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很抱歉,沒有人會一直愛你

很抱歉,沒有人會一直愛你

來源 | 叢非從(ID:congnotcong)

1

這個世界上最大的謊言之一,就是——「我對事不對人」

經典場景就是:

媽媽在批評孩子的時候,跟孩子說:「我只是不喜歡你這個行為,我只是針對你的成績,但媽媽是愛你的。」

像極了《狗十三》中經典對話:我打你是因為我愛你,是為了你好,等你長大之後就明白了。

感情中的爭執也是如此。

你以為你只是在針對晚回家、做家務、送孩子這些事在就事論事,你以為你表達一個期待只是針對這個事情,希望對方能以討論來解決問題,然而對方卻報以沉默,或者歇斯底里來反抗。

把事跟人區分開來,要求別人的時候是很容易的,但自己做是很難的。你在跟別人表達否定的時候,很多時候你的確沒有針對他這個人,但被否定的人就是會覺得你在否定他這個人。

對事不對人是很難的一個狀態。

事情就是人做出來的啊,你否定了別人的事,怎麼能說沒有否定他這個人呢?事和人是連在一起的。

你否定了孩子的成績,就是否定了他這個人。

你否定了老公的回家時間,就是否定了他這個人。

你否定了老婆的家務,就是否定了她這個人。

有個人跟你說「我只是否定你的體重,但我還是喜歡你這個人」,你試試什麼感覺?

俗語「打狗要看主人」這句話就很有趣。否定的是狗,為什麼還要看主人呢?否定狗,主人就是會被一起否定啊。

可還是有很多爸爸媽媽喜歡說「媽媽(/爸爸)雖然對你發脾氣,但媽媽(/爸爸)是愛你的」。

這句話最大的好處就是安慰自己,維護形象。說這話的人無法接受內心深處「此刻我不愛你」的自己,所以要掩飾下,偽裝下。好繼續維持自己是個有愛的父母的形象。

這其實很殘忍:

你否定了人家,還要人家覺得你很有愛。

2

這種爸爸媽媽也挺可憐的。

可憐之處在於,他們潛意識裡對自己的要求是「我要一直愛孩子」。分解一下就是:

我對自己的要求是,要在所有時候都愛孩子。

我對自己的要求是,要在所有事情上都愛孩子。

被意識化的時候,你可能會覺得這樣好有壓力。這是潛意識裡的限制性信念,他們可能意識不到。但意識不到不代表不在踐行。

證據就是:

當他們不能陪孩子的時候,想起來就會內疚。比如說因經常加班、外地工作等現實原因不能常陪在孩子身邊。

即使在身邊陪著,有時候也會責怪自己陪孩子不夠專註、不夠耐心,責怪自己對孩子的世界沒有興趣。

有時候對孩子的行為感到特別生氣,會忍不住打、罵、說教、不理他,甚至想把他塞回肚子里去。然後又自責自己這樣不對,太殘忍。

每一次自責,他們都在說:「我此刻不能允許,我居然不愛孩子」

對自己的要求就是:「此刻,我應該好好愛孩子」

請問:你哪一刻不愛的時候,不自責呢?你哪件事上不愛的時候,不自責呢?

你所有的自責,都在說我應該愛。連起來就是,你要求自己在每一刻、對每一件事都要愛。

當然你不是所有時候都自責,因為你不自責的那些時候,你感覺你已經完成了愛。

沒有父母能做到所有時候都一直愛孩子。但理想化了自己的父母,是可憐的。他們對自己真的十分苛刻,要求自己所有時候都一直愛。

你要學會的,就是原諒自己的有限性。並教會孩子:

我們愛你,但不是所有時候都愛你。

3

那些因為不被愛而感覺到憤怒的時候,也是如此。

當你在關係里因感覺到不被愛而生氣、傷心,其實你潛意識裡對對方的要求就是:你要絕對愛我。分解開來就是:

凡是我在乎的所有時候,你都要來愛我。

凡是我在乎的所有事情,你都要來愛我。

每當你需要陪伴的時候,他不在,你就會很失望。

每當你需要支持的時候,他沒有,你就會很生氣。

每當你需要他的時候,你希望他都是像超人一樣,因為被召喚而及時出現的。

有期待很正常,人人都會對美好有嚮往。

但是如果你的期待落空的時候,你很難接受,那麼你對對方的要求就是,必須要實現你的期待。就像買彩票,你不期待必須要實現,沒中獎你就不難過。

人之所以無法區分事情和人,在某件自己在乎的事上被否定了會感覺到生氣,就是因為他對對方的要求是希望這件事也是被對方所接納的,被愛的。

你每一次生氣都在說:

這件事你應該接納我,這一刻你應該愛我。

有人會說,我不要求他所有時候都陪我,我只希望他能偶爾陪我。我不需要他接納我的全部,我只需要他接納我的這個就可以了。

是的,你不需要他所有時候都陪你,的確是挺煩的,你只需要你每次需要的時候他來陪你就可以了。可這對他來說,就是隨時待命,就是所有時候都在陪你了。

你可以問自己:

哪件你在乎的事,是可以被否定而你能接受的呢?何時你需要的時候,他不在而你能理解並坦然接受的呢?

