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蜂箱基礎知識,附設計與製造方法,重要的是還送你詳細圖紙

蜂箱基礎知識,附設計與製造方法,重要的是還送你詳細圖紙

蜂箱是養蜂過程中供蜜蜂繁衍生息的處所,是最基本的養蜂工具。1857年美國人郎氏發明了活框蜂箱與隨後發明的巢礎機和分蜜機一起被稱為蜂具的三大發明,而正是這些養蜂工具的使用,結束了數千年傳統養蜂採用土窩、毀巢取蜜的生產方式,奠定了新式養蜂的基礎,使養蜂生產出現巨大的飛躍。上世紀初活框蜂箱和義大利蜜蜂一起傳入我國,現在我國使用的蜂箱很多,比如十框蜂箱、達旦蜂箱、十二框方形蜂箱等,其規格大小不盡相同,但結構原理基本一致。初學養蜂者可以向養蜂戶購買別人使用過的蜂箱,也可以根據規格自己製作蜂箱。

蜂路與巢框是設計活框蜂箱的重要依據。有了正確的蜂路,配以合理的巢框數量就可以設計出多種不同型式的蜂箱。

(1)蜂路 蜂路是指蜂箱中供蜜蜂通行、空氣流通的空間。在蜂箱中也就是巢框與巢框、巢框與蜂箱其他部位之間的間隙。蜂路應根據不同蜜蜂品種的習性要求,並通過對蜜蜂天然蜂巢的測量制定。現代通用西方蜜蜂的標準蜂箱,蜂路由框間蜂路、前後蜂路、上蜂路和下蜂路組成。框間蜂路是指兩個 巢脾之間的蜂路,一般為8毫米;前後蜂路是指巢框兩側條與前後內箱壁之間的蜂路,一般為8毫米;蜂箱的副蓋與巢框的上樑面之間的距離稱為上蜂路,寬度為6毫米;巢框下樑與箱底板之間的蜂路為下蜂路,此處為蜜蜂出入和空氣交換的重要通道,通用的為25毫米。由於中華蜜蜂的個體略小於西方蜜蜂,所以中華蜜蜂的蜂路稍低於西方蜜蜂。

(2)巢框 巢框是蜂箱的重要部件,由上樑、下樑和側條組成,用於支撐、固定和保護巢脾。它的形狀、大小和數量對蜂箱的設計起決定性的作用。西方蜜蜂標準巢框上樑寬度為27毫米、厚度20毫米;框耳的厚度一般為10毫米。巢框分方形框、高窄框和低寬框三種,目前最主要使用的是低寬框,一般寬、高比例為1:0.5~0.6,這樣能使箱內的蜜蜂結團保溫,有利於蜂群的管理。另外巢框的數量是蜂箱寬度設計的主要依據,巢框的數量必須滿足蜂群棲息的需要。

蜂箱是蜜蜂生活的地方,是養蜂人馴養蜜蜂必備機具。一套完整義大利蜜蜂蜂箱包括:底箱、繼箱、隔王板、覆蓋、箱蓋、巢門、閘板和隔板,各個部分作用不同,缺一不可。

底箱:俗話說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底箱是整個蜂箱最重要部分,沒有底,其他部分將失去用處。底箱是蜂王生活和工作區域,正常情況下,蜂王的一生都待在底箱。

繼箱:繼箱為底箱上面部分,沒有底,只有四壁,有淺繼箱和普通繼箱兩種。繼箱主要作用上放巢脾供蜜蜂貯存蜂蜜,因為有隔王板存在,蜂王上不了繼箱產卵,養蜂生產中主要用於生產王漿和蜂蜜的場所。

隔王板:顧名思義就是用於阻隔蜂王的,縫隙大小隻容許工蜂通過,蜂王和雄蜂過不了,防止蜂王上繼箱產卵,佔用儲蜜空間,影響生產。

覆蓋:類似隔王板,又有別於隔王板,縫隙比隔王板小,主要作用是用於防止蜜蜂從上頭飛出。同時還有專用於生產蜂膠的覆蓋。

箱蓋:起一定保溫作用,同時防止蜜蜂直接收到風吹日晒雨淋,再有就是裝卸車時方便踩踏而不使蜂箱其他部分受損。同時在平時檢查蜜蜂時放地上用於墊繼箱。

巢門:用於蜜蜂進出,可調節大小,夏季開大,冬季關小,一定程度上保證巢溫均衡。

閘板:雙王飼養中用於將底箱分隔成兩個獨立空間,防止兩邊蜂王跑到一起,導致內鬥而造成蜂王損失。

隔板:主要放置底箱邊上巢脾外側,起一定保溫作用。同時限制蜜蜂活動空間,避免蜜蜂造贅脾。

蜂箱的設計與製造

一、設計與製造蜂箱的基本要求

蜂箱是供蜜蜂生活、繁殖、棲息的場所和生產蜂蜜、蜂王漿、蜂花粉等蜂產品的基本用具,因此,蜂箱的設計與製造必須合乎蜜蜂的生物學特性和便利於現代科學養蜂技術的實施這兩個基本要求。

