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點石成金的一字之師

點石成金的一字之師

點石成金的一字之師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清代詩人沈德潛在 《論詩》中說:「詩到真處,一字不可易。」如果詩離「真處」咫尺之遙,為達到「真處」,務要一字之易,那就非易不可。更換一字,或糾正一個誤讀,使之更為完美,達到「真處」,原詩、詞作者(或後人)稱易者為「一字之師」。

據宋代陶岳《五代史補》卷三記載:唐代僧人齊己喜歡寫詩,在其《早梅》詩中云:「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鄭谷看後,稱讚詩的意境好,情致高,但有一字不妥:既然是早梅,就不可能數枝齊開,「下若『一』字則佳」。應為「昨夜一枝開」。齊己聽後,「叩地膜拜」,稱鄭谷為「一字之師」。

明代張岱在《夜航船》記載:蕭楚讀到詩人張詠詩句:「獨恨太平無一事,江南閑煞老尚書。」蕭楚直言「恨」字不妥,應為「幸」字恰當。天下太平,家國祥和,這是「幸」事,何「恨」之有?張詠對蕭楚之見,心悅誠服,遂改為「獨幸太平無一事,江南閑煞老尚書。」

晚清沈葆楨在《詠月》詩中得妙句「一鉤已足明天下,何必清輝滿十分。」頗為得意。林則徐閱後,覺得美中不足,遂將下句中的「必」字改為「況」字。「何況清輝滿十分。」詩境頓顯開闊,意味更加深長。

《詩刊》主編、詩人臧克家,1957年1月應約到毛主席處做客,當談及主席《沁園春·雪》,詞中「山舞銀蛇,原馳臘象」時,臧認為「臘」字不好講,改為「蠟」字,則貼切恰當,「蠟象」與「銀蛇」,正好相對。毛澤東欣然同意,說:「那你就給我改過來吧。」稱臧為「一字師」。

中央五老之一吳玉章1942年寫過一首長詩:《和朱總司令游南泥灣》。詩中云:「縱橫百餘里,『回亂』成荒地。」後來《紅旗飄飄》編輯部要刊出這首詩。吳老在抄寫時,服務員小張覺得「回亂」不好,雖然加了引號,但把南泥灣變成荒地的原因歸咎於回民起義,不妥。吳老一聽,覺得很對。身邊工作人員中,有人建議:將「回亂」改為「剿回」。「『剿回』成荒地。」(注)這樣就明確指出了是封建統治者鎮壓回民起義造成了土地荒蕪,揭示了歷史真相。吳老談及此事,不無感慨地說:「他是我的一字師啊!」

從古至今,不僅流傳著「一字師」趣聞,也把「半字師」的掌故傳為佳話。所謂「半字師」,是指在賦詩填詞後,不是完全改動詩詞賦中某一個字,而是對某一字或增筆,或減筆,使之成為另一字。

唐代詩人高適在僧房題詩:「絕嶺秋風已自涼,鶴翔松露濕衣裳。前村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閑竹房。」「初唐四傑」之一駱賓王,路過此處,將「一」字增四筆為「半」字,即為「前村月落半江水」。因為錢塘江水是隨著潮汐漲落的,月落時分,江水隨潮而退,只剩半江水了。此時,把「半江水」說成「一江水」,不符合實際。後高適也發覺不妥,認為駱賓王改得好。後人稱駱賓王為高適的「半字師」。

清代一位善作詩的閨秀,詩作《詠蘭菊》中云:「為愛南山青翠色,東籬別染一枝花。」她因為喜歡南山的青翠顏色,故而把東邊竹籬旁的菊花也特意染成藍色了。文人龔煒嫌用「別」字太硬,便抹去「別」字右邊的「立刀」,使之成為「另」字。「東籬另染一枝花。」僅去掉字的半邊,卻盡顯風流。

毛澤東1959年6月回故鄉韶山,作《七律·到韶山》。原稿中首句「別夢依稀哭逝川」。身邊人員梅白看後,建議主席將「哭」字,改為「咒」字。「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哭」、「咒」兩字,僅變動了字的下半部分。稍作改動,整篇詩意較前卻更為深刻,氣勢亦更為宏大。毛主席連聲稱讚:「改得好,改得好!」稱梅白為「半字師」。

總之,「一字師」也好、「半字師」也罷,之所以可貴,是因為一字之易,點石成金,達到「真處」,使詩詞的才思、意義、神韻、境界有了不同的變化、交集和升華,從而使佳作進一步提升為精品。而要真正做到這一點,誠屬不易。

註:南泥灣一帶,原是回族人民居住的地方。1866年西北回族人民為反抗清朝的封建壓迫,舉行起義。1869年清廷派左宗棠率兵鎮壓,大肆燒殺,南泥灣一帶遂成為荒蕪之地。



作者:王宗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