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沙漠之狐隆美爾究竟是不是神

沙漠之狐隆美爾究竟是不是神

作者:[美]羅伯特·M.奇蒂諾

譯者:胡毅秉

北非戰場的「神話」要比其他任何戰場都多,其中一個經久不衰的神話便是關於埃爾溫·隆美爾。戰後幾十年,他仍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明星」之一,人們為這位「沙漠之狐」書寫了不計其數的傳記,而他出現在銀幕上的次數要比其他所有德國將領加起來還多,幾乎每個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學者都知道隆美爾的神話。

隆美爾指揮非洲軍獲得的戰績確實激動人心,但也有許多優秀的分析家認為它們終究只是毫無價值的次要事件。隆美爾對枯燥的後勤學缺乏興趣,他酷愛戰鬥,他總是在戰鬥最激烈的時候遠走高飛,所有這一切或許都是電影的好素材,但是在現代條件下出現在一個軍隊指揮官身上卻是災難性的,而且它們都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他在這片沙漠中的最終失敗。

當隆美爾抵達非洲時,他帶去了一套已經全面成熟的戰法。這個男人曾在1917 年的卡波雷托戰役中憑藉著一連串驚心動魄的山地戰勝利獲得了功勛勳章(藍馬克斯勳章),也曾在「黃色方案」行動中指揮第7 裝甲師。在法蘭西會戰中,隆美爾的表現與其說是像傳統的師級指揮官,不如說是像執行奔襲任務的18世紀輕騎兵。

在非洲的隆美爾繼續化身為「自由巡行的輕騎兵」。隆美爾接到的命令,無論是來自希特勒,來自總參謀部,還是來自他名義上的上司——北非戰區的司令伊塔洛·加里博爾迪將軍(General Italo Gariboldi),都是明明白白、毫不含糊的。在歸他指揮的部隊達到一定實力前,他不應謀求對英軍發動決定性的作戰。他的部隊本來僅僅是一支攔阻部隊,作用是激勵和支持義大利軍隊,防止他們未經一戰就撤退到的黎波里。這是一個合理的要求。隆美爾最初的兵力極少,基本上只包括第5 輕裝師的偵察營和一個反坦克分遣隊。該師的其餘部分仍然在運輸途中,而第15 裝甲師要到5 月底才會到達非洲。

這是一場沒有事先謀劃的戰爭。在1939 年以前,德國總參謀部里幾乎沒有任何人設想過在歐洲以外開展大規模戰爭,在德軍決策圈裡沒有一個重要人物料到會再次進行此類戰鬥。德軍甚至基本上沒有非洲的地圖,在即將發生的戰役中,有相當一部分是隆美爾靠著指南針和車輛里程錶來指揮的。

儘管如此,隆美爾在抵達非洲時卻一心想找到發動進攻的機會。此時正逢沙漠戰爭的關鍵時刻。在1941年2 月英軍於貝達福姆(Beda Fomm)大勝意軍之後,理查德·奧康納將軍(General Richard O』Connor)本可以一鼓作氣將意軍趕出的黎波里。然而他卻失去了這個機會,因為倫敦抽走他最好的部隊,並將他們送到了希臘。英軍中東司令部解散了奧康納的第13 軍,代之以菲利普·尼姆將軍(General Sir Philip Neame)管轄的暮氣沉沉的昔蘭尼加司令部。雖然奧康納是當時英國屈指可數的經過實戰考驗的戰地指揮官之一,但卻被提拔到了行政崗位上,擔任駐埃及英軍司令。而具有最豐富的沙漠作戰經驗的部隊(第7 裝甲師),也被遣回埃及,分散駐紮在各地,從事各種雜役。代替第7 裝甲師駐紮在英軍前線的歐蓋萊(El Agheila)的是經驗不足的第2 裝甲師。該師有一個旅裝備了不少繳獲的義大利造M 13/40 坦克,這種坦克截至此時在戰鬥中的表現很難增強英軍士兵的信心,不過它們至少裝備了耐用的菲亞特發動機,因此具有比英國的「十字軍」式坦克更可靠的機械性能。

