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莊子:一個人要成事,有3個訣竅,不要捨近求遠,貴在每日堅持

莊子:一個人要成事,有3個訣竅,不要捨近求遠,貴在每日堅持

人到中年,經歷世事,回頭再讀《莊子》,發現道理簡單,卻千古不變。即使社會和科技日新月異,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和原則,還是老祖宗講得最精闢。

這篇文章,給大家分享《莊子》中關於做事的訣竅。一個人要成事,訣竅有3個:堅定意志、心神合一、洞察先機。不要捨近求遠,貴在每日堅持。

成事的先決條件,堅定意志,心神合一。

常有人感到迷惑,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好?適合幹什麼好?幹什麼賺錢?

孔子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正常情況下,人到四十歲,就基本不會迷惑。因為人在年輕的時候,就是試錯的過程。很多事情,想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回事。所以要真正去做了,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真正想要什麼,擅長做什麼。人到四十歲,就基本不惑,明白自己的人生方向。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一個人想要做一件事,最關鍵的,要問自己的內心,是不是真正渴望去做。只有真正發自內心的渴望,才能爆發最堅定的意志力,克服任何困難,堅持到最後。人在做事時,達到心神合一的心境,就沒有什麼困難,是不能克服的。

成事的不變訣竅,全神貫注,熟能生巧。

《莊子》中有個故事,孔子看見一位駝背老人在樹林里粘蟬,用長長的竹竿,一粘一個準,好像伸手去抓,那麼輕巧。

孔子讚歎,真了不得,問他有什麼秘訣?

老人說,我這是有技藝的。先用竹竿頂2個圓丸子,練習五六個月,就不會掉下來;再加1個,頂3個圓丸子,繼續練習;最後練習到用竹竿頂5個圓丸子,不會掉下來,這個時候,用竹竿去粘蟬,就一粘一個準,沒有失誤。

孔子回頭跟弟子說:「用志不分,乃凝於神,說的就是這位老者了。」

我們做一件事,開頭有三分鐘熱度,還很有激情,到中間,就陸續有人放棄了,因為困難最考驗人的意志。

那些成事的人,並不是最聰明,最有優勢的,而是最能沉得下心,全神貫注在一件事上,像這位老者一樣,以無限的耐心和毅力,去不斷練習,從而做到看似不可能的事情。

用竹竿頂5個圓丸子卻不會掉下來。對普通人來說,這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可是老者卻能做到,所以孔子大為讚歎,說他意志專一,全神貫注。當把這份專註,用在做其他事情上,有什麼事情,是做不成的呢?

順應形勢,以天合天,洞察先機。

做任何一件事情,沒有一種方法用到底的。事態總在不停變化,跟不上變化,這件事情就黃了。所以很多人,一開始做生意,做得風生水起,賺到不少錢,後來時運不濟,又把賺到的錢,虧了出去。

所謂的時運不濟,其實是自己不懂應變。一個社會,經濟再不景氣,總是有人賺錢,有人虧,大體上是一種平衡。

成事者,要有靈活的頭腦,順應形勢變化。以天合天,以自己的天性,洞察自然的規律,這樣才能洞察規律,在事態還在萌芽時,就能預見到其發展趨勢。練就這種本事,是做事的先見之明,洞察先機。

很多人捨近求遠,尋找做事的捷徑和高招。

最簡單的成事秘訣,就是開始做,然後堅持,順應變化,不斷調整,從熟能生巧,到爐火純青,成為洞察先機的人。

每天解讀一篇經典,喜歡的朋友,可以點關注,和我一起堅持讀書、提升自己。本文由易瑾還原創,歡迎轉發,分享給更多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說蓮花 的精彩文章:

南懷瑾:不把身外之物看得看重,才能開始覺悟
真正厲害的人,懂得用「北冥神功」來讀書

TAG:易說蓮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