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趙匡胤在陳橋驛黃袍加身,是發動兵變篡奪帝位或是部下真的擁戴

趙匡胤在陳橋驛黃袍加身,是發動兵變篡奪帝位或是部下真的擁戴

湊著放假特意去了黃河邊的陳橋驛去參觀,來真實的了解一下歷史上的陳橋驛。到了之後,發現並沒有百度上的那麼完美,經歷了歲月的沉澱和打磨,已經有了歲月滄桑。現在的系馬槐已經枯死,即使已經化學處理過了,也一樣難以還原歷史,有的石碑上雕刻的字也已經模糊不清了,但大致能讀懂,牆上掛的畫還是比較清楚的。

其中石碑上寫道「後周顯德七年正月之初,陳橋這個小小的驛站里,發生了一件震動全國,長遠影響後世的大事件。三軍擁戴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為天子回戈東京,建立北宋,史稱陳橋兵變。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長河中,唐宋之間有兩個重大的歷史轉折點一是公元755年發生的安史之亂,一是陳橋兵變,前者的特點是社會由治到亂,無論是藩鎮割據,互相攻伐,百姓塗炭,或是五代十國政權更迭,翻鰲上餅,是以破壞國家統一為代價,弄得國無寧日,經濟文化凋敝,世人有難以再見太平之嘆,陳橋兵變則是由亂到治的大轉折,趙匡胤,趙普等人,汲取200餘年間戰亂不息的沉痛教訓,認識到興王易姓的關鍵是人心向背,因此,堅決摒棄了唐末五代以來,舊軍閥誘哄士兵,以搶掠殺擄為條件的奪權活動,制定了以長治久安為目的的治國方針。

回師開封之日,秋毫無犯,市不易肆,對後周皇室,官僚以禮相待,從而安定了人心,穩定了局勢,這一方針政策,不僅使北宋很快完成了統一大業,而且使經濟文化發展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高度。陳橋兵變,與唐末五代時期的其他病變,在形式上是相同的,而在兵變中,實行的政策,則根本不同,因此。正確認識,這一重大歷史事件,不能停留在形式上,看問題,必須由表及裡,從實際執行的不同政策上加以區別,才能認識這一事件的本質,發現這一事件深刻的歷史底蘊,故有人稱陳橋兵變為義舉,這是從歷史的治亂安危大局上發有發現問題,意義重大,還歷史以本來面目。」

還有牆上掛的畫其中寫到「前言: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從安史之亂到陳橋驛兵變,205年間,中原藩鎮割據,互相攻伐,朝代更替不休,國無寧日,經濟凋敝,人民飽受了戰亂的苦難,國家統一,發展生產,安居樂業,已成了人心思向,眾望所歸,這一歷史使命擺在面前,待人承擔,後周,名叫趙匡胤,英勇善戰,軍功卓著,深受周世宗器重和將士擁戴。公元959年,周立宗駕崩,年僅七歲的太子柴宗訓繼位,皇帝年幼,擔不起歷史重任,就是擁戴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做天子,於公元960年在這裡黃袍加身,做了大宋的開國皇帝,順應了歷史的發展。」

「結束語,陳橋驛兵變,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從此中原由亂到治,由分裂走向統一,歷史意義重大,宋太祖建立大宋之後,制定了長治久安的治國方針,穩定了局勢,先後平定了李筠,李重進的叛伐,征服了南唐,基本上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混戰局面,使百姓過上了安定生活,完成了歷史重任,宋太祖為了加固政權,把地方的軍權,用人權,財權都收歸中央,由皇帝親自掌握,進一步加強了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使宋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發展到一個新階段。」

又為什麼說這是歷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兵變呢?

事情是這樣的,這個「陳橋兵變」是發生在後周。因為周世宗柴榮駕崩了,只能是七歲的周恭帝柴宗訓繼位,但因為年齡過小,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與禁軍高級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掌握了軍權。

然而,宰相范質等人沒有辨別傳言中的契丹病將南下攻打周,所以便派趙匡胤去禦敵。這個時候,周的軍隊到了陳橋驛的時候,趙匡胤便於趙普等人密謀策劃,並發動了兵變,趙匡胤黃袍加上當上了皇帝。

於是趙匡胤便率軍回到開封,而京城的守將石守信、王審琦也開城門迎接。趙匡胤入城後,便脅迫周恭帝禪位,趙匡胤即位後該國號為宋。

那麼,為什麼說「陳橋兵變」是歷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兵變呢?一個是宋太祖趙匡胤就是憑藉了這次赫赫有名的「陳橋兵變」,幾乎是兵不血刃的就奪去了後周的江山,一句奠定了趙宋王朝三百多年的基業。另一個是雖然趙匡胤是通過兵變奪取的後周爭取,但並沒有留下篡周的罵名,反而是顯得被迫無奈,是被將士們把黃袍強行加在趙匡胤的身上。

在歷史上,每一代王朝的更替都是經過喋血宮門、伏屍遍野、烽煙四起的,然而這場兵變卻幾乎是兵不血刃,市不易肆的就取得了改朝換代的成功,更是創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個大王朝的奇蹟。所以這場「陳橋兵變」無疑是歷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兵變。

