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上善若水,柔德至美

上善若水,柔德至美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極強至柔,柔以克剛無可敵。修文偃武興國之道,以德服人禮儀之邦。韌性,突出了中華兒女百折不撓的精神;柔德,彰顯了華夏民族文明悠久的國風。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穀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也;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

磐石方厚,水滴石穿;木樁堅硬,繩鋸木斷。柔韌體現了長久堅持永不放棄的信念,說明了戰勝剛強無堅不摧的信心。

一、韌性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傳承。

五千年地風風雨雨磨礪了中華民族堅韌的品質,王朝興衰的曲曲折折鍛煉了中華兒女決不放棄的底氣。韌性是中華文明的結晶,也是民族精神的傳承。

二、韌性是華夏民族以柔克剛,柔德至美的體現。

以柔克剛是中國偉大的戰略思想,柔德是中國至美品德的精粹。學習水之大德,傳承柔德之美。

商朝最後一位君王—紂王,昏庸無道殘害忠良。西周文王—姬昌廣施仁德,禮賢下士,深得人民的擁戴。由此引起商王紂的猜忌和不滿,昏庸殘暴的紂王聽信讒言,將姬昌囚禁於當時的國家監獄—羑里城。姬昌被囚後,殷紂王以種種野蠻手段對其進行侮辱和折磨,甚至將其長子殺害後做成肉羹逼其吞食。姬昌被囚禁7年,他將伏羲的先天八卦改造成後天八卦。《周易》以占筮的形式推測自然和社會的變化,幾乎涵蓋了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指導了後世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文王去世後,次子姬發繼承王位。大約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姬髮帶領周與各諸侯聯軍起兵討伐商王帝辛(紂),最終毀滅商朝建立西周。武王延續文王仁德治世之道,天下太平,國家昌盛。

周文王因其具有不屈不撓的韌性躲過死劫,並為後世留下震古爍今的「後天八卦」;文王、武王廣施仁義道德、崇文棄武,以柔德大愛治理天下、天下大治。

中華文明歷經風雨,綿延至今,體現出「韌」的精神。回顧漫長的中國歷史,每逢關鍵時刻,這種文明的韌性體現得尤其明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更需要激發出這種文明的韌性。

韌性,蘊藏了柔德,傳承著文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樹腦科普 的精彩文章:

宇宙覺醒之上帝歸來
童年,忘不掉的記憶,抹不掉的情懷

TAG:樹腦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