合乎蜜蜂的生物學特性

蜂群常年置於戶外飼養,蜂箱作為蜂巢的「外殼」,應能減輕風、雨和嚴寒酷熱等氣候因子對蜂巢的影響,使蜜蜂能夠舒適、安全地在箱內生活和繁殖。因此,在設計和製造蜂箱時,要做到合乎蜜蜂生物學特性,主要必須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蜂箱的大小應適當蜂箱的大小應當根據所飼養的蜂種在當地氣候和蜜源條件下所能達到的最大群勢來設計,使得蜂群在繁殖、貯存食料和棲息都有較寬裕的空間,不受人為或天然因素的限制。同時,蜜蜂育兒、造脾和釀造蜂蜜等都需要一定的溫濕度,蜜蜂通過蜂團集結或散開、扇風和采水降溫等活動來維持所需的溫濕度,但的這種調節溫濕度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箱體的大小還要使蜜蜂有足夠的能力來調節箱內的溫濕度。蜂箱過小,不但會使蜜蜂的棲息和繁殖、食料的貯備受限,蜂群的發展受阻,而且箱內易出現擁擠現象,促使蜂群提早發生分蜂熱乃至分蜂,影響養蜂生產。但如果箱體過大,不但會因蜂群調節溫濕度的能力有限,不能夠有效地維持箱內一定的溫濕度,影響蜂群的正常生活,而且多餘的空間還能給蜜蜂敵害寄生的機會,增加了蜂群防衛蜂巢的負擔。此外,過大的箱體還會導致熱量的散失和潮濕的產生。

蜂箱應能隔熱和御雨蜜蜂的活動要求一定的溫度和濕度,尤其是溫度。影響蜂巢溫度的氣候因子有風、雨、嚴寒和酷熱等。一滴冰冷的水落在蜂團上,會破壞蜂團的整體結構,影響蜂團內部的溫度;同樣地,風的侵入會使蜂團內部的溫度驟然下降;嚴寒和酷熱都會引起蜜蜂為維持蜂巢所需溫度而做出反應,這樣蜜蜂要消耗很大的體力和大量的食料。所以,蜂箱的設計和材料的選擇都應圍繞減輕這些氣候因子對蜂巢的影響,盡量減少蜜蜂不必要的體力和食料的消耗等。如蜂箱的箱蓋要嚴密得水滴不能侵入,要能反射強烈的陽光;箱蓋與副蓋之間要保持一定的間隔,以使熱天隔絕外來的高溫,而在寒冬裝填保溫物阻止巢內熱量向外傳導;箱壁和箱底也要嚴密得雨水不能滲入箱內,其厚度也要考慮到隔熱;整個箱體要嚴密得冷風無法侵入;巢門要能隨意調節,其大小應適於箱內通風,並小至蜜蜂能控制巢內溫度。

箱內應保持黑暗,但要兼顧通風在黑暗的環境中營巢是蜜蜂的一個生物學習性,但蜜蜂的新陳代謝、調節溫度和排濕等活動也需要箱內外空氣的交流。所以,在設計蜂箱時既要考慮箱體內部避光,又要注意箱內通風。

蜂箱的結構應便利於現代科學養蜂技術的實施

蜂箱是蜂產品生產的基本工具,新法養蜂技術和現代養蜂機具及設備的應用都與蜂箱的結構有直接的聯繫。為了便利於現代科學養蜂技術的實施,在設計蜂箱時必須合乎下列要求:

便於飼養管理操作蜂箱的設計應能便利地從箱內任意提出巢脾進行檢查或觀察,管理操作時不易壓死蜜蜂。

適於分離蜜和巢蜜的生產蜂箱的設計應能充分利用蜜蜂向上貯蜜的習性,採用繼箱生產優質的分離蜜和巢蜜。

適於配合其它現代蜂機具的使用蜂箱是養蜂的基本工具,它的設計應能夠適應現代蜂機具的應用,才能更有效地提高養蜂的生產效率。

蜂箱各部件規格標準要統一在同一個蜂場上,規格標準統一的蜂箱部件可以互相調換使用,這不但便利於蜜蜂飼養管理,而且可提高蜂箱各部件的利用率。在同一個國度里,採用規格標準統一的蜂箱有利於其它現代養蜂機具的推廣和應用。

二、活框蜂箱的設計依據

蜂路和巢框是設計活框蜂箱的重要依據。有了正確的蜂路,再加上合理的巢框,就可以設計出許許多多不同型式的蜂箱。

蜂路

蜂路系指蜂箱(巢)中供蜜蜂通行、空氣流通的空間。在活框蜂箱中,蜂路就是指巢框與巢框之間、巢框與箱內各部分之間的間隙。蜂箱內部有了適當的蜂路,蜜蜂就能夠通行無阻,便利於蜜蜂進行各項活動;同時巢內的空氣得以順暢流通。蜂巢內供蜜蜂雙面同時通行的蜂路稱為「雙蜂路」,如兩個巢脾之間的蜂路;供蜜蜂單面通行的蜂路稱為「單蜂路」,如隔板與巢脾之間的蜂路,其寬度為雙蜂路的1/2。

正確的蜂路系通過測量天然蜂巢結構和大量的試驗、觀察獲得。對天然蜂巢結構的研究結果顯示,西方蜜蜂的巢脾中心距(相鄰兩個巢脾的中肋之間的距離)為35 mm,工蜂封蓋子脾厚度平均為25 mm;中華蜜蜂的巢脾中心距32 mm,工蜂封蓋子脾的厚度為23 mm。由於巢脾與巢脾之間的蜂路(簡稱「脾間蜂路」)等於巢脾中心距與工蜂封蓋子脾厚度之差,因此,西方蜜蜂的脾間蜂路為10 mm,中華蜜蜂的為9 mm。據此,西方蜜蜂的雙蜂路為10 mm,單蜂路為5 mm;中華蜜蜂的雙蜂路為9 mm,單蜂路為4.5 mm,取整數為5 mm。一般地說,脾間蜂路過大,常使育蟲箱的巢脾增厚而大量貯蜜,減少育蟲;而脾間蜂路適當,可促使蜜蜂往繼箱貯蜜,騰出育蟲箱的巢房多育蟲,還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雄蜂的培育。