說起陳橋兵變還有一段故事。

據《梁書·寶志》記載,梁開平年間(公元907-911年),黃河翻滾,激浪從河底掀起一塊大匾似的古銅牌,銅牌上鬼斧神工地刻著:「有一真人在冀州,閉口張弓左右邊,子子孫孫萬萬年」。意即有一「弘」字派的河北人士將是真人轉世,真人的子孫為真命天子,將得天下。當時正值後梁朱溫滅唐朝不久,天下混亂,四方群雄角逐,問鼎中原。古銅牌問世後,牌詞立刻傳遍大江南北,牽動了許多豪門巨富之心,天下大家之子於是「皆連『弘』字,期以應之」。

其時,有一河北涿郡人士,名叫趙敬(即宋朝冀祖),為後梁時營、薊、涿三郡刺史。古銅牌出現之時,正巧喜得貴子,聞牌詞所云,故為子取名「弘殷」(即宋太祖之父,宣祖)子期求應證牌詞,果然「諱正當之」。

早在後梁時,有趙匡凝、匡明兄弟倆,分別任荊襄節度使與荊南留守。兄弟工人有奪天下之志,反梁失敗,逃蜀病亡。後梁建國十六年被後唐所滅,趙敬以身殉國,趙弘殷隻身脫逃,南行至洛陽郊外杜家莊。時遇大雪紛飛,地上積雪三尺不能行,趙弘殷於是立於杜家莊庄門之外避雪一夜。次日清晨杜莊主啟門觀雪,見一英偉少年立於庄門之外。少年身上衣裳單薄,臉上卻容光煥發,一派貴人之像,心中自生敬佩之情。於是,杜莊主請少年進庄入座,並延款飲食。得知少年隻身一人避難至此,於是留宿莊上,以賓客相待。

趙弘殷是一位知書達理之人,見老莊主如此盛情,便留居莊上,終日起早摸黑,任事勤謹,頗為杜莊主喜愛。其時,杜莊主的第四女杜氏年滿十六,尚未許人,於是招趙弘殷為第四女婿。趙弘殷與杜氏成婚後,居杜家莊外夾馬營,所居屋前有一古井,名曰「雙龍潭」,夫妻倆取雙龍潭水為飲,後來生了趙匡胤、趙匡義。據《宋史》記,宋太祖出生時「赤光繞室,異香經宿不散,體有金色,三日不變」。宋太宗趙匡義(後改名趙光義)出生時,「是夜,赤光上騰如火,間巷聞有異香」(《宋史·宋太宗本紀》)。

一日,潰兵逃至夾馬營,燒殺搶劫,無惡不作。其時趙弘殷出外謀業,只杜氏帶著幼小的趙匡胤和趙匡義在家,為避兵禍,杜氏用一擔籮筐挑著兄弟倆出夾馬營避難,途中遇隱士陳摶。陳摶見匡胤、匡義兄弟倆坐於籮筐之中,詳觀片刻後,仰天長歌曰:「莫道當今無天子,都將天子上擔挑」(《宋人軼事』彙編》)。

公元956年(後周景德三年),趙弘殷與趙卧匡胤分典禁兵,父子成為周太宗柴榮統一北方的得力助手。一日趙匡胤人南京高率廟,見廟堂卜的香案之上有一竹筒盛著竹杯茭,遂取下來卜佔一下自己將來的名位。古謂竹茭一俯一仰為聖茭。連佔數卦,自小校以上至節度使皆不應。趙匡胤甚為疑惑,無意之中負氣說道:「過此,則為天子乎?」一擲,果得聖茭。

其實,如果日後沒有陳橋驛兵變,宋太祖趙匡胤沒有登上皇帝的寶座,也就自然沒有什麼「雙龍潭雙龍出世,陳橋驛聖茭顯靈」了。

宋太祖趙匡胤在青年時期,曾在後漢大將郭威手下當過小軍官。公元951年(乾祐四年),郭威在澶州(河南濮陽)發動兵變,進軍開封,代漢建周。趙匡胤積極支持擁立郭威,因此被後周重用。郭威死後,其養子柴榮繼位,是為周世宗。為了防範武將擁兵自重奪取政權,周世宗提陞官職低微的趙匡胤為歸德軍節度使,並使之成為禁軍的高級將領。趙匡胤接受周世宗的旨令,從軍隊之中精選出一些精悍的壯士,編為殿前諸班,作為皇帝的宿衛親軍。

一次,周世宗率軍討伐契丹時,途中見到一塊神奇的古代木牌,木牌上刻著「點檢作天子」。於是,心生疑惑,對當時任禁軍最高職務的點檢張永德產生了猜忌,於是在臨死前將張永德罷免,晉陞殿前都指揮使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周世宗萬萬沒有想到奪取後周政權的正是這個新任的「點檢」。

趙匡胤自任殿前都點檢後,掌握了後周最重要的軍權,許多禁軍將領也都是趙匡胤的親信。周世宗一死,後周就沒有任何人的勢力可以同其抗衡了。五代時期誰有兵權,誰就有做皇帝的資本。在周世宗壯年突然病死所出現的那種「主少國疑」的動蕩氣氛中,趙匡胤奪取政權就勢在必然了。

參考資料:《宋史·宋太宗本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譚論古今 的精彩文章:

朱丹溪40歲棄科舉一心從醫終成金元四大家之一
凌遲在中國被徹底廢除是因他一句話,可惜現在很多人都不知道他

TAG:譚論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