如果沒有的話,那你的要求就是:

所有時候,所有事情,都要愛我。

4

很抱歉的是,沒有人會一直愛你,沒有人會在所有事上都愛你。

同樣你也是,你也沒有辦法做到完全愛一個人。

我們總以為愛是永恆的,不變的。實際上愛並不是我們從文學中學習的那樣,永恆不變,只是人類一個美好的想像。

愛是變化的,是碎片的。

愛是一個點。愛在有的時候發生,有的事情上發生。愛在另外一些時候就會沒有,在另外一些事上就沒有。

你跟孩子的關係中,

當你因為作業而責怪他,此時此刻,你就是更愛作業而非更愛他。

當作業與孩子產生衝突的時候,你會對孩子憤怒而不會對作業憤怒,因為此刻你就是更在乎作業,而非更在乎孩子。

更愛孩子的家長,就會先照顧到孩子的感受,在他不會受傷的基礎上討論作業。因為孩子比作業重要。

你想午休而被孩子打擾,你很憤怒。此刻你就是更愛自己的午休,而不是更愛孩子。

伴侶關係也是如此。

你因為地板問題跟伴侶大吵,你此刻就是更在乎地板而不是伴侶,那他此刻就是不被你愛了。

通常事情和人是沒有衝突的,所以你都愛。但當你在乎的事情和人產生衝突的那一刻,你選哪個就很有趣了。

當你在維護事情,你就是更愛事情,而非愛他。

這是人類正常的現象。

作為人,我們就是會有自己的喜愛風格,就是有自己想操控的事情,就是希望世界按照自己渴望的樣子發生,這是人類活著的本能和意義所在。

當對方不能符合我們期待的時候,我們那一刻就是更愛自己,而非更愛對方。

就是希望對方能改變,配合自己,而非如他所是。

5

當你不被滿足的時刻,你就是不想愛他。當他不被滿足的時刻,他就是不想愛你。

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規律就是如此。

情感是怎麼發生的?

拋開一切偉大來說,情感就是滿足感。

「無條件的愛」之所以很扯就在這裡,對方做了惹你生氣的事,你還依然愛一個我看看。完全不顧及發出愛的人也有正常的情感需求,也有自己的喜好。

我們愛一個人,一定是因為他身上有值得我們愛的東西。

或者是他很可愛很優秀,或者是能給我們某種滿足,或者是他有某種價值。你可以思考下:

當你愛一個人的時候,那一刻,你是愛他的什麼呢?

不要說什麼愛他這個人。人是點組成的,是由人的特徵、做的事組成的。一定是這個人的某個特徵或做的某些事,此刻讓你覺得了滿足。

這個你喜歡的點被你不喜歡的點衝擊掉的那一刻,你就不愛他了。

你覺得不好聽,太赤裸。我們就換個詞:

愛只在當下。

當下舒服了就愛,不舒服就不愛。

不舒服的時候硬要去做看起來像愛的行為,那個叫責任。

對方感受到的不是你愛我,而是你對我有責任,這時候依然感覺不到愛的流動的。

6

人跟人之間的狀態,就是三種狀態的疊加:

愛你的時候

無感的時候

恨你的時候

當我自己狀態好的時候,我想去愛你。

當我自己有痛苦的時候,我會忍不住恨你。

當我沉浸在與你無關的事里的時候,我對你無感。

所以不必介意,此刻,你就是不愛他。不愛你的孩子,不愛你的伴侶,不愛你的父母。

此刻,他做了你討厭的事,沒有如你所願,大方承認就好,此刻你就是不愛他,甚至恨他。

不過這不影響你下一刻你還是愛他,不影響別的事情上你還是愛他。

當你的伴侶、父母、孩子在此刻,此事,不愛你的時候,也不必過於驚慌。此刻的不愛你,不代表永遠不愛你。這裡的不愛你,不代表其他地方不愛你。

他可能永遠沒有足夠的時間陪你,不代表他沒有足夠的錢供你花。他可能永遠沒有能力給你認可,不代表不會照顧你的生活。

愛只是一個點,有的地方愛,有的地方不愛。有的時候愛,有的時候不愛。沒有人會一直愛你,但你會經常被愛。

這不正是愛的偉大之處嗎?

有人愛的時候,接受並享受他的愛。沒人愛的時候,學會獨立並愛自己。

薦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周國平 的精彩文章:

中國男人為什麼很難愛上女人的靈魂和才華?
一個人管住嘴,便能控制自己的人生

TAG:周國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