對於西方蜜蜂,朗氏在研究蜂箱內部蜂路結構時發現,當巢框與巢框之間、巢框與箱內體壁之間的蜂路為6.35~9.5 mm時,很少出現蜜蜂把巢框與巢框、或巢框與箱體粘聯在一起的現象。但當蜂路超過9.5 mm時,蜜蜂就容易在蜂路間隙內築造贅脾或橋脾;而當蜂路小於4.8 mm時,蜜蜂又常常會採用蜂膠或蜂蠟把過小的間隙堵塞住。因此,一般認為巢框與巢框之間、巢框與箱內壁之間的蜂路取8 mm較合適。當巢框與巢框之間(簡稱「框間蜂路」)為8 mm時,由於巢框的厚度為27 mm(比工蜂封蓋子脾厚2 mm),所以脾間蜂路仍保持10 mm不變。

對於中華蜜蜂,筆者的研究顯示,當巢框與箱內壁(包括副蓋)之間的蜂路為8 mm時,一般不易出現蜜蜂在其內造贅脾或填塞蜂蠟的情況,而且對提脾、插脾和在箱內抖蜂等操作無不便之處。因此,中蜂箱內巢框與箱體內壁和副蓋之間的蜂路以8 mm較為合適。

活框蜂箱的蜂路結構由框間蜂路、前後蜂路、上蜂路和下蜂路構成(圖2-31):

框間蜂路指蜂箱內巢框與巢框之間的蜂路,西方蜜蜂的為8 mm,中華蜜蜂的為7 mm;前後蜂路指蜂箱內巢框的側條與箱體前(後)壁之間的蜂路,為8 mm。

上蜂路指蜂箱內巢框上樑與箱體上口沿所在平面之間的蜂路,為8 mm。但當採用雙箱體飼養中蜂時,底箱的上蜂路應為5 mm,以縮短上、下箱體內巢脾之間的距離,利於中蜂繼箱飼養。

下蜂路有繼箱的下蜂路和固定底底箱的下蜂路兩種。

繼箱的下蜂路指蜂箱內巢框下樑與箱體下口沿所在平面之間的蜂路,為 5 mm。

固定底底箱的下蜂路指蜂箱內巢框下樑與蜂箱底板之間的蜂路,為25 mm左右。活底蜂箱的底板通過換面可以提供10 mm和20 mm兩種不同的蜂路間隔,因此活底蜂箱的底箱相應地有15 mm和27 mm兩種下蜂路,使用時可根據季節、蜜蜂群勢、外勤蜂工作和箱內通風等情況調節下蜂路的大小。蜂箱底箱的下蜂路設計得較大,不但在熱天里可加強蜂巢的通風,而且在越冬時可避免因下蜂路被蜜蜂屍體填滿而影響蜂巢通氣,導致蜂群死亡。

1.框間蜂路2.上蜂路3.繼箱下蜂路4.固定底箱下蜂路

5.前蜂路6.後蜂路7.巢框8.繼箱9.底箱10.底板

巢框

巢框是活框蜂箱的重要部件,由上樑、側條和下樑構成,用於支撐、固定和保護巢脾。它的形狀、大小和數量對所設計的蜂箱有著決定的作用,所以在設計蜂箱時必須先確定巢框框條的大小、選擇適當的框型和確定所需巢框的數量,然後再結合蜂路原理推算出蜂箱各部的尺寸。

巢框框條的大小 巢框框條可分上樑、側條和下樑。

上樑它的寬度和厚度取決於工蜂封蓋子脾的厚度和所承受的重量。上樑的寬度通常應比封蓋子脾厚度略大2 mm,以保護巢脾。因此,在蜂箱設計實踐中,西方蜜蜂巢框的上樑寬度應為27 mm(工蜂封蓋子脾的厚度為25 mm),中華蜜蜂的應為25 mm(工蜂子脾厚度為23 mm)。上樑的厚度取決於巢框所承受的重量,以朗氏巢框(內圍尺寸為429 mm×200 mm)為例,貯滿蜂蜜的封蓋脾重量可達3 kg以上,上樑太薄,強度不夠,往往下彎變形;但上樑過厚,則會減少育蟲的面積和增加巢框自身的重量。一般認為,西方蜜蜂採用20 mm左右厚度的上樑較為合適;而中華蜜蜂採用15~20 mm的為宜,當採用雙箱體時應採用15 mm厚度的上樑,以縮短上、下箱體內巢脾之間的距離。

巢框上樑的兩端延長形成框耳,用於把巢框懸掛在蜂箱內。框耳的厚度一般為10 mm,它能承受整個巢脾的重量,且在抖蜂和轉地放蜂運輸時,受到上下振動不致損壞。

它雖也分擔巢脾的部分重量,但主要是保護巢脾。側條的寬度應與上樑相同。側條的厚度應為10 mm,以防繃緊的框線使側條向框內彎曲變形。

下樑它的寬度要比上樑略小,一般地說,西方蜜蜂的為20 mm,中華蜜蜂的15 mm;厚度為10 mm。略窄的下樑不但可避免提脾時擠壓蜜蜂,而且便利於蜜蜂在巢內轉脾和有利於增強蜂巢通風。

