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日本華僑史上「零」的突破——記日中藝術交流協會會長關藤清

日本華僑史上「零」的突破——記日中藝術交流協會會長關藤清

◆《人民日報海外版》日本月刊總編輯 蔣豐

日本華僑史上「零」的突破——記日中藝術交流協會會長關藤清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在日本,由華僑華人發起組成的中日兩國文化藝術交流的團體並不少見。這其中,關藤清擔任會長的日中藝術交流協會,成立的時間並不長,只能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但引人注目的是,這個協會輕名而重實,不僅在東京寸土寸金的六本木開設了日本第一家由中國人自主經營的畫廊「清藝術空間」,更無償為中國和日本的藝術家及藝術新銳舉辦了一場又一場展覽,在中日文化藝術交流大潮中激揚起一簇又一簇澎湃耀目的浪花。作為30多年來採訪了不知多少位旅日華僑華人的資深記者,我關心的重點依然是:身為一個中國人,他為什麼會來到日本?追本溯源,海外華僑華人所有的成就,都與當年出國的動機是分不開的。 採訪之前,記者已經了解到,他曾經從事過珠寶生意。顯然,這是一個閃耀著財富的光芒、在外人看來略顯繁華躁動的行業。這就更讓記者好奇:一位珠寶商怎麼會淡然閑雅地轉身進入藝術行業呢?坦率地說,當今中國社會有一些人「富」起來以後,不是用心去附庸風雅、追求風雅,而是刻意讓風雅附庸他臣服他。那麼,他走的是一條什麼路徑呢?

與眾不同的經歷

出生在瀋陽的關藤清和那個時代的許多中國青年一樣,也早早地接觸到了日本漫畫。正是充滿好奇的年齡,培養起一種興趣愛好是比較容易的事。然而,能夠把興趣愛好做成一份「事業」,卻是不易的。15歲的關藤清就已經展示出與眾不同的特質,率領小夥伴1995年創辦了漫畫社團——夢少年漫畫社,並發行同人雜誌。人生的每一步都會留下痕迹,成人後的他成為一名美術指導,也在此領域取得了傲人的成績。讓他頗為得意的是,後來他的一幅作品還在香港獲得大獎。這些變遷,成為他前進道路上的助跑器。2004年,他從瀋陽進入北京,從東北的中心進入全國文化的中心,尋求一個更大的舞台,讓自己與理想更近了一步。

在北京的這幾年間所經歷過的波折是難忘的,所承受的壓力是難以想像的,這段積累經驗的時期在他的記憶中留下筆墨濃重的點劃。他的音樂天賦被唱片公司老闆發掘,成為音樂人並發行了兩張唱片。記者猜想,這其中一定有個人的努力。當一個人肯於為自己喜歡的事情、追求的事業付出努力的時候,他距離成就與成功就近了一步。

思緒快速跳躍著的關藤清並不會停滯於此,他馬上給出自己另外的感受。他說,理性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灌唱片,聽起來很好聽,錄製的時候給你幾萬塊錢,發行起來,無論賺了多少錢都與你沒有關係了。搞音樂,常常有窮得吃不上飯的時候。理想可以挺著,但肚子卻是堅持不住的。這也逼著我在想:文化的道路,到底應該怎樣走?他在接下來的幾年裡經歷過幾份職業,不斷累積經驗和資本,掌握了網路市場營銷等技能,也給國內諸多明星大咖做過唱片的設計和包裝。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不停奔跑著的他接觸到了珠寶行業。他的經驗與特長開始慢慢在這個行業開花結果。幾年內,其獨具創意的產品成為市場上的寵兒,運營的公司迅速成長、發展壯大。從設計公司到唱片公司再到珠寶公司,記者能夠感受到他那種內心的追求——盡量多干一些行業,盡量多掌握一些技能,不斷地在交流與融合中拓展行業的深度與廣度,盡量儘早地闖出自己的新天地。

日本華僑史上「零」的突破——記日中藝術交流協會會長關藤清

在日本「爆行」以後

當手上有了一些積蓄以後,或者說當關藤清開始步入實業家的行列以後,內心中那份被捆綁的理想悄無聲息地掙脫了繩索。終於,在2013年,關藤清沒有「爆買」但做了「爆行」——一年之內四次來到日本,並且由此開啟了他持續幾年的「深度游」和「專題游」。用他自己的話說,那時是一個「瘋狂的旅行者」。他非常喜歡日本的寺院、神社,一路下來,不斷地感受到其中滲透著的中國古代文化元素,比較著、思索著兩國文化從古至今的交流、對抗與融合。與此同時,他還不斷地到日本各地的美術館參觀,一位又一位日本藝術家的個展以及聯展,撼動了他的心靈。就在這樣的旅程中,一條文化線索在他的腦海中越來越清晰:日本寺院、神社中有許多中國古代文化的遺痕,但如今日本的美術館中則很少有中國藝術家的展覽。古代中國文化與當代中國文化本來是血脈相承的,為什麼在日本出現了斷層?這個問號,伴隨著他在日本旅程的不斷延長,也變得越來越大了。

