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書能傳多久

書能傳多久

書能傳多久

書能傳多久

近讀汪琬《傳是樓記》,知道崑山有個傳是樓。樓主徐乾學是明末大學者顧炎武的外甥,康熙九年進士,歷任內閣學士、刑部尚書等職。他經30餘年的搜羅、集聚,收藏了各類書籍數萬卷,可謂「藏書甲天下」。

館成之日,徐乾學召集子孫,鄭重其事地說,我一直想傳一點東西給你們,卻不知道傳什麼東西好。擁有土地房產固然好,但未必代代富有;傳一些珍寶鼎彝確實不錯,但後人未必能夠世世珍藏……唉,想來想去吧,還是傳下這些書吧——「所傳者,惟是矣」。於是,徐乾學將所建的藏書樓命名為傳是樓。

汪琬在《傳是樓記》里說:「藏之之難不若守之之難,守之之難不若讀之之難,尤不若躬體而心得之之難。是故藏而勿守,猶勿藏也;守而弗讀,猶勿守也。夫既已讀之矣,而或口與躬違,心與跡忤,采其華而忘其實,是則呻占記誦之學所為嘩眾而竊名者也,與弗讀奚以異哉!」是啊,藏書重在守書,守書重在讀書。而所做的與所讀的相背離,這跟不讀書有什麼不同呢?

書是好東西,自不待言;但歷朝歷代,天災人禍,火焚水浸,所毀之書又何計其數,實在令人扼腕。大凡讀書人,每到一處,總喜歡拜謁藏書樓,到崑山也不例外地要去看看傳是樓。可是,傳是樓早已廢棄,連個遺址也很難尋覓。用「廢棄」這個詞也許不甚恰當,但只好用它,因為我實在搞不清楚傳是樓是怎麼沒了,又是什麼時候沒了的。百度「傳是樓」,詞條下方只有250字。最後一句是「傳是樓藏書後幾經輾轉,大多歸清怡親王胤祥所有。」我想問,傳是樓數萬卷藏書現在還能找到幾本?這些書又有幾人讀過,有讀書筆記嗎?另外,我還想問,徐乾學的後人受過傳是樓的益嗎?據說他的後人很不善於管理傳是樓,那些書自然就廢棄了,落到他姓手裡。

我問的這些問題,也許崑山的文化人會給出一個比較準確的答案。可惜我崑山沒有熟人,不好打聽。

傳是樓留給後人的啟示不僅僅是徐乾學的「傳書不傳財」的做法,關鍵是傳的書能不能留給後人讀,到底能傳多久?怎麼讓後人傳下去?——這就是怎麼留讀書的種子問題了。(包光潛)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歡迎加入善本古籍學習交流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淺探《列女傳》的版本源流
魯迅怎樣編校《唐宋傳奇集》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