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武術不傳之秘-發力

武術不傳之秘-發力

發力是武術的關鍵,不會發力,學什麼都是沒有用的。一直以來,武林人士都將發力作為千金之秘珍藏,不肯輕示於人,即使言及,也大都講的縮首縮尾、躲躲閃閃;或文字內容拗澀玄奇,令人如墜雲霧,或不系統,或誇大其辭等等,皆反映了中華武學之精奧只掌握在少數人的手裡,並未得到全面推廣、普及傳授。殊不知,「武學」即「科學」,作為發力的原理,現代科學均能解釋、均能運用,只要科學地解述、傳授和學習,所有的東西都能伸手可及。當然人體與現代科技產物的特性都各有不同,雖然它們都遵循了相同的大道,但作為人體,它的發力還是有著自己的特點和特定的要求的,它還是需要您去進行一番苦練、體認和感悟的,它有著一整套訓練方法和訓練程序。要想練出各種各樣、各個層次、多重複合的力,這些都馬虎不得。所以,對於內勁內力,我們要從科學的角度去看清、看透並看淡它,但從修鍊、從證的角度出發,又得認真嚴謹、慎重地對待它。

力分僵力和活力,僵力指的是一個人後天勞作形成的笨力,比如一個人能提起、扛起或抓起超出他體重許多的物體時,人們便會說他很有力,這種力,便是僵力、笨力,這種力在技擊中是發揮不了什麼作用的。又比如一個人,他一拳擊倒了一個體重與他相仿或體重超他許多的壯漢時,人們也會說他很有力,這種力,便是活力、爆發力,在技擊中,這種力一直占著主角的地位。

在武技中,僵力是絕對不允許的,只有活力才能存在,只不過這活力又分有高低的層次,內外的區別,施發的形式以及內在本質的不同,這就是武術界習慣性稱呼的外門功夫與內家拳法的發力。所說的外門功夫,如現行的散打、截拳道、泰拳、空手道、跆拳道、拳擊,以及大部分少林武功和眾多的中國民間功夫等,外門功夫的發力講究肌肉運動,強調肌肉力量的瞬間爆發及扭腰蹬腿送肩彈肘的腰馬合一力,也有一些非常有限的局部對掙力。這類武技的練習者,大多是用重器物來訓練四肢身體的力量,所以,他們看上去幾乎個個都身體強健、肌肉發達、筋肉漲露,大個子無不魁梧偉岸,小個子也都個個精悍粗壯,他們練到一定的程度,速度都很快、力量也很足,行動敏快而矯捷,反應迅速、攻勢兇猛。

而至於內家功夫,如形意、心意、太極、八卦、通背等均屬於內門,內家功夫的發力講究整體勁力,四肢百骸通連一貫,強調筋骨關節的運動及力量;對於肌肉的力量,內家武技也十分重視,肌肉作為發力重要部分,對於它的工作形式、訓練方式、內在機理實質的研究,內家武技研究的深度是外門功夫所無法比擬的。它將人體分成大三節與小三節,大三節指的是頭部為梢節,身軀及上肢為中節,下肢為根節,小三節指的是大三節的每一個部分之中,又都分有三節,以頭部而言:天庭至印堂為梢,鼻至人中為中,下頜為根;以身軀而言:頸部為梢,胸部為中,臍至小腹為根;以上肢而言,手為梢,肘為中,肩為根;以下肢而言:足為梢,膝為中,胯為根;

總之,人的一身,處處都有三節。在發力時,需遵循梢起、中隨、根催撞的要求去進行,整體通連,一貫而出(有些習內家拳術者,言此種發力法為真正高手所不取,其理由是此種方法很難使整體之力貫注於一點發出,而應該根節催中節,中節催梢節,再由梢節發出,而且其認為武諺有云:「打法定要先上身」,講的就是要根節先動。其實,根節先動是無法應用於真正實戰的,你的進攻武器還未發出,身體便已做出動作,這不明顯告訴對方你將要做的動作嗎?這種打法太慢,「千招千解,唯快無解」,速度可是一等一的大事呀,而且,在整體通連、全身一貫的狀態下,以梢起、中隨、根催撞的發法打出巨大整體內勁易如反掌。至於「打法定要先上身」則指的是要佔敵先機,力一定要比敵人快,要先敵人而動,要搶進去,逼進去,吃進對方的身體,這樣才能打透,打得絕,打得遠,打得狠,千萬不能將「先上身」誤解為「身先上」)。

