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太監緣何能葬入皇陵?順治對其推崇不已,康熙為其親自立傳!

明朝太監緣何能葬入皇陵?順治對其推崇不已,康熙為其親自立傳!

中國擁有著4000多年的「生基」文化,因此每位帝王在自己登基後,就會立即著手自己的「身後事」,為自己修建陵墓。在古代,帝王生前修建陵墓,並不完全是為了自己駕崩而考量,更多的則是借風水寶地,為自己祈求五福。祈願長壽、富貴、好德、康寧及善終,同時也借用風水寶地的靈氣,滋養國脈,昌盛國運。如果帝王不幸駕崩,那麼便可以在此處隆重安葬,而借著風水寶地的滋養,則能為後人增財添壽,福祿綿延。因此,帝王所葬之處無一不是風水寶地。而這樣的陵墓,除了皇上、皇后及部分帶妃號的妃子逝世後得以入駐外,其餘人等除非殉葬或陪葬,否則斷無可能葬入皇陵,而若是說還單獨為其設墓的,就更是無稽之談了。

然而在明朝的明十三陵中,除了安葬著的13位明朝帝王、后妃外,還真有這樣一座墓,墓的主人甚至只是一位太監。就連明朝的大敵、清朝的一系列君主都對他讚頌有加!順治帝不僅將他葬入十三陵的思陵,更是為他親自立碑,撰寫800字碑文加以追思。而康熙大帝呢?曾多次為其出書立傳,並常去其墓旁祭奠。那麼,他何德何能,居然能將自己的墳墓修在帝陵之中呢?此人就是明朝最忠烈的太監,王承恩!

與魏忠賢等禍亂國家的太監不同,王承恩是一個非常正直的太監。在當時,魏忠賢及其殘黨被扳倒,而之前被魏忠賢所排擠的太監曹化淳重新得到重用,受命東廠督主一職。王承恩也因其清白的身份、忠厚的性格得到任用,擔任司禮執筆太監一職。任職後,他曾為不少無辜下獄之人平反。

然而,他最為人稱道的,還是他忠君護國的事迹。明朝末期,整個大明內憂外患,外有清軍虎視眈眈,內有李自成等農民軍起義叛亂。在李自成的步步緊逼下,王承恩受命攔擊李自成。轟隆的炮火雖然擊退了不少農民軍,但是,對於那源源不斷的農民軍來說,這只是杯水車薪。崇禎皇帝自知無望,便將他召回。又感嘆自己無顏面對百姓,便在王承恩的伴隨下,自縊於煤山。王承恩不願讓先帝孤身而去,遂自縊而亡。

他的這種做法,展示了大臣的忠義之心,這與歷朝歷代統治者所推崇的忠君之道不謀而合,因而得以厚葬。也因此被作為忠君典範傳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往今來 的精彩文章:

72人攻入紫禁城,一箭射中「龍脈」!清朝滅亡至今,箭矢還在
古代第一巨貪不是和珅,而是他!抄家抄出960億,財富遠超國家

TAG:史往今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