巢框框型的選擇巢框是活框蜂箱的基本部件,型式繁多,但按其長度與高度的比例,大體可分為方形框、高窄框和低寬框三個類型。寬度與高度相等的巢框稱為「方形框」;高度大於寬度的巢框稱為「高窄框」;高度小於寬度的巢框稱為「低寬框」。

方形框在19世紀的前半葉流行較廣。如美國採用的方形框有內圍尺寸為286 mm×286 mm和305 mm×305 mm兩種。採用方形框的目的在於使蜂箱呈正立方體形,箱內的蜂團呈近球形,利於蜜蜂結團保溫。但其脾面較高,不但難以根據蜜蜂向上貯蜜的習性採用繼箱取蜜,而且提取和翻轉巢脾甚為不便,分離蜂蜜時巢脾容易斷裂損壞。

高窄框在19世紀末期部分國家採用。如法國採用的高窄框內圍尺寸為320 mm×430 mm(寬×高);義大利的為255 mm×420 mm(寬×高);瑞士的為280 mm×480 mm(寬×高);前蘇聯的為240 mm×430 mm(寬×高)等。高窄框的脾距大,提取和翻轉巢脾甚為不便,也無法採用繼箱生產分離蜜和巢蜜。

低寬框它是世界上流行最廣的一種巢框。如朗氏蜂箱的巢框,其內圍尺寸為429 mm×200 mm(寬×高)。低寬框的脾距較短,蜂王常把卵圈擴大至框內四周,使得底箱的子脾面積較大而存蜜較少,采進的蜂蜜不得不往繼箱上貯存,這樣既有利於繁殖,又能利用蜜蜂向上貯蜜的習性生產純凈的分離蜜和巢蜜。脾距小,在蜜蜂飼養管理操作時提取和翻轉巢脾方便,在分離蜂蜜時巢脾不易損壞。所以,在設計蜂箱時應採用低寬型的巢框。

對於中華蜜蜂,當設計的蜂箱為單箱體的時,其巢框可採用寬略大於高的框型,以利於蜜蜂結團保溫和管理蜂群時提脾等的操作;當設計的蜂箱為雙箱體的時,整個蜂箱(疊加繼箱後)應呈正立方體形或呈偏高的立方體形,這時其巢框應是寬高比例約為 1∶(0.5~0.6)的低寬框,這樣既能使上繼箱後整個蜂箱呈正立方體形或呈近似正立方體形,箱內蜂團能成球形,又能使採用繼箱時上、下箱體內巢脾之間的距離較小,有利於中蜂上繼箱。

巢框數量的確定巢框的數量是設計蜂箱寬度的重要依據之一。蜂箱是蜂群棲息的場所,巢框的數量首先必須滿足蜂群棲息的需要,在這個前提下確定的巢框數量必定可滿足蜂群繁殖的需要。當蜂脾比例為 1∶1 時,整套蜂箱的巢框數量可由下式推算:

蜂群棲息的巢脾總面積(平方分米)整套蜂箱巢框數(個)= ─────────────────(1)

每個巢框的內圍面積(平方分米)

式(1)中:

蜂群的蜜蜂成蟲蟲口數(只)蜂群棲息的巢脾總面積(平方分米)=──────────────────(2)

每平方分米巢脾(雙面)附蜂蟲口數(只)

式(2)中:

蜂群的蜜蜂成蟲蟲口數(只)=蜂王日平均產卵量(粒)×工蜂平均壽命(天)      (3)

每平方分米巢脾(雙面)工蜂巢房數(個)每平方分米巢脾(雙面)附蜂蟲口數(只)=────────────────────(4)

每隻工蜂占工蜂巢房數(個)

把式(3)、(4)代入式(2)中得:

蜂王日平均產卵量(粒)×工蜂平均壽命(天)×每隻工蜂占工蜂房數(個)蜂群棲息的巢脾總面積(平方分米)=─────────────────────────────────── (5)

每平方分米巢脾(雙面)工蜂巢房數(個)

把式(5)代入式(1)中得:

蜂王日平均產卵量×工蜂平均壽命×每隻工蜂占工蜂房數整套蜂箱巢框 = ─────────────────────────────

每平方分米巢脾工蜂巢房數×每個巢框的內圍面積

式中:整套蜂箱巢框數──指所設計蜂箱總的巢框數量(個);

蜂王日平均產卵量──指繁殖盛期的蜂王平均每日產卵的數量(粒/日);

工蜂平均壽命──指繁殖盛期工蜂的平均壽命(天);

每隻工蜂占工蜂房數──指每隻工蜂爬附在工蜂脾上時所佔的巢房個數(個);

每個巢框的內圍面積──指所設計巢框的內圍面積(dm2)。

三、活框蜂箱的設計與製造技巧

製造蜂箱的材料

自活框蜂箱發明以後,蜂箱幾乎皆採用木材製作。但由於養蜂業和其它行業(如塑料工業等)的發展,世界各地養蜂目的和環境條件的不同,也出現了採用塑料、鋁合金、水泥、膠合板、纖維板,甚至採用土坯、磚頭等材料製作蜂箱。本節僅討論採用木材為原料製作蜂箱的問題。

