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凌遲在中國被徹底廢除是因他一句話,可惜現在很多人都不知道他

凌遲在中國被徹底廢除是因他一句話,可惜現在很多人都不知道他

說起1840年,我想,每一個中國人恐怕沒有不知道1840年的。即使不知道1840年,也知道鴉片戰爭。這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1840年,劃分了中國的古代和近代;1840年,劃分了獨立的中國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中國的社會,在這場戰役中急劇演變。而本文主人公-沈家本(1840-1913),便降生在這個時代,這就註定了他一生的命運與近代中國的命運緊緊相連。他必須隨著這個國家、這個社會的動蕩而動蕩,無法迴避這個時代。

沈家本降生在宦跡不顯的詩書世家。他出生於浙江湖州一個傳統士大夫之家,現在回首沈家的仕途,屢世科舉,屢世不顯。而這樣一個家族,家族的傳承和希望必須是沈家子弟的重任,幾十年的痛苦的科舉之路,是歷史的重壓,也是家族的重壓,沈家子弟無法迴避。所以說,科舉之路,他們無法逆轉。

1845年,其父沈丙瑩,考中進士,將家眷接住京師,沈家本便在京就讀,拜師閔連莊與沈桂芬。尤其對於沈桂芬,沈家本一生都十分敬重,在沈桂芬離世時,沈家本執禮極恭,天天守靈,直到最後,親自將靈柩送出北京。在動蕩不安的年代,沈家本仍孜孜不倦地苦讀。無論是《才鬼記》、《再生記》等神仙鬼怪之書,還是《幾何原本》、《海錄》等早期的西方傳教士,以及近期西洋譯作,都被他盡收眼底。

「遭時多故,輾轉湘黔」是沈家本青年時期的在湖南貴州顛沛流離生活的真實寫照。沈家本一生歷經各種磨難,1861年至1864年反覆出入湘黔,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次。第二次鴉片戰爭打開了京師的大門,咸豐帝無奈逃走,丟下子民,沈家本便帶著全家,離開京城。之後,在清政府的無能投降下,他和全家回到京城。他多次離京歸京,生活的不易,國家的無能衰敗使其悲痛。

1865年,沈家本回浙江「扶病入場」,鄉試中舉。此後,他多次參加禮部會試都沒有考中進士。清朝的進身之路,一是科舉,二是捐納。捐納,沈家本既不屑為之也無錢為之,他只能走科舉一途。八股文使他心情壓抑,極端痛苦。儘管沈家本耽於舉業,但他工作仍一絲不苟,刑部任職多年,對清朝的歷代法律非常熟稔,在一次為一位同僚代擬的文稿中吸引了潘祖蔭的注意,於是,從此聞名於世。

當時有個故事流傳甚廣,沈家本替同僚起草了一份文件,上報給刑部尚書潘祖蔭。這位潘祖蔭可不是一般人物,探花出身,曾任南書房行走多年,見多識廣,文筆老辣。他一眼就看出該呈文不是這位官員所寫,經追問知道是沈家本手筆,潘祖蔭對沈的文筆、才華大加讚賞,感嘆說:「我就知道非沈家本辦不了此事。」從此沈家本在刑部以識高、知律而知名。

1883年,沈家本又一次參加禮部會試,終於考中進士。至此,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法律之學上面,他遊覽了歷代法制典章,刑獄檔案,對中國古代法律資料進行了系統的整理與歸類研究。工作閑暇之餘寫下了大量開創性的研究著作。於是他第一部研究法學著作《刺字集》成書出版,之後,又寫下了十餘部書稿,但這些著作絕大部分沒有發行,難以在社會造成廣泛影響,這絕對是近代中國法學不可彌補的損失。

1892年,在上司的保舉下,沈家本終於有了施展抱負的機會,在天津知府任內,他辦理案件注重實地考察,不憑主觀臆斷,而且還徵求專業人員意見,憑藉經驗,公平審判了許多案件,為其贏得了不小的名聲。1897年夏,任保定知府的他,對當地法國教會勢力進行嚴打,運用法律的知識,維護了國家主權和人民利益。但是後來,在八國聯軍侵華時,法國教士因為懷恨在心誣告其附和義和團,其被關押,直到數月後才恢復自由。沈家本本身與國同,報警劫難,深感國家之脆弱,感極賦詩,寄寓對國家的悲嘆。

1990年以後,英、日、美、葡諸國在與中國續訂商約時表示,如果中國律例與東西各國改為一律,就放棄在華的領事裁判權。沈家本對列強攝取治外法權早就視為國家的奇恥大辱,因此一被任命,立即以滿腔的熱血修訂法律。他深知清朝統治者歷來認為法律無足輕重,絕大部分官吏對法律一無所知,於是便奏請設立法律學堂來造就人才。所以說,經過一年的籌備,中國第一部中央官辦法律學校---京師法律學堂正式開學,這是中國近代法學研究和教育的良好開端。

向西方國家尋求真理是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愛國者走的道路,沈家本在兼任資政院副總裁時,借鑒西方法律,摒棄傳統法律體系的舊制,創立《大清新刑律》。此外,還主持了《大清民律》等法典,雖然一些新法未曾實行,但其制定本身就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新政」改革更是突顯了沈家本的為國為民的思想。但凡改革,絕不是一帆風順的,來自守舊派的阻撓和反對,修律的阻力非常大,沈家本融會貫通,走出了獨特的道路。但是,腐敗的清政府中,頑固的官僚士大夫對其十分排斥,終於,在一次的大爆發中,被迫辭去職務,從此結束了他將近10年的修訂法律生涯。

沈家本一生不以功祿為念,為了中國的興盛而致力於法學。他有較深的法律救國觀念。這些觀念雖然在當時不切實際,不能挽救中國的危亡,更不能使中國真正興盛起來,但是,毋庸置疑,在當時的社會,他所持的法律改革促進了社會的進步,更是中國法和世界法的進步。他的一些觀念,閃耀著民主主義的光芒,他的愛國熱情,灑滿了近代愛國主義的熱血。而如今,當代習法者能知外國法甚至是多詳,卻不一定知道中國法律史上有個沈家本。我想,我們有義務有必要去了解下那個「以法救國」的沈家本了。

關注譚論古今,讓歷史告訴未來照亮人生,讓文學滋潤生活幸福一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譚論古今 的精彩文章:

碧血丹心:致敬英雄,我們銘記
邋遢的皮囊下卻有著有趣的靈魂!他究竟是千古罪人,還是千古以來難得的名相?

TAG:譚論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