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成飛暴力美學殲-10猛龍戰鬥機 一款突出空優性能的國產四代機

成飛暴力美學殲-10猛龍戰鬥機 一款突出空優性能的國產四代機

殲-10戰鬥機是中國航空工業成飛研製生產的第四代戰鬥機。主要裝備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這型戰機於1984年正式開始研製,在全國數十萬人航空人的努力下,於1998年3月首飛成功。從2002年開始批量生產,2003年正式裝備中國空軍。目前這型戰機的數量已經達到數百架。並且有多個改進型號。主要包括A/B/C/D四個型號。到了2019年,最早的殲-10A戰機早已經成為過氣網紅。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型戰機。

殲-10戰鬥機的試生產型和殲-10A戰機是最早批次量產的戰機。這型戰機在研製過程中非常神秘。外界一度懷疑沒有這一款戰機的存在。直到2001年網路上有一些模糊的實機圖片,才證實真有這一型號。但是這型戰機公開之後,除了引起絕大多數軍迷拍手稱快外,有一個問題卻被一些人放大。那就是殲-10進氣道與機身連接處的幾根棍子。網路上甚至有一些網友幫殲-10戰機取名惡棍。

殲-10戰機作為國產第一款四代機,在設計上,大量採用我國航空工業當時最新的技術。例如鴨式布局,翼身融合,電傳操縱系統,大直徑多普勒雷達,玻璃化座艙,手不離桿操縱,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大量採用複合材料,可以說在平台指標上與當時歐洲的四代半戰機非常接近。官方對外宣傳時,大家一般都將殲-10戰機稱為猛龍。後來的殲-20戰機被稱為威龍戰機。從字面上看,威在前,猛在後。其中背後的意義不知有沒有人能猜到?

關於殲-10戰機的棍子,筆者說說個人觀點。我國的殲-10戰機在體型上大於美國傳統的F-16戰機,與歐洲兩款四代半戰機,體型相當接近。但是裝備這幾型戰機的國家,我國的空防壓力應該是最大的。所以殲-10戰機也是這幾款戰機中,機頭直徑最大的戰機。目的就是為了安裝大功率的多普勒雷達,以提高戰機自身的攻擊距離。

眾所周知,以F-16戰機為代表的第四代輕型戰鬥機,在機動性能上,主要突出亞音速環境下的格鬥能力。對超音速能力卻不是太重視。同為第四代的幻影2000戰機,由於三角翼的原因,加上複雜的電傳操縱系統,其超音速能力也不弱。很多國家都是將幻影2000戰機作為截擊機來用。我國的殲-10對機動性能的要求,即要求低空低速環境下的格鬥能力,又要求戰機的超音速性能。這兩個自相矛盾的性能,在我們看來都是不現實的。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殲-10戰機最初研製時,要求裝備的國產某型發動機。但是由於國產發動機進度拖延。最終只能臨時採用俄制的AL-31FN發動機。由於兩型發動機的進氣量明顯不一樣。所以後期殲-10戰機沒有採用最初的固定式進氣道 。關於殲-10戰機的外觀,筆者個人感覺,這是我國國產戰鬥機中第一款可以稱得上暴力美學的機型。第二款是後來的殲-11B,再以後是殲-20和殲-16。

正是因為這些客觀的原因,成飛的設計師們,在殲-10戰機自身體型較大的前提下,硬是設計了一款相當複雜的進氣道 。這款進氣道內部配有可調節進氣的調節板。經過大量的吹風試驗,證實其進氣效率相當不錯。但是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進氣口前緣的強度不足,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不得不在進氣道與前機身之間,加裝6根片狀物體。並且這幾根片狀物體,還可以充當擾流片的作用。所以有幾根棍子不一定是壞事。

關於殲-10戰機的棍子,就好比現在殲-20戰機的鴨翼一樣。總是有一些熱心人,喜歡放大其缺點。但是這些都是數十年科學研究和試驗試飛實用後最佳的方案。作為一般愛好者或者讀者一些觀點,可能內行的人看了只會苦笑罷了。關於殲-10戰機個人理解,雖然名義上是多用途戰鬥機,但是早期這型戰機還是過度追求空戰性能。近幾年,隨著四代機和五代機的批量服役,未來殲-10A戰機應該可以真正的擴展多用途了。

例如上圖中殲-10戰機機腹掛載了4枚250公斤級的航空炸彈。如果有需要完全可以掛載4枚國產激光制導炸彈,或者國產JDAM聯合直接攻擊彈藥。另外關於殲-10戰機機翼下重載掛點的問題,如果近幾年我國大型空中加油機有新的突破,完全可以掛載更為強大的空對面武器。可以說殲-10A戰機雖然機型雖老,但是猛龍就是猛龍,只要解決了一些關鍵性的問題。其作戰潛力不可估量。

說到殲-10A戰機的發動機,未來應該還會繼續使用進口的AL-31FN。我國四代機和五代機的缺口太大了,國產的太行發動機及其改進型號,還是讓它優先供給那些雙發重型戰鬥機吧。現階段AL-31FN,能修的修,能引進再引進一些做庫存。都是實實在在的事情。本文關於殲-10A戰機的觀點,只是筆者對於這型戰機個人的片面之詞,如果看得不爽。直接看圖吧。在這裡,重點看圖,文字有空就看,不爽輕噴就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航空新視野 的精彩文章:

我國第一款裝備矢量噴口的戰機 性能超越三代半 一共引進24架

TAG:航空新視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