在對敵時,身體各部環節都要保持一定的綳張力,全體要振動勃然,不可鬆懈,架子不能渙散,作為一個內家好手而言,散架就意味著失敗。內家拳功夫分為明勁、暗勁、化勁這三步功夫,三個層次(又稱剛勁、柔勁、化勁),在修習上,先由局部通連,再進到身體通連,然後才是整體通連,全身一貫。在整體通連力獲取之後,再配合步法以及具體技法修成如螺旋力、滲透力、三角力、抖彈力、抽打力、衝撞力、拋彈力、崩炸力等諸多上乘之力。內家拳在進入發力訓練之前,都無一例外地要進行樁功的訓練,這是內家拳技的一個特殊之處。因為通過樁功的修習,周身散亂的部分得到有效的協調統一,整理順暢,使周身上下團結一體,所有各部都在為發力做準備,為發力而努力,同時,樁架本身即是一個好的實戰式,好的發力式,所以,樁功的修習就顯得十分重要(通過教學實踐證明,武學樁法完全可以和發力訓練進行同步修習,而且每次只需實實在在地站二、三十分鐘即可)。內家拳在打法上,有以靜制動、犯則立仆、後發先至、乘勁趕打等特點,而且在進攻時,有時一進手即將對方控住,在對方茫然無措時,將對方擊毀;有時則直接欺身而入,吃進對手體內,將猶如山崩海嘯、摧枯拉朽般的勁力如暴風驟雨一般地傾泄於對手身上,徹底摧毀對方的肉體、精神和意志。

內家拳技也用重物訓練力量,但它與外門功夫不同,外門功夫的重物大多為杠鈴、啞鈴、拉力器等,以增加肌肉,長肌力,壯四肢為目的;而內門功夫則以揉重球、抖大桿、甩重包等進行訓練,以強筋骨、長勁力、強健身軀四肢百骸為目的,同時也是一種檢測功力的手段。另外還通過暗勁操手、揉搓、抖丹田等徒手操功來增進絞纏、擰裹、挑插、拍劈等勁力,以及循環不斷,生生不息的連綿勁力。內家拳手們由於練功時各自的著意點各有不同,以及各自層次高低的不同,所以,有的內家拳人看上去精神飽滿、聲若洪鐘、身強體健、邁步如風;而有的則看上去有如婦人、書生一般,但動起手來卻猶如一隻猛虎,目射精光,威猛凜凜,全沒了柔弱之態,令人望而生畏。這種人已功練入髓,神光內蘊,勁力內含,鋒芒內斂,武氣內收,已達化勁高階,任何人都無法想像,在這樣一個柔弱的外表裡面,竟蘊含著如此巨大的能量,竟能在瞬間便猶如金鋼一般的堅硬,這便是內家武技的特別之處。

那麼,它們兩家究竟誰更先進呢?雖然它們的特點都已經大概的介紹了一遍,但我估計朋友們的內心肯定還存有著不少疑問,比如內外家各自的發力效果都怎樣呢?外家功夫看上去好象比較簡單易學一些,而內家拳則好象複雜了一些,感覺內容太深奧了,而且練習內家是不是能再練杠鈴等器械呢?關於這些問題,我覺得很有代表性,下面,我就針對它們進行講解。

首先,內家拳法並不複雜,也不深奧,更不會難以理解和難以練習,對內家拳的學習產生誤解,只不過是朋友們被自己的一種外觀感覺所迷惑了。讓我先從兩家功夫各自發力的優缺點對比說起吧:兩家功夫發力的目的都相同,都是以致勝為目的,它們都很有份量,打到身上任誰都不好受。但由於兩家功夫的發力方式、內在本質不同,所以就有必要研究一下它們之間層次高低的問題,實際運用有效率的對比,以及擊打效果的對比。

先談層次的問題,我們以雙方的拳法來進行剖析:在內家拳技中,有一種說法是「拳術」是取「圈」之音而來,因為圈代表圓,而圓又是內家拳技的根本,所以,便將武藝稱之為「拳(圈)術」。當然,至於「拳術」這個名稱的由來眾說紛紜,是不是由此而來的問題不在我今天的論述範圍,但由此可見,一個圓字,在內家拳術中,可是重之又重。太極離不開圓,八卦離不開圓,通背、劈掛也離不開圓,就連「直中言」的形意拳,通過研練,你也會發現,它其實也脫不開圓的範疇,「直」只是一種外觀的感覺,而內質,卻仍是生生不息、連綿不絕的圓。

