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皇帝問大臣:皇帝誰做合適?官員:得過絕症的適合,千古一帝上線

皇帝問大臣:皇帝誰做合適?官員:得過絕症的適合,千古一帝上線

洋人來華是很早以前就有的,到了近代,傳教士更是對中國社會產生了相當深刻的影響。這些傳教士中最有名的應該屬湯若望。

湯若望是德國人,原名叫約翰·亞當·沙爾·馮·貝爾,看這麼一長串,就知道他是一位「馮」字型大小的貴族。近代歐洲人非常熱衷於向全世界傳教,湯若望也是其中之一。1618年,湯若望以葡萄牙政府的名義,被派往中國,開始他的東方傳教之旅。

西方的傳教士早已摸索出一套有效的方式,先利用西方先進數學、天文知識征服中國高層官員,把他們引入到教會中來,然後利用他們向普通群眾傳教。簡單說來,便是走上層路線,再以點帶面發展教眾。明朝的利瑪竇就是成功的榜樣,明朝著名科學家,內閣次輔徐光啟就被傳教士發展成為了天主教徒。

湯若望很快學會了中國話,穿上儒家的服裝,連名字也改成中國名字——湯若望,字道未,完全一幅士大夫的作派。這一次,湯若望打算在利瑪竇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直接和皇帝打交道。

此時,明朝已經到了風雨飄搖的末期,除了為朝廷鑄了些炮外,湯若望主要還是在學習、校正關於中國的各方面知識。

滿清入關後,作為掌握外來先進知識的傳教士,湯若望受到了清廷的保護,繼續為朝廷制訂曆法。湯若望也不負眾望,成功預測了1644年8月的一次日食,並以此為契機,向清廷推薦《時憲歷》,並頌行天下。《時憲歷》是他和徐光啟一共制訂的,跟清廷自然不會提徐光啟的名字。

湯若望由此被多爾袞封為,四品太常寺少卿,和欽天監監正,相當於天文台台長,古代的天文台掌管著制訂曆法,還有通過天象猜測上天意圖的重任,權力可比現在大多了。

據稱,湯若望還精通醫術,曾通過面相推測出多爾袞將不久於人世,當然這事他肯定不敢亂說。

有意思的是,一次順治帝向湯若望徵詢,哪位皇子更適合繼位,湯若望回答是得過天花的最適合,於是就有了千古一帝康熙皇帝。眾所周知,古代不論帝王或平常百姓,都是聞「天花」色變,病死率極高,在古代形同絕症。康熙就患過天花,幸運的是康熙活了下來,且對天花終身免疫。

湯若望的曆法被清廷認可,當上了大官,這對傳教事業無疑是極大的促進。到順治十五年,各地的教徒超過十萬人,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正當湯若望為此欣喜不已時,一場大禍降臨了。

起因還是那部曆法,有人借曆法中的錯誤,攻擊湯若望以官叛國、妖言惑眾。而教會的發展壯大也引起了清廷的警惕。康熙五年,主政的鰲拜組織官員會審湯若望案,最後判其死罪,欽天監一干官員都被凌遲和問斬,懲罰非常嚴厲。

巧的是,這邊剛判決沒多久,天空就出現彗星,京城發生大地震,皇太后怕這是上天的警訊,殺湯若望會引起上天不滿,便讓鰲拜網開一面,沒有大開殺戒,只把湯若望關了起來。

等到康熙大帝親政,湯若望才被放出來。康熙對新曆法很感興趣,專門組織對比新舊曆法,最終湯若望的新曆法獲勝,他因而被完全平反。

通過湯若望,康熙對海外的世界有相當大程度的了解,不是象他的後代皇帝們那樣,只知天朝上國,對外面的世界視而不見。只是康熙把湯若望進獻的西方科技,僅僅局限在自己的後宮裡把玩。

1666年,75歲的湯若望,在南堂寓所逝世,康熙給他追封三級,親發祭文悼念這位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來自西方的傳教士。

湯若望對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確實起過一定的推動作用。但對於傳教士來說,向中國傳播科學技術只是他們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他們傳播的大多是統治階級感興趣的天文、醫學等方面的知識,並未真正涉及到民生和富國強軍的知識,可能他們自己也不懂吧。所以當時就有人把西方科技稱為「奇淫巧技」。

從明末開始,中國陷入連年戰亂,科技發展止步不前,對外來的先進技術吸收得更少。尤其是清朝中後期,幾乎完全隔絕於世界技術進步之外。

我們同樣應當看到的是,湯若望的傳教事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在他生前,中國就已經有了30多座教堂,15萬教眾,比起以前可算是進步巨大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古文化 的精彩文章:

一名將,一生守護中國邊疆,卻被處決,遺體被裹進粗席直接扔了
一國,靠中國幫助吞併四國,國王聽聞中國有難,丟掉王位星夜馳援

TAG:歷史古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