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雲田畫論:淺析青綠山水衰微之緣由

雲田畫論:淺析青綠山水衰微之緣由

淺析青綠山水衰微之緣由

夏紹毅

摘 要:中國山水畫自東晉濫觴,就以青綠為主色調,如顧愷之《洛神賦圖》。青綠山水畫在唐代成熟並達到鼎盛,至宋代又出現第二個高峰,從此開始衰落。其主要原因在於以王維為始祖的水墨畫之崛起,他們是中國文人士大夫,通經史、工詩文、善書畫,獨創「墨分五色」、「以書入畫」的中國特有的作畫方式,從而達到「以技進道」來作為修身養性的目的。那麼是不是宋以後的時代不需要青綠山水?本文從青綠山水發展歷程出發,試分析元明清之後日趨衰微沒落的緣由。

關鍵詞:青綠山水;展子虔;發展過程

一、青綠山水畫的發展歷程

中國山水畫自東晉濫觴,就以青綠為主色調,如顧愷之《洛神賦圖》。青綠山水畫在唐代成熟並達到鼎盛,至宋代又出現第二個高峰,從此開始衰落。

隋朝展子虔的青綠山水畫的發展起到不可磨滅的推動作用,他是青綠山水畫畫派重要的奠基人。同時也是是中國僅有的最早的有跡可考的畫家。《游春圖》是展子虔的青綠山水代表作,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游春圖》採用俯瞰深遠法構圖,以青綠勾填色法直接描繪了大自然的山川和人物,在對樹枝的處理上直接用粉彩去點染,畫面所表現出來的踏青游春的主題。

雲田畫論:淺析青綠山水衰微之緣由

展子虔《游春圖》

唐代李思訓與李昭道父子是直接繼承和發揚展子虔山水畫藝術的人,使青綠山水畫具有獨特的繪畫藝術風格,人們稱他們為「大小李將軍」。李思訓可以通過細密周到的描繪,再加上自己的想像,描繪出生動的景象,雖然他的山水畫技法沒有脫離六朝以來學術問題範疇,但是,他的繪畫卻是以自然山川為著眼點,依靠山水畫,寄託自己的高尚情懷。因此他的作品被唐朝的文人墨客尊崇為「國朝山水第一人」。李思訓的《江帆閣樓圖》是對展子虔的《游春圖》的一種繼承。這幅作品採用豎式構圖,表現出唐代的山水畫已經將生活與自然的關係相結合,將風和日麗,和風煦煦的自然景象為出發點和著眼點。表現出李思訓對展子虔的青綠山水的繼承與發揚。李昭道是李思訓之子,繼承父業,在山水畫創作的領域和他的父親一樣,享有盛名,被認為「變父之勢,秒又過之」。李昭道的作品《明皇幸蜀圖》的時代背景是唐明皇在位時期的安史之亂,在這幅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蜀山雄偉壯麗的景色,大氣磅礴。全幅分為三隊人馬,在畫面右側的山川中,唐明皇身披紅色的披風,帶領一隊將士從後面的山峰中走出來,打算過橋;畫面中間的一隊人馬面容疲倦,在山中的空地休息,而最前面的一方人馬,已經深入到前方的峽谷之中。李昭道他抓住了軍隊在蜀道上行走的的畫面,路面崎嶇不平,在小橋前徘徊不前人馬受驚」通過作者的這一處細節的描寫,可以突出畫面中心任務,並且喚起觀賞者的聯想,可以引人入勝,使得觀者體會到到時的險情,讓觀者不由自主的聯想接下來會發生的險情。

雲田畫論:淺析青綠山水衰微之緣由

唐 李思訓《江帆樓閣圖》台北故宮博物院

雲田畫論:淺析青綠山水衰微之緣由

李昭道《明皇幸蜀圖》

五代兩宋時期,山水畫繪畫藝術得到了迅速發展,技法形態呈現出異彩紛呈的景象,山水畫的披麻皴和斧劈皴這兩大體系在這個時期建立,是展子虔青綠山水畫的沿襲和發展。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是對展子虔青綠山水的完善和繼承。趙伯駒的《江山秋色圖》是刻畫工謹的青綠院體風貌,體現出一種寫實的風格及色墨渾然與自然造化契合的嚴整性。

雲田畫論:淺析青綠山水衰微之緣由

千里江山局部_王希孟

雲田畫論:淺析青綠山水衰微之緣由

千里江山局部_王希孟

明代中期,吳門畫派興起,賣畫成風,畫家多忙與製作商品,無心外師造化,青綠山水畫在這時有所復興。如明代的沈周、仇英、文徵明及其子文嘉所作的青綠山水,清雅明麗。

清代「四王」的摹古青綠山水,還有袁江、袁耀二人更是自創一格,為清代青綠山水做出較高的成就。 近現代畫家中如張大千、黃賓虹、謝稚柳等都是青綠山水畫的巨匠,並在中西繪畫畫界享有極高的知名度。

二、青綠山水畫青綠山水衰微之緣由分析

第一、水墨畫的崛起。

青綠山水畫衰落之主要原因在於以王維為始祖的水墨畫之崛起,他們是中國文人士大夫,通經史、工詩文、善書畫,獨創「墨分五色」、「以書入畫」的中國特有的作畫方式,從而達到「以技進道」來作為修身養性的目的。

第二、和畫水墨山水相比,畫青綠山水太艱苦。

和畫水墨山水相比,畫青綠山水太艱苦,太難臻絕品也是一個重要原因。由於青綠山水畫在顏色上有著濃重的程式化、裝飾化、主觀化的特點,技術要求非常大。而水墨畫可工可寫,以寫為尚,隨時都可信手揮毫,還可潑灑自由。青綠只有工筆,沒有寫意,甚至連清代王鑒那種在水墨皴染基礎上重設青綠色的山水都很少。以院體畫標準衡量,它要涉及造型、構圖、勾染、設色等技術性極強的專業,難度很高。以士夫畫標準要求,則在技法精妙中還得高雅有書卷氣,這個更難。水墨用色簡單,省功省料,青綠著色卻對顏料質量要求極嚴,古代許多畫家不得不自己研製,其煩難可知,故而使人卻步。

第三、受文人畫思潮的影響。

宋代開始出現文人畫思潮,將以青綠為主的宮廷院體繪畫貶為「作家」畫。元代的文人畫左右畫壇,提倡「士氣」。明末董其昌又倡山水畫「南北宗」之說,把以青綠為主的宮廷院體繪畫歸為北宗,以水墨為代表的文人畫歸為南宗,明確貶北崇南,這些都成了青綠山水式微的重要原因。到了清朝,專攻青綠山水畫的畫家更是寥寥無幾,遠不及唐宋的青綠山水。儘管元明清文人畫家仍有人兼工青綠山水,民國時期也不乏其人,但終究不過聊備一格而已。

三、結語

中國傳統繪畫傳承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各支各派匯成了中華文化的長河。其中,青綠山水畫經歷了興盛與衰退,在每個歷史時期都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作為現代畫家,面對傳統繪畫,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得中國傳統繪畫藝術能夠融入時代潮流,符合時代發展方向,屹立於世界文化之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