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宗性法師:「奉獻的精神」是喜悅的源泉

宗性法師:「奉獻的精神」是喜悅的源泉

宗性法師:「奉獻的精神」是喜悅的源泉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缺乏奉獻,更多的是佔有、索取和貪婪。要想消除我們內心的佔有、索取和貪婪的慾望,就要培養奉獻的精神。貪婪是很可怕的,佔有和索取也是很危險的。我們在生活當中,往往為了圖一時之快而後患無窮。這就是貪慾和貪婪帶來的影響。

給大家講個小故事。有一天,有個小孩在家裡玩。玩得一高興,就把家裡的蜂糖罐子打壞了,結果蜂糖灑了一地。外面的蜜蜂聞到蜂糖的味道,全都飛進來舔。哪知道蜂糖很稠,蜜蜂剛一趴上去,爪子就給粘住了。可它們只顧著用嘴去貪婪地吸蜂糖,忘記自己被粘住的事。等它們吸飽了,想要離開的時候,發現已經動彈不得。為什麼?很稠的蜜已經把它們的腳和翅膀全都粘住了。所以,這群蜜蜂貪圖一時之快後,發出一個感慨:我們怎麼這麼笨呢!為了貪圖一時之樂,葬送了自己的性命。這就是貪婪的後果。

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是一條解不開的鎖鏈。印度有一個故事:一個修苦行的人,住在山上的山洞裡。住了一段時間後,他感覺這個地方修行非常好。可是有一天,突然發現洞里有隻老鼠不斷地來回穿梭,打擾他的修行。於是他就到下面的村子化緣,要一隻貓來逮老鼠。貓帶回來後,的確把老鼠趕走了。可是這隻貓是吃肉的,他卻天天讓它跟自己一起吃素,結果貓沒有力氣逮老鼠,反倒怕老鼠了。

於是他覺得這樣不行,得下山找肉來喂貓。可這隻貓每天食量很大,肉不夠吃。他乾脆請了一個人來養這隻貓。請來的人把貓養好了,老鼠也沒了。可是養貓人提出一個要求,他說:「我還沒結婚,不能天天在這裡養貓,我要結婚。」修行人一想是這個道理,就讓他去結婚了。

婚後養貓人把他老婆帶上來,住在一起。他老婆住了一段時間後,說:「我媽還在家裡沒人照顧。」於是又把她媽接上來住。她媽來了又覺得很孤獨,於是把她的親戚也接上來。沒過多久,一個村莊的人都搬了上來。結果他修行的寧靜氛圍全給打破了。這是什麼造成的?就是開始因為一隻老鼠,需要貓;要了貓又要肉;要了肉要有人養;養貓的人有自己的慾望……這樣一連串就都來了。

人的貪慾就是這樣。開始的時候想,有了這些就夠了。但有了這些的時候,還想要更多。就這樣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大家注意分析打麻將的人,他們為什麼越輸越多?原因就在於輸了的人心裡老想要贏回來。這一盤打完以後,總是對下一盤抱希望,總希望下一盤是杠上花,能一下子把輸的錢全都賺回來。可是越是這樣抱希望,越是沒有希望。每一次杠上,都花掉。為什麼?這就和剛才講的故事一樣,老是想這個想那個,一串一串的問題接著就來了。

所以,這些貪婪、佔有和索取,讓我們陷入泥潭,不能自拔。

這時候有人又會想,都不貪婪,都不佔有,都不索取了,我們這個世界就沒有創造力了。有很多人曾經問我,說:「法師,你們出家人講不要有貪心,要是天下所有人都出家了這個世界怎麼辦?」有人曾經問趙朴老這個問題。趙朴老問他:「你願意出家嗎?」他說:「我不行,只要你出家就行了。」

我要告訴大家,佛教講的對治貪慾,不等於放棄,不等於沒有創造力!一定要把這個概念搞清楚。佛教講對治貪慾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不要把一切作為私有產品,據為己有。