而外門功夫則不同,它絕大多數直來直去,除了極個別的一兩種本身就在走弧形的拳法會走圓之外,其它的便再也見不到圓的影子(其實就是走弧形的拳,它走的也不是完整意義的圓)。咱們以直拳為例來分析:外門功夫的直拳在發力時,前手直拳往往勁力不足,重拳多在後手,發力時身體先放鬆,然後猛然一緊,將拳力發出,拳循原路收回,並放鬆。如果是打前手直拳,一般都是扭腰、送肩、彈肘,再配合一個前刺步簡單的衝力;如果是後手拳,會加上蹬腿動作,並且有的會儘力把上身前栽,也有的會在擊發時將前臂旋轉以增加力道。但若以內家拳發力的眼光來看,則會認為這種發力,連內家三步功夫、三個層次中第一個層次——明勁中的第一步「尺勁」都不如。為什麼呢?第一,作為直拳,內家拳的前手、後手的份量都十分大,每一擊都具有無比的殺傷力。其次,內家拳發拳時也講究松—緊—松,但都是在間架不散、勁力微綳、力量拉拔的前提下完成的。而外門不講究這一點,所以,往往架子較散,收拳以後連接轉換變化出擊,都不能很順暢地完成,切換不快、不靈,很顯浮躁。第三,直拳循直線打出,將肘打直,再循原路收回,這種路線極不科學,且不言將肘打直對肘關節的傷害性(這在內家拳是絕不允許的,這種稱之為呆直之力,也叫「脫肘截拳」,為拳術大忌),僅就循原路收回這一條,即可將相互間的優劣一目了然,拳打至極限,要硬生生地把力收住,與往前強大的力對著干,這種走法造成了:一、打擊力不完全;二、無透力;三、無順勁借勢之力;四、身體之力無法全部加上;五、連綿攻擊形成自我障礙;六、較易形成純前臂彈擊之力,而且還容易勁力走偏。

而內家拳在發力時或循圓切線打出,或循一個極小極小的略呈圓弧的拋物線打出,在發力到位時,拳順勢略往下、往後、往回,呈一個圓弧收回,這樣打一來省力、省時;二來自然形成了循環不斷的連綿勁力;三來可以利用這種回收之勢的自然慣性打出連擊,力量更大,而且打擊力完全注入敵體,滲透性極強,整體力十分順暢的就能到位。再加上內家拳的多重複合之力,也是其它拳技無法比擬的。仍以直拳為例,就說前手直拳,一般拳技在打前手直拳時,僅僅只是腿蹬、擰腰、後手對掙、探肩、彈肘、旋臂這六個步驟的協調統一發力(即腰馬合一之力,但缺乏整體連通性,只是簡單的複合疊加),而內家拳技則具備前臂螺旋擰絞、肘力、振肩、後手回掙、異側軀膀對掙、脊柱拋彈、身軀略呈斜縱向螺旋爭發、栽膀、胯力(斜縱向螺旋爭發顫胯,圓切線彈胯、勒胯)、腿、膝、踝螺旋傳力、龜尾力(即臀力、尾閭勁)再加上拳到位時拳腕向下一屈的抖腕力等共十餘個層次的貫穿連通、整體瞬爆,由此可以想像,以兩個相同體格、素質相仿的拳手,以這兩種發力的方式各打出一拳,誰優誰劣,應當是無需多言。

另外,還有一個配步發力、螺旋勁力、寸力擊發這幾個問題需要講解一下,先說配步,仍以前手直拳為例,一般拳技配前刺步都只借到了它的一個前沖勢的簡單衝力,而內家拳技則不然,它不僅借到前沖之力,還借到了它的剎車之力(即前腳猛搓地面止住沖性,但上半身仍有慣性,而且腳剎住時的回彈力由膝胯傳導至上半身,所以,更加增進打擊力,現今大成拳常講的「體重加慣性」即指此種)。再說螺旋勁力,外門功夫是不具備此種勁力的,它的腰部,僅是一種平面扭轉,沒有擰絞纏絲,蹬腿,也僅就是把腿一蹬而已,根本沒有螺旋,身、肩、胯則更不用多提,至於擰絞前臂,也是形同虛設,雖能產生一定的力量,但仍絲毫產生不了螺旋鑽透力。內家拳的前臂螺旋,是在將近打擊目標時的驟然而為,而且螺旋要爭發,也就是前臂不能完全順著一起轉,要略對掙。擰絞擰絞,全順過來,哪來的擰勁?絞勁?螺旋鑽透力?

