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最高速度VS火力全開——一場兩代《壯志凌雲》主角機的虛幻之戰

最高速度VS火力全開——一場兩代《壯志凌雲》主角機的虛幻之戰

遲遲沒有消息的空戰大片《壯志凌雲(Top Gun)2》最近總算又有點了新消息,只不過除了確認該片將在2020年上映以外,該說的還是什麼都沒說,片方這種擠牙膏都擠不出來的飢餓營銷實在是讓人覺得不爽。而說起來,大名鼎鼎的《壯志凌雲(Top Gun)相信國內的很多影迷和航空迷們也肯定在高清正版片源中享受過了F-14「雄貓」戰鬥機帶來的視覺衝擊。按照此前放出的消息,雖然《壯志凌雲2》中主角仍然是阿湯哥扮演的「獨行俠(Maverick)」,但座機已經從F-14A換成了F/A-18F。那麼,如果讓兩個不同時空的獨行俠駕駛著各自的座機進行一場空戰,究竟誰能夠「獨」步長空?

最高速度VS火力全開——一場兩代《壯志凌雲》主角機的虛幻之戰

人氣太高的前任與不招人待見的繼任者

說起F-14A和F/A-18F,這兩者的差別實在是有點大。長期以來,在網路上「貓黨(F-14系列的粉絲)」和「蟲粉(F/A-18系列的粉絲)」一直吵得不可開交,但基本上都是前者以壓倒性的數量優勢戰勝後者——沒辦法,這兩架戰機的粉絲群體規模差別太大。導致這個差別首當其中的原因,自然是兩架戰機在「顏值」上的差別。F-14A因結合了可變後掠翼、升力體布局、雙垂尾等設計元素而在當時頗有一點科幻感,同時該機的曲線流暢而不失威武,從美學角度來說確實是充滿動能美感的設計。

最高速度VS火力全開——一場兩代《壯志凌雲》主角機的虛幻之戰

圖註:《壯志凌雲1》劇照

相比之下,F/A-18F看起來卻有點獃頭獃腦。F/A-18F繼承了F/A-18系列的基本布局,但在尺寸上比起F/A-18A/B/C/D更大,相比於其他中型戰鬥機倒更像一架重型戰鬥機。然而在具體設計上,F/A-18F寬大的邊條翼往往給熱以過於誇張的臃腫之感,而該機較小的機翼後掠角則容易給人一種機翼是硬插在機身上的感覺。F/A-18F的機身設計很流暢,不過其方形的進氣道與機身的曲線看上去有些格格不入。總體來說,F/A-18F在外形上說不上丑、可以認為算是中規中矩,但拼湊感比較嚴重,破壞了整體設計的美感。

最高速度VS火力全開——一場兩代《壯志凌雲》主角機的虛幻之戰

圖註:《壯志凌雲1》里的雄貓戰鬥機

而另一個導致兩架戰機人氣差別巨大的原因,在於兩機截然不同的飛行特性。對於飛行器,人類的態度和對待跑車一樣總希望它能速度快點。偏偏在這一方面,F/A-18F吃虧非常嚴重。F-14A的最大飛行速度達到2.38馬赫,平飛也能突破2馬赫,這在戰鬥機當中屬於很出色的水平。相比之下,F/A-18F最大飛行速度僅有1.8馬赫,很顯然兩者根本不是一個層級。雖然絕大多數「貓黨」根本就沒在現場見識過F-14A高速飛行時的雄姿,但即便是通過影視和遊戲中的體驗,也足以刺激腎上腺素的分泌。相比之下,F/A-18F就沒這麼招人喜歡了,該機「慢吞吞」的速度實在令人缺乏風馳電掣般的快感,甚至於在娛樂作品當中F/A-18F露臉的機會也不算多,可見是相當不受待見了。

設計風格迥異的兩種戰機

而之所以F-14A和F/A-18F在設計上存在如此巨大的差異,源於兩者不同的設計背景導致的技術路線差異。F-14A設計之初正值美蘇冷戰的高潮時期,當時蘇聯新一代的圖-22M轟炸機已經研製成功,該機能夠以2倍音速的飛行速度高速突防、並可以掛載兩枚重型超音速反艦導彈,對美國海軍的航母戰鬥群威脅極大。因此,對於當時的美國海軍來說,攔截蘇聯轟炸機和反艦導彈就成了當務之急,這在F-14A上面得到了充分展現——無論是為了高速飛行而設計的可變後掠翼機構、對轟炸機探測距離達到320千米的AN/AWG-9火控雷達還是作為F-14A的標誌性武器的AIM-54「不死鳥」遠程空空導彈,其目的都只有一個:儘可能快地發現和接近蘇聯轟炸機、並在儘可能遠的距離上擊落蘇聯轟炸機和反艦導彈。雖然類似《壯志凌雲》里攔截敵方戰鬥機和空中格鬥的方面F-14A也是好手,但畢竟戰鬥機不如轟炸機威脅大,可以說F-14A就是一款融入了第四代戰鬥機特性的截擊機。

