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闢謠!大便正常就代表腸道健康嗎?肛腸科醫生告訴你答案

闢謠!大便正常就代表腸道健康嗎?肛腸科醫生告訴你答案

我們的腸道包括了大腸和小腸,小腸比較長,有4至6米這麼長,包括了十二指腸,空腸和迴腸。小腸主要負責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大部分營養物質都是在小腸被吸收的,例如糖,脂肪,氨基酸,維生素等等,都是在小腸裡面被吸收。小腸疾病發病率遠遠低於大腸疾病,但也是有的,常見的疾病有十二指腸潰瘍,小腸息肉,小腸梗阻(腸套疊,腸扭轉,粘連性腸梗阻,腸系膜血栓等等),小腸腫瘤,克羅恩病等等。

闢謠!大便正常就代表腸道健康嗎?肛腸科醫生告訴你答案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食物在小腸被消化吸收後,剩下的沒有消化的食物殘渣和水分,就會進入到大腸,大腸全長為1.5米左右,大腸包括了結腸和直腸,結腸又可以分為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和乙狀結腸。大腸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電解質,大部分水分被吸收後,剩下的食物殘渣,水分和細菌等物質,會形成大便。大腸疾病發病率較高,常見的有非特異性的大腸炎,潰瘍性結腸炎,大腸息肉,大腸癌(結腸癌,直腸癌,肛管癌),便秘,痔瘡,肛瘺,肛周膿腫,肛裂等等。

由於不良的生活和飲食習慣,導致腸癌疾病的發病率不斷增加,以大腸癌為例,我國大腸癌的發病率不斷增加,根據最新的數據顯示,我國大腸癌發病率已經高居第三位,僅次於肺癌和胃癌。每年新發腸癌患者近40萬,死亡人數近20萬,嚴重威脅廣大群眾的健康。


我們如何判斷自己的腸道是否健康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1)腸道的功能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主要在小腸,如果經常出現消化不良,對於很多食物不耐受,例如喝奶之後,出現腹痛和腹瀉,往往提示乳糖不耐受。吃了一些含有脂肪的食物,吃一些涼的,生冷的食物之後,容易出現腹痛,腹脹,腹瀉等情況,往往說明患者的腸道比較「嬌氣」。還有一些患者,情緒會影響患者的腸道功能,在緊張,激動,壓力大等情況下,也容易出現腹瀉或者便秘的癥狀。

闢謠!大便正常就代表腸道健康嗎?肛腸科醫生告訴你答案

如果你常常出現腹脹,腹痛,腹瀉,脂肪瀉,體重下降,消瘦等癥狀。需要去醫院做一個詳細的檢查,明確消化不良的原因,明確診斷,常見的疾病有功能性消化不良,腸易激綜合征,乳糖不耐受等等。

(2)大便的情況

大便在一定程度上反應腸道是否健康,正常人每天排便一至兩次,或者每兩天排便一次。正常成人的大便是黃褐色的圓柱形軟便,正常的大便沒有明顯的惡臭。

大便的異常包括大便的頻次,形狀,氣味,顏色,寄生蟲等等。

便秘的患者,每周排便少於3次,並且排便費力,糞質硬結、量少。

鮮紅色,暗紅色或者黑色柏油樣大便,見於消化道出血,例如痔瘡,結腸癌,腸息肉,消化道潰瘍等等。

闢謠!大便正常就代表腸道健康嗎?肛腸科醫生告訴你答案

膿便或者膿血便,常見於痢疾,潰瘍性結腸癌,結腸癌或者直腸癌。

水樣便或者稀糊狀的大便,常見於各種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瀉,需要進一步的檢查。

大便呈細條狀,大便變細,常見於直腸狹窄,例如直腸癌,痔瘡等等。

正常的糞便有少許臭味,是因為蛋白質分解產物,例如吲哚,糞臭素,硫化氫等等,肉食者味道重,素食者比較輕。如果患者有慢性腸炎,結腸或者直腸癌潰爛時有惡臭味,脂肪以及糖類消化或者吸收不良時,大便可出現酸臭味。

如果有蛔蟲,絛蟲等較大的寄生蟲,可以在大便裡面發現完整的寄生蟲或者其片段。

每天大便之後,可以觀察一下自己的大便,看看顏色,形狀是否正常,有沒有寄生蟲。

第三,腸道報警的癥狀

腸道有疾病了,除了大便異常,還可以表現為其他多方面的癥狀,例如腹痛,腹脹,噁心,嘔吐,排便困難,肛門停止排氣排便,體重下降,貧血,消瘦,腹部包塊,發熱,放屁增加,頭暈,面色蒼白等多種多樣的癥狀。如果出現體重下降,便血,貧血等報警的癥狀,應當接受系統的檢查,明確診斷。