佛法的斷貪慾,不是放棄,而是超越。名利不是壞事,當你擁有名利的時候,能不為名利所累;當你擁有財產的時候,能不為財產所累。這才是佛法的精神,這才叫不貪。如果你什麼都沒有,能貪什麼?所以,「貪」字就是:今天有寶貝。上面是一個「今」字,下面是一個寶貝的「貝」字。現在有財物而不在乎財物,你才是英雄。

所以大家一定要記住,佛教講的斷貪慾不是讓你放棄,不是讓你沒有創造力。相反,佛教告訴大家,不但要創造,還要勇敢地創造更多的財富,創造更多的快樂。這才是佛法的精神。

正因為世間的貪婪、慾望、佔有和索取是無止境的,才把我們困在一個深重的枷鎖當中。

曾經有一個富翁富得不得了,就是沒有快樂。他想出去找快樂,又擔心家裡的財寶丟了,於是就把財寶背在身上出去找。

他走到田邊,看見一個農民在田裡耕地,一邊唱著山歌,一邊還吸著旱煙,好自在啊!就去問:「你有什麼快樂的訣竅?」對方回答說:「哪有什麼訣竅!該幹嗎幹嗎唄。」

他又往前走,看到一個放牛娃,一邊騎在牛背上,一邊吹著笛子悠閑自得。他羨慕得不得了,就去問牧童:「你為什麼這麼快樂?」牧童說:「我沒想過快樂,它自然就快樂。」

富翁走了好幾天,走得很累了,乾脆就把身上背著的那個包袱放下來,把財物全都分給了當地的人,而那些人都對他投以感激的目光。這一剎那,他快樂起來了。為什麼?首先,身上卸下了一個沉重的包袱後,渾身輕鬆愉快了;再看到別人感激自己的目光時,那種興奮和喜悅是發自內心的。所以要像這個富翁一樣,肯放下、肯奉獻,幸福和快樂才會出現在身邊。

但是注意,要走出奉獻的誤區。為什麼呢?現在的人一提奉獻就怕。1993年我曾經遇見過。那時出去做佛事回來,要去另外一個地方,但不知道怎麼走,就去問路。想問一個老人,還沒走近,他就說:「你不要找我,我都沒辦法!」你們知道為什麼嗎?他以為所有的和尚都是要錢的。

在我們的生活中,這種事情非常多。奉獻不是要拿錢,奉獻的方式有很多。給對方希望、鼓勵、信心、方便和快樂,這都是一種奉獻。所以,奉獻不等於拿東西,但是它也包含拿東西,因為拿東西出來也是一種奉獻。所以希望大家一定要理解什麼是奉獻,要走出奉獻的誤區。

還有人跟我講:「好人沒法干!」我問他:「為什麼?」他說:「我那麼幫助他,結果他反而恩將仇報。」我告誡大家,奉獻的心態很重要。為什麼那個人覺得好人難當呢?因為他老是希望:我對別人好,別人就要對我好。你對別人的幫助是有前提的——希望別人對你好。我給了你微笑,你就要還我微笑。這是在做交易,而不是在做奉獻。為什麼那些人會不快樂?就是因為事先已經有一個圈子把自己套住了——希望別人對他好。所以,大家也要走出這個誤區。

既然要去利益別人、奉獻別人、幫助別人。那怎麼樣去奉獻?一句話,用真愛去奉獻!真愛是什麼?就是觀音菩薩的慈悲: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無緣大慈,就是幫助別人不講條件,奉獻別人不要條件;同體大悲,就是幫助別人,沒有時空觀念。把別人的痛苦,跟自身的痛苦聯繫在一起,急人之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生起真愛。有了真愛去奉獻,那種快樂是一個無盡喜悅的源泉!

所以我告訴大家:「奉獻的精神」就是喜悅的源泉。

《充滿喜悅的人生旅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南懷瑾老師:孔子這個人生三戒很值得警惕
享受減幾分方好,處世忍一下為高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