最高速度VS火力全開——一場兩代《壯志凌雲》主角機的虛幻之戰

圖註:準備起飛的F/A-18F

對於F/A-18F來說,其發展路線則是完全不同的情況。F/A-18F的前身是F/A-18,而F/A-18的編號則來源於F-18和A-18,從編號上就不難看出該機最初是給F-14A「打下手」以及用於替換A-7的。由於最初的任務定位就是巡邏和對地攻擊,F/A-18自然也不太注重高速性能(當然這也與該機的設計基礎YF-17有關),因此該機雖然綜合飛行性能不錯但速度著實不算好。而在設計F/A-18F時,由於該機基本上就是F/A-18的放大、並未對氣動布局作出太多修改,同時此時期蘇聯已經解體、美國海軍基本處於「天下無敵」的狀態、艦載戰鬥機執行攔截任務的頻率大幅降低,因此F/A-18F速度慢一點也不是什麼問題。當然,從其他方面來看,F/A-18F可圈可點——該機具有出色的航電系統和武器系統,同時滯空時間長、巡邏範圍廣,因此仍然是一種非常不錯的戰鬥機。

一場虛擬的戰鬥:「貓拍死蟲子」還是「黃蜂蜇死貓」?

我們假設這樣一個場面:某年某月某日,兩個不同時空的「獨行俠」與其后座武器控制官準備完畢,即將分別駕駛F-14A和F/A-18F起飛進行正常巡邏任務。但此時這兩個不同時空的航母戰鬥群被扭曲到了同一片海域,而且莫名其妙地無法既無法同各自的上級和友軍單位取得聯繫、也無法與對面的航母戰鬥群取得聯繫或通過敵我識別。為探明虛實,兩個航母戰鬥群在雷達上發現對方後相向而行,同時保持高度戒備。此時,兩個「獨行俠」也分別駕駛F-14A和F/A-18F起飛了。在E-2艦載預警機的遠程警戒雷達的支援下,兩位「獨行俠」在相距F-14A超過300千米的距離上即發現了對方,並做好了攔截和攻擊的準備。

最高速度VS火力全開——一場兩代《壯志凌雲》主角機的虛幻之戰

圖註:航母甲板上的F-14A

這時,兩位「獨行俠」可能都對已經判斷出的目標類型心存疑慮,但在艦隊指揮官的指令下仍然決定接近並攔截對方。由於F/A-18F採用了一些隱身材料、其雷達反射面積較小,因此F-14A直到進入AIM-54「不死鳥」的射程之內才發現對方,而此時F/A-18F早已捕捉到了F-14A並做好了應對準備。此時,F-14A的后座武器控制官「塘鵝」已經準備好了發射AIM-54的準備,但「獨行俠」決定將距離拉近一些以確保不會跟丟目標。然而令駕駛F-14A的「獨行俠」意想不到的是,駕駛F/A-18F的「獨行俠」接到的指令是來襲的F-14A屬於敵方空軍、正準備發起襲擊,因此憑藉AIM-120D遠達140千米的最大射程,F/A-18F已經精心設計好了一場埋伏。

最高速度VS火力全開——一場兩代《壯志凌雲》主角機的虛幻之戰

圖註:AIM-54空射導彈

當F/A-18F開始搶佔優勢空域時,駕駛F-14A的「獨行俠」憑本能感受到威脅正在提升,因此此時F-14A也會利用能量和速度上的雙重優勢來改變自身位置。然而就在F-14A姿態和位置調整完畢時,由於兩機相對距離已經接近AIM-120D的不可逃逸區,F/A-18F突然向F-14A發射了兩枚AIM-120D。駕駛F-14A的「獨行俠」在接到雷達告警系統的提示音後雖然知道自身已經遭遇危險,但仍然決定發射AIM-54作為驅逐和報復。然而,由於AIM-54的主動雷達導引頭設計時代較早、抗干擾能力較弱,因此可能會因為F/A-18F的自衛性電子干擾而失效。同樣,因AIM-120D在接近F-14A時能量已經所剩不多,因此本來就在戰鬥機武器學校學習過如何擺脫導彈攻擊的「獨行俠」駕駛F-14A進行機動,僥倖擺脫了攻擊。