走過的每一步路,觸過的每一次懷,都不會是無意義的。這些寺社的「爆行經歷」,催動了兩種新生。一種是微觀的、具象的。2017年,關藤清在日本出版了一本名為「黑白寺社」的攝影作品集。另一種則則是宏大的、抽象的。那就是他對於日本藝術市場的一種構想。

思考是痛苦的,行動是果斷的。關藤清下決心進軍日本藝術品市場。當時,有人勸他在日本開一家餐館,有人建議他在日本開一家書店。此時的他正憑藉對藝術行業的熱愛活躍於藝術收藏界,他沒有採納朋友的建議,而是決定到日本去開一家畫廊,展覽中國和日本藝術家的作品,把中日藝術家推介出去。透過展覽,讓日本藝術界與中國藝術家有面對面交流的機會,深入了解並相互促進,帶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也讓古代中國文化與當代中國文化在日本有了一個新的鏈接點。用自己的行動,努力去解決一個延續的文化難題,這是一位中國商人的文化自覺,也是一位致力於中日兩國交流的華僑拳拳赤子心。

日本華僑史上「零」的突破——記日中藝術交流協會會長關藤清

清藝術空間的誕生及影響

就這樣,關藤清在2016年正式進軍日本。萬事開頭難,這裡面,有公司註冊的手續問題,也有「租房難」的問題。本來,畫廊計劃開到東京的銀座,但是那裡的日本房東不相信一個中國青年實業家真的能夠到日本來做藝術行業,他們非常擔心他支付不起高額的房租,不願意把房子租給他。這樣,不會輕易認輸的他又轉到東京六本木,他說:「我的畫廊一定要開在東京高檔、繁華、國際化的地段,這裡有著全日本最多元的文化樣貌和藝術氣息。中日藝術家的作品一定要在這裡展出。」2017年6月,法國畫廊巨頭的東京分畫廊「清藝術空間」空降六本木。在開業紀念展上一舉推出蓮羊、汪楚雄、任力翰、裴根、鄒洪元、張靜雅、孫碩、周鑫匯、許峰諸位中國優秀藝術家的作品,受到業界廣泛關注。在開幕致辭上,關藤清先生說道:清藝術空間的創立,旨在通過亞洲系當代藝術的呈現,來加深人們對都市、文化、歷史和相關社會領域的關注,以及對藝術創作的理解。通過藝術建立人與人之間的羈絆,促進當代藝術家在國際化領域的發展和影響。其後,清藝術空間推出了中國知名當代藝術家宋琨的《阿修羅凈界》展,該展覽是繼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舉辦之後的東京巡迴展,受到多家中國日本媒體的獨家報道。

從2017年至今,清藝術空間成功策劃、舉辦了蓮羊的《游心》展、趙澤倫的《大魚》展、劉玉書的《時間的痕迹》展、呂娟的《花雲》展、顧洛水的《如夢》展、許志峰的《執劍》展、羅思琦的《東京異國人的告白》攝影展、趙娜的《Animal Love》展、羅思琦的《24300km》攝影展等中國藝術家的個展,此外還有一行二禾三亭的設計聯展和生活創作於上海的德國籍藝術家crow的個展等,以及中日藝術家聯展《物化之際》、《此出彼處》、《四方視界》、丁子紅子個展《沉默之身,亦是真實。》、宮岡貴泉個展《二元之庭》、谷保玲奈個展《交雜與伸縮》、七菜乃個展《裸之神殿》、千千岩修個展《呼應》等。在這些展覽中,既滲透出無法割捨的東方情結,同時又有強烈的時代感和獨立性,展現了清藝術空間的自由、融合、創新的藝術理念。通過持續規律的展覽以及學術梳理研究,關藤清帶領清藝術空間成為了優秀藝術家自由發揮的平台,扶植培養藝術文化新生力量,最大限度的傳達藝術的魅力與可能性,以獨特的文化視角,助推東方精神和審美理念在全球化語境中的進一步傳承、振興與革新。清藝術空間連續兩屆參加了日本最大規模的藝術博覽會——ART FAIR TOKYO,作為一個國際化藝術空間的影響力日漸擴大。

日本華僑史上「零」的突破——記日中藝術交流協會會長關藤清

再多的商業成就也無法沖淡關藤清對於藝術創作的初心。2018年8月,非營利國際性團體日中藝術交流協會(JCA)在六本木誕生了。今年,他也將在自己的畫廊舉辦一次個人攝影展。

這是一個中國青年實業家在日本東京開業不到兩年的藝術空間,這是一個集中展示中國藝術家作品並提供交流場所的藝術空間,這是一個無償為中國新人藝術家提供作品展示機會的藝術空間。迄今為止,在日本華僑華人發展史上,還沒有人能夠做到這樣。也可以這樣講,關藤清先生在日本華僑華人史上做了一個「零的突破」,在中國人海外藝術發展史上譜寫了新的篇章。這其中,有他孜孜不倦的追求;這其中,有他堅忍不拔的精神;這其中,更有他深深地根植於中華文化的一種情懷。正因為這樣,記者因筆以記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日本通 的精彩文章:

櫸坂46成團3年來迎來了哪些新變化?
日本人也愛去的避暑勝地,快進來馬克一下

TAG:日本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