適於製作蜂箱的木材種類及其要求蜂群常年置於戶外飼養,蜂箱長期要經受日晒雨淋,轉地放蜂的蜂箱還要經常搬動、裝釘、碰撞,因此要求蜂箱堅固結實,經久耐用。製造蜂箱必須選用堅固耐用、質輕、不易變形、板面寬大、絕熱性能良好的木材,避免採用有濃烈氣味、易變形開裂的硬雜木。在我國,製作蜂箱的木材以杉木和紅松為宜。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Hook]又名沙木、沙樹。分布全國各地,南方較多。它具有結構細密、紋理通直、材質較輕、耐濕防腐性能好、不易變形和加工容易等特點,是製造蜂箱的良好材料。

紅松(Pinus koraiensisSieb. et Zucc.又名東北松。主要分布於東北。它的特點是木料巨大、筋少肉多、紋理通直、結構細密、不易變形、耐腐力強、材質較嫩易加工,也是製造蜂箱的良好材料。

世界其他國家或地區用於製作蜂箱的樹種如表(表2-1)所示。

用於製作蜂箱的木材應選用直徑大於180 mm的原木,可獲得板面較大的木材,減少箱體用板的拼接,製造的蜂箱更為堅固。製作蜂箱的板材宜選擇厚度適中、無死節(節子與周圍木材部分脫離或全部脫離)和少節疤、無蟲蛀、無裂縫的木材。

蜂箱的絕大多數部件都採用杉木或紅松製作,但巢框的兩個側條應採用結構細密、不易變形的雜木製作,以增加強度,防止框線繃緊時側條內彎變形和防止框線嵌入側條時鬆弛。

製作蜂箱所需板材的規格與原木的材積製作蜂箱所需板材的規格與所設計蜂箱的各個部件有關。一般地,箱體、巢框上樑、箱蓋框板、箱蓋內的墊條和底箱的墊木等採用厚度為20 mm 的板材;箱蓋蓋板和蜂箱底板採用厚度為15 mm 的板材;巢框側條、巢框下樑和巢門板等採用厚度為10 mm 的板材。

製作蜂箱所需木材原木的材積通常根據所設計蜂箱的各個部件計算。製造一套蜂箱需用木材原木的材積等於蜂箱各部件成品材積總和的1.5~2倍。

木材的乾燥用於製作蜂箱的木材必須充分乾燥。一般地說,剛採伐或從水中取出的木材含水率常在30%以上,半乾的木材含水率在18%~30%,乾燥的木材含水率小於18%。木材含水率的大小,對木材的強度有顯著的影響。在一般情況下,木材含水率愈高,其強度愈低。含水率大的木材不但難加工,而且加工成的蜂箱部件由於水分蒸發,會出現收縮、翹曲、裂縫、接頭和榫眼鬆動等現象。這一方面會影響蜂箱各個部件的受力性能和使用,另一方面會影響蜂群的飼養。所以,製作蜂箱的木料含水率應在15%~18%。但厚度為10 mm 的板材一般不可乾燥到含水率在15%以下,以避免製成的蜂箱部件受潮後產生膨脹,引起拱曲。

乾燥木材的方法較多,但製作蜂箱的木材通常採用自然乾燥法較為簡單。其方法是:將原木鋸成適當厚度的板材後,堆積在空氣流通、乾燥、光線較弱、溫度在25℃以下的場所,利用自然蒸發排出木材中的水分。實踐表明,採用自然乾燥法一般要歷時一年才能使木材充分乾燥。木材幹燥後,應選擇一年中氣候較乾燥的季節加工蜂箱,南方沿海地區應選擇秋季(9~11月份)加工。

蜂箱各部件的設計與製造技巧

蜂箱通常由巢框、箱體、箱底板、箱蓋、副蓋、隔板和巢門檔等部件和閘板、隔王板等附件構成。現以朗氏活底蜂箱為例,討論蜂箱各部件和附件(閘板)的設計與製造技巧。

巢框巢框的設計主要考慮巢框框條的結構、巢框是否帶蜂路間隔裝置和框條組合的方式等問題。

巢框的框條巢框為一個由上樑、下樑和兩側條構成的矩形框架(圖2-32)。

圖2-32巢框

1.上樑2.下樑3.側條

巢框上樑的兩個端部延長成框耳,用於把巢框懸掛在蜂箱內。上樑的腹面通常設計有上巢礎時用於固定巢礎的結構。目前上樑腹面用於上巢礎的結構主要有單槽、單槽加契條和雙槽加契條的三種設計(圖2-33):

單槽結構的上樑系在上樑腹面中心線上縱長刨一條寬3 mm 、深6 mm 的矩形槽而成(圖2-33 A)。上礎時,巢礎上邊緣嵌裝入槽內,並通過在槽內灌蠟將巢礎粘固在上樑上。這種結構的上樑製作簡單,在蜂箱設計和製造上普遍採用。我國的西方蜜蜂蜂箱上均採用這種結構的上樑,但在中蜂巢框的設計,提倡採用無溝槽的上樑,以防巢蟲。

單槽加契條結構的上樑系在上樑腹面中心線上縱長刨一條斷面為梯形的長槽,並配上一條斷面形狀相似的契條而成(圖2-33 B)。上巢礎時,巢礎的上邊緣插入槽底,然後用契條擠入槽內加釘固定。這種結構的上樑加工較費時,僅美國等少數國家採用。