由於第一階段雙方誰都沒能將對方擊落,F-14A和F/A-18F還在繼續接近。為搶佔先機,F-14A發射了AIM-7M「麻雀」企圖擊落F/A-18F,但F/A-18F也立即發射了AIM-120D。由於AIM-120D可以發射後不管,而AIM-7M則需要機載雷達照射目標,F-14A面臨兩難境地。為確保安全,駕駛F-14A的「獨行俠」只能放棄照射F/A-18F而進行規避,當然了在此之前F/A-18F在發射完AIM-120D後已經改變了位置和姿態,F-14A本來也基本不存在照射目標的窗口期。F/A-18F此時的情況並不樂觀,由於升空前並不知道會發生空中遭遇戰,因此該機攜帶的武器數量有限,消耗三枚AIM-120D後機載武器已經消耗掉了一少半。但由於擔心這架F-14A會叫來幫手,駕駛F/A-18F的「獨行俠」仍然決定盡其所能將該機擊落。此時的F-14A情況也很危險,由於連續的機動和加速,目前F-14A不但喪失了部分能量優勢,而且燃料消耗嚴重,接下來的戰鬥,駕駛F-14A的「獨行俠」打算邊打邊退,並回到艦隊防空圈內準備呼叫己方戰機支援。

最高速度VS火力全開——一場兩代《壯志凌雲》主角機的虛幻之戰

圖註:AIM-120導彈

然而,戰場形勢並不會因個人的決定而改變。正當駕駛F-14A的「獨行俠」準備撤退時,發現F-14A姿態變化的F/A-18F決定憑藉剩餘燃油較多的優勢繼續追擊,隨後駕駛F/A-18F的「獨行俠」再次發射AIM-120D。這一回,F-14A的好運到了終點,由於為了轉向返回艦隊防空圈而放慢了速度,當AIM-120D奔襲而來時F-14A恰好剛剛完成轉彎準備加速、處於速度最慢的階段,雖然駕駛F-14A的「獨行俠」再一次聽到告警音後十分明白自身的出境,但為時已晚。當AIM-120D在距離F-14A幾十米的距離上引爆戰鬥部後,這架F-14A再也沒有了返回航母的可能,無奈之下駕駛F-14A的「獨行俠」和「塘鵝」只能無奈地拉動彈射座椅的手柄跳傘逃生。自此,這場虛擬的空戰畫上了句號,駕駛F/A-18F的「獨行俠」戰勝了當年的自己。

總結:時代決定的差距

上述虛擬作戰假想結果,很顯然會讓很多「貓黨」非常不爽。然而無可批駁的是,F-14A雖然在上世紀80年代是性能十分卓越的戰鬥機,但在21世紀它就是一款落伍的裝備。事實上,不要說F-14A,哪怕是在F-14A基礎上對航電、武器系統和發動機進行了全面升級的F-14D,在退役之前也已經沒什麼特別顯著的優勢了——在該機退役前與F/A-18E/F、「陣風」等型號的艦載機的模擬對抗中,佔據上風的次數也並不多。當然,這並不是說F-14的基本平台設計存在什麼問題,如果按照上世紀90年代在F/A-18E/F設計的同期格魯曼公司提出的ASF-14、TomCat-21等方案生產新一代的F-14,其性能不但不會比F/A-18E/F差,而且還具有一些特的優勢。「獨行俠」如果能駕駛這樣的F-14與駕駛F/A-18F的自己對抗,想必能打得有來有回。

但歷史沒有假設,將F-14改進為「四代半」戰機的種種設計方案,最終只停留在了圖紙和模型階段。而今的F-14,僅剩下伊朗空軍中為數不多保持飛行狀態的機體維繫著「雄貓」最後的榮光,而F/A-18F則在賣力地為美國海軍在世界的各個角落飛行著。當我們感懷於只能在銀幕上領略F-14的曾經的雄姿時,其實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將傳奇留給歷史,讓經典成為追憶,這對於一種在人類航空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的戰機來說,挺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