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長跑一開始跑第一的為什麼往往堅持不到最後?

長跑一開始跑第一的為什麼往往堅持不到最後?



  來源:「把科學帶回家」(ID:steamforkids)


  我想你一定有這樣的經驗,在跑1千米、8百米、越野,或者在觀看馬拉松選手比賽的時候,會發現一個奇特的現象:那些一開始就沖得很靠前的人,往往不能堅持到最後,而最後拿第一的人,一般一開始不是沖最前的。


  這個現象不僅適用於長跑,還適用於騎車等體育項目。這是因為第一名的選手經常厚積薄發嗎?保存實力當然很重要,但是這裡還有一個重要的物理因素。


  專業選手經常善用這種物理因素規劃跑步的團隊策略,幫助自己跑第一,甚至破紀錄哦!

  關鍵概念


  氣流牽引


  材料和操作


  幾個活人


  下載一些測速儀app,如測人運動速度的 Speedometer 55 GPS Speed & HUD,測風速的 Zephyrus Lite Wind Meter。


  你可以一個人跑,也可以和大家一起跑。


  在和大家一起跑的時候,嘗試跑在隊伍的頭部、中部和尾部,並在跑步時測算你的速度、風速,並把這些數據,再加上你的體重,輸入下面的網址里,就可以估算在隊伍不同的位置時你受到空氣阻力的影響了。


  www.exploratorium.edu/cycling/aerodynamics1.html



  在第一欄里分別輸入你的跑步速度(英里/小時)、風速(英里/小時)、你的體重(磅)、跑步場地的斜坡傾角,然後點擊「Calculate」,就能看到阻力(drag)的大致估算。

  原理


  跑步、騎車的時候,空氣阻力是限制速度的一個很大的障礙。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一個人的速度越快,受到的空氣阻力越大。在平地上,空氣阻力占自行車手運動時感知到的阻力的70-90%。


空氣阻力主要包括兩部分,一是壓差阻力 ,二是摩擦阻力。

空氣阻力主要包括兩部分,一是壓差阻力 ,二是摩擦阻力。


  壓差阻力是由於物體前後的壓力差而產生的阻力。迎風面積是影響壓差阻力的一個主要因素。此外,形狀也是影響壓差阻力的一個重要方面,不規則的形狀可能會造成前後方的巨大壓差阻力,而流線型則能夠很好地減少壓差阻力。


  至於和空氣產生的摩擦阻力嘛,運動員穿的特殊運動服則能減少摩擦。


  職業運動員們當然知道空氣阻力對比賽成績的影響,所以教練、運動員,還有工程們找到了許多提高空氣性能的方法。


  其中一個策略,叫做氣流牽引(drafting,或者slipstreaming)。



  氣流牽引指的是,幾個運動員前後較為緊密地排列,組成一個小團隊,利用空氣力學的原理取得優勢。這個小隊的專業術語叫做斜線陣,或者也叫梯形陣。


  但是在氣流牽引的過程中,第一個運動員總是犧牲品,因為TA所受的空氣阻力是最大的。但是僅犧牲一人,就可以讓整個斜線陣維持特定速度所付出的能量減少。


  其實,許多動物都懂氣流牽引的原理,會組隊前進減小阻力,比如一會兒排成一,一會兒拍成V的大雁,還有眼斑龍蝦(Panulirus argus)。



  因此,氣流牽引技術很適合需要和空氣阻力戰鬥的賽車、自行車賽、長跑、速滑等運動。當然,氣流牽引在不同的運動中演化出了不同的變式。


  耐克就曾經和新罕布希爾大學的空氣動力學家 Robby Ketchell 合作,設計出了一種特殊的斜線陣隊形。耐克的研究發現,對於跑步運動來說,最好的氣流牽引策略,是這種箭頭隊形。



  新罕布希爾大學的空氣動力學家 Robby Ketchell 發現,對於跑步運動來說,最好的氣流牽引策略,是這種箭頭隊形。


  @Wired


  西門子 PLM 軟體的空氣動力學工程師 Stephen Ferguson 和 Chris Beavis 經過計算機模擬估計,在耐克舉辦的 Nike『s Breaking2 比賽中,氣流牽引策略讓2016年奧運男子馬拉松金牌選手、肯亞長跑運動員埃魯德·基普喬格(Eliud Kipchoge)到達終點的時間加快了4分鐘。


  不過呢,從氣流牽引戰術的描述中你可以看出,沖在第一個擋風的選手肯定不是種子選手。種子選手往往躲在後面被隊友保護著。


  當然了,大家都是十年磨一劍,誰願意在上場的時候做這樣的炮灰呢。所以在傳統馬拉松里,出現了配速員(pacer)這種人設,他們的工作之一就是專業為後方的種子選手擋風。在到達終點之前,這些配速員往往就退出了。


配速員

配速員


  另外,馬拉松時運動員前方的配速車也有擋風的作用。



  當然,這也是為什麼,不是專業選手的你,一開始一個人傻乎乎地沖在前頭,吃了所有的風,最後耗盡了真氣無法衝刺。


  所以在下一次比賽的時候,建議你搭一下別人的便車,利用一下這個原理,一開始跑在別人後面,讓別人吃風,最後再蓄力衝刺。


  但是如果旁邊沒有人願意幫你吃風,你就只能自力更生了。有些人甚至把空氣力學利用到了極致,發展出了超人姿勢,看起來效果還不錯,但是我不建議你嘗試??(小編註:該姿勢具有潛在危險性,國際自行車聯盟於2000年禁用了該動作,同時其對於自行車架構的限制客觀上也不利於高個子選手舒服地使用該動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滅絕的外星文明或有助於拯救人類!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