圖2-33巢框上樑腹面固定巢礎的結構

A單槽結構B單槽加契條結構C雙槽加契條結構

雙槽加契條結構的上樑系在上樑腹面中心線和其邊上縱長各刨一條寬 3 mm 、深 6 mm 的矩形槽,並配上一條斷面為等腰梯形的契條而成(圖2-33 C)。上礎時,巢礎上邊緣嵌裝入中心槽內,然後將契條擠進其邊上的槽內,使兩槽之間的木頭擠緊中心槽內的巢礎固定。這種結構的上樑加工較費時,僅美國等少數國家採用。

此外,在西方蜜蜂的飼養上也有採用無固定巢礎結構的上樑。這種上樑的腹面是平的,上巢礎時採用壓邊器把巢礎壓粘在上樑腹面,或採用蠟管固定器和熔化的蜂蠟把巢礎粘固在上樑腹面(見後續)。

巢框的側條有帶蜂路間隔裝置的和無蜂路間隔裝置兩種型式。

帶蜂路間隔裝置的側條系將側條的上部擴大形成蜂路間隔裝置,具這種側條的巢框稱霍夫曼巢框(見「蜂路巢框」)。帶蜂路的側條其兩端通常設計有槽口,以在巢框組裝時與上樑和下樑接合。

無蜂路間隔裝置的側條其兩側一般不擴大,且不設計槽口,但巢框側條的縱長中心線上一般必須設計有2~4個直徑約為1 mm的小孔,供巢框上礎加固巢礎和築造巢脾。小孔的位置和中心距視巢框的高度而定。

巢框的下樑有單條、單條開槽和雙條組合等三種結構。

單條的下樑結構簡單、製作容易,被普遍採用(圖2-34 A)。

單條開槽的下樑系在下樑頂面中線縱長開一個寬為3 mm 、深為6 mm 的槽構成(圖2-34 B)。

雙條組合的下樑系由兩條細木條相間3~5 mm 構成(圖2-34 C)。巢框的下樑開槽或留出間隙,其作用在於當巢框內採用滿框的巢礎時讓巢礎部分延伸入槽或間隙內,避免被下樑頂住而使框內整個礎面發生拱曲,以確保造出的巢脾表面平整。

圖2-34巢框下樑的三種結構

A單條結構B單條開槽結構C雙條組合結構

蜂路巢框具有蜂路間隔裝置的巢框稱為「蜂路巢框」(圖2-35)。採用蜂路巢框的好處是:蜂箱內脾間(或框間)蜂路間隔準確劃一,造脾時可獲得平整的巢脾;飼養管理方便,可以數個巢框一組同時提起或在蜂箱內移動,提高工作效率;蜂場內短距離移動蜂群箱內巢脾無需裝釘。

目前,養蜂生產中較流行的兩種蜂路巢框是通過加寬側條作蜂路間隔裝置的 Hoffman蜂路巢框(圖2-35 A)和採用金屬距離卡作蜂路間隔裝置的蜂路巢框(圖2-35 B)。金屬距離卡距離巢框具有製作簡單、使用壽命長等優點,我國大多數蜂場和國外一些蜂膠較多地區的蜂場都普遍採用這種蜂路巢框。

近幾年,義大利的一些養蜂場還採用一種塑料蜂路間隔裝置套在巢框側條上,加釘固牢,形成蜂路巢框(圖2-35 C)。這種蜂路巢框製作簡單,使用方便,較有發展前途。

A Hoffman蜂路巢框B金屬距離卡蜂路巢框C塑料距離卡蜂路巢框

此外,美國的一些養蜂者還喜歡採用一種框耳周圍留有蜂路的短上樑巢框(圖2-36)。這種巢框的框耳比普通巢框的短一個單蜂路尺寸的長度,使得框耳端部與框受間隔一個單蜂路的距離,這樣在提脾和插脾時不易壓死蜜蜂。框耳縮短後,在框耳的端部釘上蜂路間隔裝置,以保持框耳端部與框受之間的蜂路結構,同時避免巢框向一邊偏移導致框耳脫出框受而滑落。

巢框的組合方式巢框的組合方式與框條的設計有關,通常有平面釘接、活榫接合和組裝接合三種。

平面釘接用於無榫頭框條的巢框的組合(圖 2-37)。其方法是直接採用圓釘把各個框條釘接起來。這種巢框組合方式被普遍採用。我國採用的巢框均採用這種方式組合。

活榫接合用於帶榫頭框條的巢框的組合(圖2-38)。帶榫頭的框條組合成巢框時,只要把框條與框條間接合處的榫頭插入槽中,即可構成牢靠的巢框。這種方式組合的巢框在國外較常見,我國20世紀40年代前也曾採用,其後因框條製造費工費時而逐漸被淘汰。

組裝接合用於組合式框條的巢框的組合。組合式巢框(圖2-39)的側條採用塑料製成,具框耳結構,且上部兩側擴大成蜂路間隔裝置;上樑和下樑採用木材製成。組裝巢框時,將上樑和下樑分別插入側條相應的槽孔中即成。

