治法,因此其與常規的治法相反,故又稱反治法,稱「從者反治」。並認為反治的方法主要有四種,他說:「帝曰:反治何謂?岐伯曰:熱因熱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傷寒論》論述反治法者2條,云:「少陰病,下利,脈微者,與白通湯。利不止,厥逆無脈,乾嘔煩者,白通加豬膽汁湯主之。」「少陰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乾嘔,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者,通脈四逆湯主之。」

前者因陰陽之氣上下不能交接,陽無所附欲上脫,故除用白通湯通陽外,復加入苦咸而寒的豬膽汁、人尿,引陽入陰,使陽氣得以上行下濟;後者因下利清谷,手足厥逆,脈微欲絕之里寒,身反不惡寒,面色赤之陰盛於內格陽於外的真寒假熱,故以重劑甘草、乾薑、附子,復加蔥白以通陽破陰。其服藥方法均以採用溫服法。

《金匱要略》論述反治法者1條,云:「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嘔不嘔,似噦不噦,徹心中憒憒然無奈者,生薑半夏湯主之。生薑下夏湯方:半夏半斤、生薑汁一升。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半夏取二升,內生薑汁,煮取一升半。」並註明服藥方是「小冷,分四服,日三夜一服。止,停後服。」其用藥之所以小冷在於因寒飲內停,恐對葯有格拒作用。

《溫病條辨》論述反治法者1條,云:足太陰寒濕,舌白滑,甚則灰,脈遲,不食,不寐,大便窒塞,濁陰凝聚,陽傷腹痛,痛甚則肢逆,椒附白通湯主之。椒附白通湯方:生附子(炒黑三錢) 川椒(炒黑二錢) 淡乾薑(二錢) 蔥白(三莖) 豬膽汁(半燒酒杯)。並指出其服法是「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涼服。」

其所以採用這種用藥方法和服藥方法,吳鞠通論述甚詳,云:「此苦辛熱法復方也。苦與辛合,能降能通,非熱葯不足以勝重寒而回陽。附子益太陽之標陽,補命門之真火,助少陽之火熱。蓋人之命火,與太陽之陽、少陽之陽旺,行水自速。三焦通利,濕不得停,焉能聚而為痛,故用附子以為君,火旺則土強。乾薑溫中逐濕痹,太陰經之本葯,川椒燥濕除脹消食,治心腹冷痛,故以二物為臣。蔥白由內而達外,中空通陽最速,亦主腹痛,故以為之使。濁陰凝不散,有格陽之勢,故反佐以豬膽汁。豬,水畜,屬腎,以陰求陽也,膽乃甲木,從少陽,少陽主開泄,生髮之機最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靠譜中醫 的精彩文章:

今日夏至:一年中白晝最長,夏至養生,你準備好了嗎?
拉完莫急走,回頭瞅一瞅;十病九食傷,一拉是捷方

TAG:靠譜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