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星雲大師:克服這八個要點,成為更優秀的學佛青年!

星雲大師:克服這八個要點,成為更優秀的學佛青年!

東台市觀音禪寺

祈願:正法久住,法輪常轉!

在廣大的學佛青年群體中,有哪一些需要克服的問題要點呢?以此,讓學佛青年們變的更加優秀,未來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讓我們來看看星雲大師是怎麼說的。

不耐煩而無恆

有的青年住在一個地方太久了就不耐煩,讀書讀太久了就不耐煩,工作時間太久了也不耐煩。

不耐煩幾乎已成為今日青年們普遍的通病。

現在的青年已經缺乏古人安止於一處的定力,身心浮動,好比滾動的石頭,是無法長出苔蘚,成為堅固不移的磐石。

不耐煩是什麼毛病呢?就是「無恆病」。

俗話說:「有恆為成功之本。」無論做什麼事,沒有恆心,休想把事情做好,求學也不易有成。

古人為了功名成就,十年寒窗用功夫。漢朝董仲舒,青年時代,立志向學,三年不窺園,終於成為一代名儒學者;

晉朝王羲之,臨池磨硯,寫完一缸水,終於成為曠古書法大家。

再看看我們佛教,有恆而成功的例子,更是不勝枚舉:

有名的敦煌石刻,是經過多少朝代,上千上萬藝術家們,窮盡一生的智能與生命,而完成的驚天地、泣鬼神的奇偉傑作,其技巧之精美,真是巧奪天工,無與倫比。

如果沒有這些藝術家耐煩雕刻,今日哪裡有這麼偉大的藝術品留傳於後世?有恆對於成功立業實在是太重要了。

不落實而幻想

有的青年們往往充滿熱情,但不夠冷靜;容易衝動,不夠踏實。普遍流於虛浮不切實際。

不落實,彷彿建築房子,地基不夠鞏固,稍微地震就倒塌了。

好比堆砌石壁,工程不夠堅固,大水來了就崩垮了,所以大家就要辛苦出坡搶救。

青年們可貴的地方是富有理想,但是有理想更要腳踏實地去力行,否則建築在海市蜃樓的理想,就變成「幻想病」了。

過去有些青年常常對我說:」我將來要辦佛教大學,辦佛教醫院。」

現在也有些青年說:」我將來要建圖書館,建講堂。」

滿腔的抱負理想,可是沒有踏實去做。甚至別人興建好的醫院、圖書館、講堂,請他去協助發揮,青年們往往缺乏熱忱,推託不前。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多做少說,才是求學辦道的要訣。

不回頭而任性

青年們像初升的太陽,充滿朝氣,富有衝勁。但是青年有一個通病,就是一味向前沖、向前撞,甚至走上歧途,也不知回頭。

前面已經是牆壁也不管,撞得鼻青眼腫也不知停止。

你告訴他:「這樣不行、那樣不好。」

可是青年就是不願意回頭,他們的理由是「好馬不吃回頭草」,以為回頭就是沒有光彩的事,所以一意孤行,任性到底。

我們的人生也像插秧一樣,要知道退步回頭,知道退步回頭的人生才會圓滿。

好比騎馬走到懸崖峭壁,如果不知道勒緊韁繩,回頭是岸,必定會跌得粉身碎骨。

知道回頭的人生才有葯可救,知道回頭的人生是至珍至貴的。

這種頑強任性、不知道回頭的毛病要用什麼葯來治療呢?要用佛法的隨緣、隨喜、隨眾來醫治。

除個人的意見,隨順大眾,以大眾利益為前題,對善知識的指示,要能依教奉行。

就像上了軌道的火車,才能跑得迅速,到達目標。

不認錯而執著

青年人最大的毛病莫過於不肯認錯,對於自己的過錯,不僅沒有勇氣承認,而且還執著。

譬如吩咐的事情沒有做好,你糾正他,青年就推說「別人沒有講清楚」,或者推託「時間不夠充分,來不及做好」。

為什麼不肯認錯呢?是我執在作祟。執著自己最好、最對,犯了「執著病」。

常人總有一種習慣:看得見別人身後的影子,卻看不見自己身後的影子。

對別人的缺點瞭若指掌,對自己的疵弊卻執著護短。

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

像曾子那麼有道德的賢人,每天還兢兢業業地,一而再、再而三的反省自己,自問我們是否也做到了。

先秦的廉頗將軍向藺相如負荊請罪的故事,為後世立下勇於認錯的楷模。

我們穿衣帶帽需要鏡子,修持也需要明鏡,要常行懺悔。

從佛法這面鏡子中,學習嚴以責己、寬以待人、學習認錯、不執著,做到古人承認往愆,不犯二過的美德。

對於善言漠不關心

《阿含經》說「非人」的情形,其中有一條是:「聞善言不著意。」

對自己的意見執著不放,但是對於好話卻漫不經心而不在意,普遍害了「無心」的毛病,對於善言漠不關心。

老師告訴他:」你們要把握少年時光,好好讀書!」

有的青年就在心中嘀咕:「嗯!老生常談!」

對於好話不僅不接受,甚至厭棄,豈不可悲?