最後談寸力擊發的問題:在外門功夫中,也有講寸勁的,只不過這些寸勁都無法實用,因為寸勁不能只是手上的功夫,它是身法、步法、手法、全身各部、周身整體、寸力同發的表現,外門功夫在這些方面都不具備,達不到要求,又何來寸力?它所謂的寸力,其實都局限於手腕部的一抖,但可惜均都一抖出便挺直,根本無抖擻之力,身子或僅往下一沉,或利用一個短暫的身體失重之力打出「寸力」,此力僵呆之極,完全無法做到在運動之中隨意運用,隨意起手,任意擊打,更別提寸力連擊了,其所演示的威力表演,只不過利用了力學原理、擊物技巧及利用拳鋒骨節的硬度來完成,無高層次實用價值。至於擊打效果,更是無法同日而語,外門功夫在運動中發力,都容易被對手領化,封逼,借勁而打,無突發性、柔化性、無寸勁連綿,也無半途換勁的功能,較呆板、不易變化,如果在定位中測試力量,則一般是做好準備後,再憋足了勁,然後才猛力一擊。而內家拳則不同,它講究四烹八炸、講究沾粘力,講究一觸即發,周身各部俱可發力,如果在定位中測力,大多都是隨意一站,不做特別準備,便隨意發力,而且要達到勁力雄渾,一切符合內家發力的要求。

但大多數還都是比較注重運動中練習,在運動中,在身體順暢以及不順暢狀態下訓練各種發力,也同樣要求都打出內家發力的功效。從這點上,我想朋友們應該不用我說它們誰更先進一些了吧(筆者曾做過試驗,以一習泰拳自由搏擊手與筆者一弟子周某進行擊靶測力,搏擊手實作式站好,後手大幅後拉蓄力,同時身體也一併後拉蓄勢,接著,猛吸一口氣擊出,顯示:280磅;周某亦站好實作式,隨意快速,如同實戰一般打出前手拳,顯示:260磅,雖較搏擊手少了20磅,但兩者之優劣,一目了然。接下來,雙方進行擊腳靶測力,受力者將腳靶套手臂上,雙方均進行拳打,搏擊手力量大、撞擊力強,但無穿透力,周某則每一種拳法均成點狀射透,以至於受力者到最後,因手臂疼痛而不願持靶。拳打之後,又進行腿力測試,雙方邊腿均有穿透,側踹均腳到人翻,由於搏擊手無小腿法,故本門的腿法特色無法對比測試,甚為遺憾。此項測完,又進行了拳法連擊測試,搏擊手拳法之連擊根本不行,勉強為之,最多五拳便罷,且步法散亂、身架不穩,身體中線要害全部暴露不管,只顧雙拳揮舞,周某則順暢自然,而且越打越重,越打越快,越打越密,這是因為利用了圓順慣性力。當時的測試是在河南中華武院進行的,其實測試的內容還有對抗實戰,無護具裸拳、近於真斗,以及械鬥和徒手及持械一對二、對三群戰測試等內容,實踐證明,於理、於打,內家拳技都是無與倫比的高層武學)。

關於杠、啞鈴,作為修習內家者,也是可以練的,但不是開始,要等對內家拳有了體認,有了基礎之後,在老師的指導下才可以練,因為一個人的本力越大,質量越重,如果被調動起來,則所發之力也會更大,一個人的笨力多一些、大一些並不可怕,關鍵在於會不會將它轉化。

至於其它的問題,比如兩家的打法、養生功能、氣質問題、擂台運用、街頭打鬥等等問題,因不屬於本文範圍,故不論述,容日後再行講解。

附:內家外家其實並不區分,因兩家目的相同,都為了強身健體,抗擊外侮,自衛懲惡,若有區分,只在於它們修為層次的高低。清朝時期的黃百家隨王征南習內家拳後,依其所傳,著《內家拳法》,根據此書而言,內家拳法是武當派拳法在少林拳基礎上發展而成。在民國初,有人將太極、八卦、形意合稱為內家,呼之為「武當派」。1928年成立的南京中央國術館,曾一度依這種民俗分類和稱謂,將該館教學內容分為武當門和少林門,沿襲將太極、八卦、形意「歸入武當門」,其它拳技歸入少林門的分類法。時至今日,民俗的分類已將凡講究陰陽開合,力發周身整體,圓彈驚抖,講究脊柱運動等附合內勁內力要求的拳法統一稱之為內家拳,依此俗稱,所以本文便沿用了內家外家的稱謂。

上武得道,平天下;中武入喆,安身心;下武精技,防侵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術園地 的精彩文章:

形意拳八字功
形意拳實戰技法胯打和肘打

TAG:武術園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