在框條組合成巢框時,無論採取那種組合形式,都要求組合成的巢框平整、端正,以便巢框上線上礎和造出平整、完美的巢脾。

箱體蜂箱的設計和製造,主要應考慮箱體前後壁的框受、扣手、板材的拼接,箱體的接合方式等問題。

框受的設計與製造框受是箱體前後壁內面上口沿、供懸掛巢框的「L」形槽狀結構。有無蜂路框受和蜂路框受兩種形式(圖2-40)。無蜂路框受的槽寬10 mm ,深度等於框耳厚度與上蜂路之和。蜂路框受的槽寬為10 mm ,深度等於框耳厚度、上蜂路與單蜂路之和;在框受處釘一條長度與箱體內寬相等、寬約20 mm 的鐵引條,並使其上邊緣高出槽底一個單蜂路的距離構成。箱體上採用蜂路框受,既可避免巢框插入箱內時壓死滯留在框受上的蜜蜂,又可防止框耳被蜂膠粘於框受槽底,便於提攜。但在中蜂箱的設計上,由於中蜂抗巢蟲力弱,框受不應採用鐵引條,以減少巢蟲藏身的場所。

在養蜂生產中,為了使無蜂路間隔裝置的巢框在箱內能保持適當的間隔,還常常採用榫狀鐵引條來取代常規的鐵引條。榫狀鐵引條(圖2-41)相鄰槽口中心之間的距離等於巢脾中心距,當巢框擱置於槽中時巢框之間能準確地維持一定的蜂路。這不但完美地解決了單、雙刀割蜜蓋機要求無蜂路巢框配合使用和飼養管理上要求巢框在箱內保持一定蜂路間隔的問題,而且對解決轉地蜂群箱內巢脾固定的問題也有較大的現實意義。

扣手的設計箱體設計扣手,便於養蜂者搬動蜂箱。扣手一般設計在蜂箱的前、後壁外側中心,距箱體上口沿約80 mm 處(圖2-42),通常鑿一長80 mm 、寬20 mm 、深10 mm 的凹槽形成,有的在箱體四壁或兩側壁的相應位置釘上橫木構成。但具護框的箱體,其護框可兼作扣手,所以不再另行設計扣手。

箱體板材的拼合製造蜂箱箱體通常要求採用板面較大的板材,當板材達不到所需的寬度時,可採用兩塊板拼合。在蜂箱製造上常採用較為簡易的裁口拼合法拼板(圖2-43)。方法是:將板材要拼合的兩邊緣刨成「L」形槽,並在其間加兩個契子(一般用竹製契子),塗上膠水後拼合。這種拼合法還適用於箱蓋板、箱底板、隔板和閘板等部件板材的拼合。

採用這種拼合法拼板時,應注意兩塊板材的木質和表裡要基本一致,使板面拼合平整,避免翹曲。

箱體的接合箱體的板壁通常以直角多榫接合(圖2-44 )。方法是:將兩片要接合的板壁端部分別鑿出成排的直榫榫頭和與之相匹配的槽,然後上膠接合。這種接合的榫頭製作簡單、接合強度大,普遍用於箱體的製造。在蜂箱的製造中,直榫的寬度通常為30~40 mm,接合時除了上膠外還需加釘固牢,以增加箱體的強度。

在製作榫頭時,側壁板上端與前、後壁板的框受接合處的榫頭應設計成凸榫,且榫頭寬度應不少於40 mm ,以蓋住框受的槽口。

此外,在板壁接合時,應避免箱體相鄰兩個板壁的拼合處在同一個高度上,以防出現箱體上、下部脫開的現象。同時要注意採用拼合的板材時位於下面的拼合板材的槽口應朝向箱外,以防雨水順拼合處的縫隙滲入箱內。

箱底板蜂箱底板的設計有兩種(圖2-45):一種是與箱體完全分離的活動底板;另一種是與箱體連成一體的固定底板。這兩種底板在國外均有採用,但我國基本上都採用固定底板。

活動底板通常由一塊底板嵌裝在「U」形框架中而成(圖2-45 A)。活動底板的框架採用厚度與箱體板厚度相同的板材製作,兩側框條與後向框條以明燕尾榫接合,框架內面有一寬16 mm 、深10 mm的槽供嵌裝底板。底板採用厚度15 mm 的板材裁口拚合而成。活動底板兩面的框架分別高出底板板面10 mm 和22 mm ,當箱體疊加在其上構成底箱時,底箱的下蜂路為15 mm 或27 mm,可通過翻轉活動底板改變底箱下蜂路的大小。

活動底板的寬度與箱體的外圍寬度相同,但長度比箱體的外圍長度增加50 mm,即蜂箱巢門口的底板向前伸出50 mm,作蜜蜂進出巢門的踏板。蜂箱的踏板不宜設計得過長,一般認為踏板伸出箱體50 mm為宜。踏板過長,不但會增加蜜蜂進出巢的爬行距離,造成巢門口蜜蜂擁擠,影響蜜蜂進出巢的速率,而且會加大蜂箱在堆放貯存空間,尤其在轉地放蜂蜂群運輸裝車時更是如此。

在中蜂蜂箱的設計上,應針對中蜂好咬舊巢脾和清理蜂巢能力差的弱點,採用活動底板,以便於清理蜂箱底板的蠟屑和污物,防止巢蟲滋生。

此外,在製造底板時,底板前向第一塊板材的寬度至少應在 100 mm 以上,使底板的拼合處不露出箱外,以免拼合處遭雨水侵襲而損壞底板。

固定底板通常釘固於箱體上形成(圖2-45 B)。即把箱體的兩個側壁和後壁下部延長約20 mm ,然後把底板直接釘固在箱體下口,並在底板下面兩側各釘上一條長度與底板相同、寬度為30 mm 、厚度為20~30 mm 的木墊條構成。底板伸出箱體的長度和底板前向第一塊板材的要求均與活動底板的相同。固定底板結構簡單,製造容易、省時。