聽到金玉良言應該喜歡,牢牢記住,把它吸收,付諸行為。

要用心聽話,聽好話,聞善言,長養信心,增加善行。

不立願而無志

有的青年懶洋洋的,做事提不起幹勁,打不起精神,讀書引發不起興趣。

這是什麼原因呢?就是因為沒有真正發願,沒有發願,所以就沒有力量。

菩薩在因地修行的時候,已經立下恢宏的大願。

像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藥師如來的十二大願,普賢菩薩的十大願,觀音菩薩的十二悲願……

佛菩薩發了願,好比學生訂了功課表,願力激發了慈悲心,就會產生無比的力量,逐一的去實現行慈濟眾的工作。

有願才有力量,以願心來莊嚴國土,普濟群倫。

同學們或許會說:「我們每天早晚課不是都唱四弘誓願嗎?願度眾生,願斷煩惱,願學法門,願成佛道,怎說我們不發願呢?」

我承認你們會唱,而且唱得非常好聽,但是你們不敢講啊,也沒有做啊!

你們真的有度無邊的眾生,斷無盡的煩惱,學無量的法門,成無上的佛果嗎?

不行慈而自私

有的青年們為什麼缺乏慈悲行呢?因為自私。自私而只想到自己,不想到別人。

自私只有自己,而沒有佛教、眾生。因為有「自我」為中心的念頭,無眾無教,所以慈悲興不起來。

我們來分析「我」字的構造,「我」旁邊為「戈」字,因為自私,人人為謀圖己利,所以就容易動干戈,有我就有糾紛。

佛教很偉大,佛法很了不起,佛陀開示我們三法印中說:「諸法無我」,早就為我們揭示了千古不變的真理,唯有去除自我,才能和平。

有些佛教徒,一個微笑,一句好話,有時都不願意布施給人。

所以我們要去除自私的觀念,常行慈悲。

不求深而膚淺

我和印順法師曾經討論有關青年們缺乏養深積厚的問題。

我對他說:「現在的青年,在佛學院讀了幾年書,就急急忙忙想回去寺廟當住持,沒有過去大叢林中求深求厚的精神。」

他對我說:「過去的人,生活艱難,要成為一位法師,非得經過十年以上的積養不可。

現在的人,生活太容易,太富裕了。學了幾年佛法,馬上成為法師,可以收徒弟,掌管寺院,受人供養了。

況且過去的佛學院少,要有成就,非得一番潛修不可,現在做法師容易,做住持也容易,為什麼要花十年以上的時間來學習呢?」

我們看一看:

「現在的佛學院如雨後春筍,為數不算少,而歷來畢業的人,更如過江之鯽,多不勝數,有幾個人有成就? 」

在高寒地帶的樹木,成長的非常緩慢,年輪非常的密集,所以質地很堅硬,為建屋造橋的好棟材。

將來要有成就,出人頭地,現在就需要培養這種積深的態度,做學問不比學技術,二、三年就技藝超倫。

但是學佛法二、三年了,還是沒有成就,因為佛法是人生的學問,是生生世世的大事。

菩薩尚有十地精進,何況我們?所以學佛法要下工夫,求深求厚,不能操之過急。

上面列舉了青年們的八個要點,尚有許許多多無法細數的點,不再贅敘。

一個醫生知道病人的疾病,並不是真正的目的,如何使病人百病消除,身體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知道了自己的毛病,就要用心去改正。

去除毛病的方法,就是把「不」字改為「要」字去努力:

「要耐煩、要落實、要回頭、要認錯、要著意、要發願、要行慈、要求深。」

以佛法這面鏡子來端正我們的舉止,以佛法做我們的導師,引導我們走向正確的方向。

我們身體上的毛病,只要對症下藥,容易治療,而精神上的毛病不容易根治。

佛法八萬四千個法門,就是最好的藥方,大家今後好好把握這劑良藥,檢討奮發,使自己成為真正健康的人。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台市觀音禪寺 的精彩文章:

真實故事 | 黃泉路上的剩飯!(看完再也不敢剩飯了)
廣欽老和尚:修行就是訓練做人做事的態度

TAG:東台市觀音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