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王安石因它們而失敗:皇帝權謀、用人不當、收買文人

王安石因它們而失敗:皇帝權謀、用人不當、收買文人

沒有資料證明宋朝「不會給馬釘蹄鐵(俗稱馬掌)」,只能說「馬掌」的作用在宋朝沒有被廣泛認同。同時,我們也不能得出「宋朝馬蹄鐵不流行」。馬蹄鐵在文獻中被稱為木澀、腳澀,馬驢騾牛等所用。

但有一點現在是一種共識:中原地區之外的中國少數民族聚居地區,使用馬蹄鐵要早於中原地區。而從東西方考慮看,歐洲在公元前就已經全套掌握了釘馬掌技術。

(1)中原政權對馬蹄鐵的好處認識較晚:關於馬掌出現時間一直沒有公論,只有某種說法被人認可多少

有些人認為:西漢《鹽鐵論》中的「革鞮」就是革制的馬掌。但也有學者並不認同,認為它只是護理蹄掌或治療蹄疾的一種方法,更有人認為它是一種供人騎馬時用得工具。

還有人說杜甫《送長孫九侍御赴武威判官》:「媳馬新鑿蹄,銀鞍被來好」等詩詞所說的「鑿蹄」就是「釘馬掌」,但有學者認為「鑿蹄、刻蹄、釘馬掌」是不同的。我國針對馬蹄時間久了容易磨損、馬蹄不護理容易因為太長而造成損傷等,從戰國時期就已經有了馬蹄護理——削蹄、刻蹄。

關於農業技術、交通工具方面的歷史研究學者,大部分人認為:鐵制馬掌出現在隋唐之後,但使用並不廣泛,從元代才開始普遍使用。

對於敦煌莫高窟302窟壁畫中的「福田經變」所體現的情形,一些人認為就是在「釘馬掌」,同樣也有學者認為那只是在護理馬蹄,作為「釘馬掌」的證據還不充分。一副展現並不完整的畫作,難以作為證據。

(2)宋朝不是打不過遼國,而失敗在自身「三冗」以及自身喪失對歷史的責任

長期看我的文章的朋友,應該知道,我對宋朝的批評主要集中在「澶淵之盟」之後。也即「幽雲十六州」屬於中原政權固有地區,在北宋前已經有了兩千多年的歷史,但「澶淵之盟」卻主動讓出。由此,就證明宋朝放棄了歷史責任,將主要精力放在維護統治上。對邊疆地區並不重視,也不在乎。

不要說一個「馬掌」,就是「戰馬多少」都不關宋亡責任。要知道,宋真宗時期戰馬數量已經達到了唐朝頂峰時期的戰馬數量,而且,宋太宗時期與遼國的戰爭中,在主要時間都是據主動地位,而是「臨門一腳」失敗。因此,宋朝的戰敗與戰馬無關,更與馬掌無關,而是與戰爭後勤和指揮有關。更重要的是,治國思想的失敗。

為了防止武將顛覆政權,宋朝前兩朝都採用了「重文輕武」的政策,宋真宗變為「重文抑武」,宋仁宗變為「重文辱武」造成大英雄狄青被害死。由此,為了拉攏文官、為了讓武將「丟棄尊嚴卻給榮華富貴保持忠心」,宋朝政府將財政收入的六七成都給了軍費。

久而久之,文官貪腐問題也給予縱容,最終導致宋朝精英有了「病態心理」。例如宋神宗打仗靠神棍徐禧、宋徽宗更是靠神棍抵抗金兵,同時宋徽宗身邊奸臣遍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坐古談今 的精彩文章:

左宗棠和李鴻章都是改革派,但二人的矛盾為何那麼大
李鴻章會成為民族英雄嗎?有這種趨勢

TAG:坐古談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