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米家自動洗手機

米家自動洗手機

「日本最會生活的男人」松浦彌太郎,和造型設計師伊藤正子寫了本書《好物 100》,記錄了 100 樣可以陪伴他們終身的好東西。

清單編輯部推出同名專欄,連載 100 個物品和我們的故事。

它們或許並不昂貴,也不稀有,但無一例外,都曾照亮過我們的生活。

最近和一個設計師朋友聊天,他問我,你覺得一個好的產品應該是什麼樣的?

我想了一堆名詞,比如產品的差異化、良好的使用體驗、豐富的功能、好看的外觀……他聽完後笑著說這些都是很好很好的,但其實工業設計的語言里有這樣一種表達方式:誠實、安靜、周密、「易讀性」等等,滿足了這些標準才稱得上是好的設計。

這些出自著名的「設計十誡」,由迪特拉姆斯(Dieter Rams)最早提出,也被工業設計師們奉為圭臬。蘋果、MUJI 等品牌的首席設計師就深受他的影響,與之一脈相承的密斯·凡德羅( Mies Van der Rohe ),他有一句名言你一定也聽過:「少即是多( Less is more )。」

跟他聊完,我開始下意識地用這些標準去審視身邊的物品,當我不再只是模糊地「感覺這是一個好設計」,而是真正有了一套可以參考的標準時,才發現在日常生活中,其實這樣的產品並不多見。

打量了一遍又一遍,我家的米家自動洗手機算是一個。

其實當初買它時只因為便宜又方便:69 塊錢,還送 2 瓶皂液,不用每次都接觸洗手液的按壓泵,感覺也更衛生了。當我用「設計十誡」再重新審視它時,才開始理解了它為什麼會被這樣設計,才真正喜歡上這個小物件。

它是簡約的:秉承了小米家產品一直以來的設計風格,主色調只用了北歐白,外觀簡單一體——整個機身甚至連個凸起的按鍵都沒有。

洗手機最上面的米家 logo 是一個觸控開關按鍵,設計師還把 logo 和指示燈融為一體,盡量避免產品外觀上產生更多元素。這種極簡設計其實就是迪特拉姆斯所倡導的「誠實」:一個產品應該忠實地傳達它的功能,而不是試圖顯得高級和奢華。

洗手機內置的近場紅外感應器被隱藏在泡沫出口的後側,官方數據是說,伸手後 0.25 秒內擠出泡沫,實際使用感受是泡沫伸手即來,感應靈敏、反饋及時,等待時間根本不容易被察覺。

它還是簡單明了的。當我們看到一個產品就能立刻知道它的使用方法,那並不是因為我們有多聰明,而是這個產品在設計上足夠高明,在工業設計上,這也被稱為一個產品的「易讀性」。

當我第一次看到米家自動洗手機時,就會下意識地伸出手;泡沫擠在手上時,那種感覺特別自然、理所應當,這恰恰是因為它「易讀」和簡單。

這樣的設計之所以是「高級」的,因為這樣的設計里凝結了對人們使用習慣的洞察,它會幫助消費者節省學習成本,其實本質上是一種對消費者的尊重。

這樣從另一個角度,比如用設計的目光去打量身邊的物品時,好像對物品本身、對我們和物品的關係也會有一些不一樣的理解和思考。

後來我去查了一下,米家自動洗手機的設計還真得過獎。好的設計並不是必需品,但它確實會給生活本身帶來更有品質感的體驗。

如果有一天我們身邊所有的物件都符合這些「好設計」的標準,或許離真正「好的生活」也會更接近一點點吧?

·The End·

撰文鹽丁丁呀

設計Jud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單 的精彩文章:

好物 100 投影儀
這才是今夏比減肥更頭疼的事

TAG:清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