箱蓋是蜂箱最外的一層保護蓋,用於遮日避雨,保持箱內溫、濕度和保護箱內蜂巢安全,所以,要製作得非常緊密,不漏水。箱蓋有平式的和「人」字形的兩種(圖2-46)。平式箱蓋的箱頂板是平的,便於蜂箱重疊和運輸,世界各地養蜂場普遍採用。「人」字形箱蓋的頂板形似屋頂,呈 120°角向兩側傾斜。它雖不便蜂箱重疊和運輸,但便於御水,且頂板下方的空間較大,有利於夏季隔溫,冬季填裝保溫物保溫,適於定地蜂場使用。

平式箱蓋由頂板、蓋框和墊木構成。頂板採用厚度為15 mm 板材製作;蓋框採用與箱體壁板同厚的板材通過直榫接合製成;墊木由長度與箱蓋內長相同、寬度為30 mm 、厚度為10~20 mm 的木條製成,蓋內兩側緊貼蓋板各釘一條。箱蓋的大小視箱體、墊木厚度和套蓋入箱體的深度而定。一般地說,箱蓋的內長和內寬應相應地分別比箱體的外長和外寬大10 mm ;箱蓋的內高取決於墊木厚度和套蓋入箱體的深度,通常要求箱蓋要套蓋入箱體30 mm 。

圖2-46箱蓋

A.平式箱蓋B. 「人」字形箱蓋

為了保護箱蓋頂板,國外的箱蓋通常在頂板上覆蓋鍍鋅鐵皮,並在鐵皮外表塗上白色或淺色油漆,以反射陽光。有試驗認為,在烈日下,箱蓋塗成白色的蜂箱箱內溫度可比塗其它顏色的低約 5℃。在我國,蜂箱通常採用較經濟的油毛氈取代鍍鋅鐵皮以御雨水,但油毛氈色黑會大量吸收陽光,使箱內過熱,而且易損壞,所以不是理想的代用品。

副蓋由一塊木板與邊框構成。木板的長度和寬度分別與箱體的長和寬相同或略小1~2 mm 、厚度為10 mm ;邊框釘在木板一面四周邊緣,寬度與箱體壁厚度相等,厚度為10~20 mm (圖2-47)。可根據蜂群、氣候等情況,通過翻轉副蓋調節副蓋內板面至巢框上樑間的蜂路。

由於飼養管理上的其它需要,有的在副蓋的邊框開設小孔作蜂箱的上巢門;有的在副蓋蓋板上裝置脫蜂器構成脫蜂板,采蜜時可用於脫蜂,一物兩用。

隔板採用厚度為10 mm 的木板製成,其寬度和高度分別與巢框的外寬和外高相等。有的在隔板一面或兩面的兩側邊緣釘上長度與巢框高度相等、寬度為10 mm 、厚度為4 mm 的木條作為蜂路間隔裝置(圖2-48),以防在使用中擠死蜜蜂。

巢門檔與巢門板

巢門檔用於活底蜂箱。採用長度與箱體內寬相等、寬度和厚度均為22 mm 的方木條,在木條的一面中央開設一個165 mm×10 mm 的大巢門,並在與之相鄰的一面的一側距端部50 mm 處開設一個50×8 mm 的小巢門製成(圖2-49 A)。使用時,橫向嵌裝在箱體前壁正下方的底板上。調節巢門通過翻轉巢門檔來實現。

巢門板用於固定底蜂箱。固定底蜂箱的巢門板一般都設計成閘式,即在底箱前壁的兩下角裝置有巢門板滑塊,巢門板插在滑塊提供的槽內使用。巢門板的長度視箱體的寬度而定,寬度約為60 mm。它採用厚度為10 mm 的木板製成,在木板一邊的中央開設一個60 mm×10 mm、配有活動小木塊的巢門,也可在木板的兩端距端部約70 mm 處各開設一個巢門(圖2-49 B)。巢門的大小可通過小木塊調節。

閘板形似隔板,寬度和高度分別與底箱的內長和內高相等,系採用厚度為10 mm 的木板製成(圖2-50)。閘板上部兩端凸出部分的長度和高度分別與框受的寬度和深度相等。

製造蜂箱的尺寸公差

在製造蜂箱時,蜂箱各部件原則上都要嚴格按照圖樣中標註的尺寸製作,但由於各部件在加工過程中難免有誤差,為了保證所制的蜂箱各部件能裝配使用和具有互換性,必須將蜂箱各部件尺寸的加工誤差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即對尺寸規定一個允許的變動量,這個變動量稱為「尺寸公差」。蜂箱各部件製造時的尺寸公差一般是:長度不超過1 mm ,寬度不超過0.5~1 mm ,厚度不超過0.5 mm 。

下面是一款蜂巢箱蜂箱模型3D圖紙, INVENTOR等多種格式,有需要的朋友請關注木工刀具論壇微信公眾號後回復「蜂箱圖紙」

版權聲明:由於部分文章來源於網路,另外有些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以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刪除或處理。

木工刀具論壇「zjwoodtools」[微信號]

承接|刀具廣告|軟文推廣|求職招聘|微信推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木工機械刀具知識 的精彩文章:

倒裝電木銑使用花式鏤銑線條刀
板式傢具快裝隱形連接件加工刀具,快裝、隱形、不擰螺絲不塗膠

TAG:木工機械刀具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