闢謠!大便正常就代表腸道健康嗎?肛腸科醫生告訴你答案

第四,輔助檢查

腸道的檢查手段非常多,常用的有大便常規+潛血檢查,腹盆腔CT檢查,下消化道造影,腸鏡檢查等等。

大便化驗可以觀察大便裡面有沒有紅細胞,白細胞,寄生蟲卵,脂肪粒等等。如果大便裡面發現紅細胞了,需要進一步做腸鏡檢查,找出腸道出血的原因。腸道裡面有白細胞說明腸道有炎症,腸道裡面有寄生蟲卵,說明有寄生蟲,例如常見的蛔蟲。值得注意的是,大便化驗並不是萬能的,大部分腸息肉,大便常規不會發現問題,容易漏診。

闢謠!大便正常就代表腸道健康嗎?肛腸科醫生告訴你答案

80%以上的腸癌來自於腸息肉突變,從息肉發展到癌症,至少需要10年的時間。在這個漫長的時間裡面,我們有充足的機會來發現大腸癌。由於早期的息肉沒有任何的癥狀和體征,做腸鏡檢查是最重要的,發現腸道息肉的手段。

為了發現腸癌,以下人群需要接受大腸癌的篩查:1、50歲以上沒有任何癥狀的人群;2、糞便潛血試驗陽性;3、既往有結腸腺瘤性息肉,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等癌前病變的患者以及有腸癌家族史的患者,需要更早的接受複查;4、40歲以上有以下癥狀,大於2周的腹瀉、便秘、便血或者大便變細。建議上述人群接受結腸鏡檢查,如果沒有發現問題,可以5至10年後,再次接受腸鏡檢查。

闢謠!大便正常就代表腸道健康嗎?肛腸科醫生告訴你答案


如何保持腸道健康

首先,有腸道疾病的患者,應該接受治療,例如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可能需要長期口服抗炎的藥物。腸癌的患者,需要手術治療,還可能需要放化療。細菌性腸炎的患者,需要使用抗生素。腹瀉可以適當使用止瀉藥物。頑固性便秘的患者,需要使用緩瀉藥物。

其次,我們要改變生活和飲食習慣,預防腸道疾病的發生,對於已經發生的腸道病變,也是有好處的。

對腸道有好處的習慣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多吃蔬菜水果,膳食纖維不僅可以軟化大便,治療便秘,還可以降低大腸癌的發病率。

(2)少吃紅肉和加工肉類。紅肉指的是豬肉,牛肉等哺乳動物的肉,紅肉已經被列為二類致癌物。加工肉指的是培根,臘肉,香腸,牛肉乾等經過加工過的肉類,加工肉是一類致癌物。長期攝入紅肉和加工肉,有可能會增加大腸癌的發病率。

闢謠!大便正常就代表腸道健康嗎?肛腸科醫生告訴你答案

(3)適當運動,控制體重。肥胖是大腸癌的潛在高危因素,適當運動有助於腸道健康,促進胃腸道蠕動。

(4)戒煙和戒酒。煙和酒精都是一類致癌物,長期抽煙和飲酒,也會增加大腸癌的發病率。為了你的身體健康,戒煙和酒精是非常重要的。對於痔瘡的患者,飲酒也會加重痔瘡的癥狀,應該嚴格戒酒。

(5)藥物預防。有研究顯示,服用阿司匹林可以降低腺瘤的發病率,從而降低腸癌的發病率。但是,阿司匹林的最佳劑量和服用時間,並沒有確定,且有一定的潛在副作用,需要醫生綜合分析,權衡利弊,是需需要服用。

(6)養成良好的大便習慣。養成每天定時排便的好習慣,大便的時候不要分心,不要玩手機和看報紙。定時排便,可以將身體裡面的代謝廢物排出體外,還可以防治便秘。

(7)定期體檢。正如前面講的,從息肉變成大腸癌至少有10年的時間,只有定期體檢,早期發現腸息肉,將大腸癌扼殺在搖籃裡面。

總而言之,我們需要保持健康的飲食生活習慣,定期體檢,降低腸道疾病的發生率。養成定時排便的好習慣,每次大便後,回頭看看自己的大便,如果大便有異常,一定要及時去醫院檢查。如果出現便血,腹痛,消瘦,貧血等癥狀,一定要及早就醫。#真相來了##清風計劃##夏季養生正當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普外科曾醫生 的精彩文章:

闢謠!痔瘡會變成直腸癌嗎?醫生告訴你答案

TAG:普外科曾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