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曹操是超世之傑,他兒子曹丕能力如何?其實他篡位是迫不得已

曹操是超世之傑,他兒子曹丕能力如何?其實他篡位是迫不得已

公元220年,一代梟雄曹操去世了,過了幾個月後,其子曹丕做出了驚人的舉動,效仿王莽,受禪稱帝,標誌著「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戰略已成為過去,他現在是魏國的主人,可是此刻他怎麼也高興不起來。

一、曹魏政權內部隱患

黃巾起義開啟了長時間的軍閥混戰,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而要終結這亂世,就需要像曹操這樣有能力的人,就在天下格局明朗的時候,擺在曹家面前有三種選擇,一是當忠臣,二是當權臣,三是當篡位者,當忠臣對亂世於事無補,當篡位者有董卓的前車之鑒,曹操選擇了第二條,而當權臣的宿命,往往結局很悲慘,一朝失勢,全家不保,為此他得了疑心病,時常通過打壓異己,穩固自己的地位,最終坐到了魏王的位置。

曹操死時,曹丕只有三十三歲,僅當了三年的王世子,治國經驗明顯不足,可是他很有政治天賦,自知其父殺戮太重,樹敵太多,特別是伏皇后一族被殺後,曹家跟漢室的矛盾就無法調和了,而從始至終漢獻帝都想擺脫曹家的控制,如今朝堂上下人心浮動,自己的妹妹曹節和弟弟曹植卻明確支持獻帝,當初曹植還險些被立為世子,如果當前的形勢被漢獻帝所利用,那麼北方將會再起烽煙,那麼他日後再篡位,困難就大了,於是他想到了一劑良方,那就是九品中正制,黨羽們各個都得到封賞,都願意給他賣命。

二、外部敵對勢力的困擾

魏國剛建立時,北方有遼東的公孫恭,南方有東吳的孫權,西部有蜀漢的劉備,都是其父曹操的老對手,在跟他們的較量中,曹操沒少吃虧,曹丕的軍事能力遠不及其父,就更不用說了,他當時很擔心孫劉聯合起來討伐他,之後公孫恭會趁火打劫,好在劉備沒有聽取諸葛亮等謀臣的勸告,執意攻打吳國,替關羽報仇,沒多久劉備在夷陵慘敗,蜀國元氣大傷,無力發魏,公孫恭奉表稱臣,曹丕基本上沒費一兵一卒,就解決了燃眉之急。

自從少了北面和西面的威脅,魏國跟吳國的直接較量愈演愈烈,境內青、徐兩州常常發生騷動,雪上加霜的是他所仰仗的曹彰、曹仁、賈詡等重臣相繼去世,不得已之下,讓司馬懿留守京城,自己親自出征,結果證明虎父無犬子,他很快就平定了青徐兩州,迫使孫權上表稱臣,吳國並不是善茬,又兩次派兵襲擾,每次都被曹丕親率的大軍打敗。除此之外,曹丕還曾派兵打敗羌胡聯軍,打通河西走廊地區,還擊敗了鮮卑部落,保衛了北疆安寧。

三、自立為帝,需恩威天下

曹丕受禪稱帝,表面上是順承天意,形勢使然,可是在「家天下」的思想當中,他的舉動明擺著就是篡位,再說他的品行和功績也不能跟堯舜禹相比了,他要想得到大眾的認可,那就需要做到恩威並施,王莽和董卓是個不錯的教訓。

曹丕為了集中皇權,設立中書省,大力削藩;為了整肅朝綱,他令行禁止百官不得互相誹謗,不得朝臣頤指,不得彈劾無辜重臣;為了恢復民力,他在全國推廣了屯田制,鼓勵農桑,減少百姓賦稅,難能可貴的是,他是繼漢文帝之後第二位提倡節儉的皇帝;為了教化百姓,重開太學,教授儒家經典,大力選拔人才,他自己本身就是著名詩人,是文學評論專著《典論》的作者。

曹丕的一番改革,效果很明顯,在很短時間就達到了政通人和國泰民安的效果,國力更是蒸蒸日上,軍隊更是兵強馬壯。孫權見了之後,無法安然入睡,幾次發兵,幾次受挫,漸漸對戰勝魏國失去信心,無奈只能守著東南四州之地。諸葛亮見了,自知不可為,仍決定六出祁山,只希望大量消耗魏國實力,結果卻把蜀國拖垮了,自己也勞累而死。蜀國跟吳國在魏國的長期壓制之下,不得有效發展,實力越來越弱,被吞併是早晚的事。

如果曹丕沒有篡位,漢獻帝仍繼續當皇帝,那麼三國統一要多久?起碼不止60年吧,應該會用更長的時間,三國相持呈現膠著狀態,誰最終獲勝,當然是最有實力的一方了,曹丕如果不放開手腳去干,就無法一心去增強魏國國力,那麼就不會拉開三方的差距,占著魏國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地利優勢,卻不能發揮真正的作用,那簡直是在浪費實力。如果魏國出現四分五裂的狀況,那就更不好控制了,便會給了蜀吳兩國可乘之機,再次形成了軍閥混戰的局面,那麼曹操之前的努力就白費了。

平心而論,他也是個有志青年,完成統一是他的目標,他想繼承父親的遺志,權勢正好給了他大膽嘗試的機會,其實他並不貪圖這個,畢竟他的起點比別人高,他並不想跟漢獻帝周旋,而是自己親力親為。

身為魏王,已經讓曹丕處在眾矢之的,他手握實權,不可能分權給漢獻帝,自然不會得到獻帝的信任,君臣之間也做不到親密無間,那麼不免有人出來挑撥,君臣難免再次刀兵相向,曹丕是個聰明人,他善於把握好時局的分寸,在人心所歸的大趨勢下,平穩地完成受禪儀式,難能可貴的是,他有著寬大的容人之量,漢獻帝被他安排到今天的焦作,並在那建立了山陽公國,而一度威脅自己地位的弟弟曹植被封為雍丘王,這兩個人在曹丕死後,又多活了六七年。

所以,曹丕篡位是形勢所迫的結果,說他貪圖權勢有些冤枉他了,讓他沒想到的是,他所建立的王朝,被他曾經信任的託孤大臣之孫司馬炎取代,所用手段如出一轍,結果也很相似,都只維持了四十多年,就滅亡了。

參考文獻:《三國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歷共嬋娟 的精彩文章:

從下士到黨魁,從黨魁到獨裁惡魔,阿道夫·希特勒到底有何手段?
鎮守邊陲的鐵血將軍——公孫瓚

TAG:千歷共嬋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