攝於1941年2月下旬或3月初,隆美爾 (圖中最右側) 在的黎波里碼頭觀看坦克的卸載。儘管任務和兵力都不允許他主動進攻,但他顯然已在內心裡盤算著如何進攻了。

隆美爾是個勇猛好鬥的戰將。他面對的是一批缺乏經驗的敵人、一個缺乏經驗的指揮官和一個不思進取的司令部。他雖然接到了明確的命令,但是他過去就有抗命的經歷,而且以此為榮。在和自己的義大利友軍(「公羊」裝甲師、第10軍的「博洛尼亞」步兵師與「帕維亞」步兵師)取得聯繫並親自實施了初步偵察之後,他就決定發起進攻。行動開始於3月24日,德軍的第3 偵察營對英軍在歐蓋萊的防禦陣地進行了試探性攻擊,守軍並未應戰就撤退了。

隨後德軍在3 月31 日進至布雷加港(Mersael Brega),與英軍坦克首次交手。這是一次激烈的小規模戰鬥,隆美爾經過精心偵察,在正面突擊的同時派一部分部隊在北面(也就是英軍陣地與大海之間)實施側翼包抄,然後對布雷加港隘路中的英軍步兵發起向心攻擊。最後第8 機槍營的突擊撕開了英軍陣地,繳獲30 輛卡車和50 輛布倫機槍裝甲車,並迫使倖存的英軍沿巴爾博公路(Via Balbia)倉皇逃向艾季達比亞(Agedabia)。隆美爾緊追不捨,其間僅僅為了接一些電話和電報而稍作停留,這些電話和電報來自柏林及羅馬,全都是警告他不要冒進的。在艾季達比亞,隆美爾又打了一場機動戰:他派第5 輕裝師的步兵和機槍部隊正面進攻守軍,然後又讓自己的坦克繞到南邊,攻擊守軍在沙漠一側暴露的側翼。在這場戰鬥中,他重創了皇家坦克團第5 營,摧毀約25 輛敵軍坦克。

德軍在4 月2 日進入艾季達比亞。雖然雙方目前僅僅打了三次勉強超過團級規模的小仗,但是此時隆美爾明白,自己已經打亂了英軍在昔蘭尼加的整個防禦部署。他的「威力偵察」(這是他說服上級讓自己開展行動時所用的字眼)此時已經成為一場全面進攻。他兵分三路同時進擊。在他的左路,是義大利「布雷西亞」師和第3 偵察營,他們沿海岸公路行進,不斷騷擾撤退中的英軍。在右路,德國第5 輕裝師和義大利「公羊」裝甲師的偵察營拉開寬廣隊形掃蕩空曠的沙漠,穿越大昔蘭尼加突出部的底部,奔向海岸公路上的德爾納(Derna),以求切斷英軍退路。在這兩路部隊之間,隆美爾的裝甲主力(第5 裝甲團、第5 輕裝師一部和「公羊」師)則向著英軍在穆蘇斯(Msus)和梅基利(Mechili)的補給倉庫進軍。

攝於1941年上半年,非洲軍軍長隆美爾正在座車上就餐。

面對如此猛攻,英軍在昔蘭尼加的防線土崩瓦解。德軍推進過程中幾乎沒有發生一次戰鬥。左路縱隊在4 月2 日佔領艾季達比亞,4 日佔領班加西(Benghazi),7 日佔領德爾納。中路的主力坦克縱隊在4 月6 日抵達穆蘇斯和梅基利。德軍在當地繳獲了英軍堆積如山的各類物資,包括足以供德軍走完餘下的東進路程的汽油,還俘虜了英軍第2 裝甲師的師長和他的整個指揮部。次日,該縱隊的先頭部隊就抵達了賈扎拉。英軍後方陷入一片混亂。在4 月6 日,德軍一支摩托車偵察隊在黑暗中截住了一輛顯然因迷失方向而徘徊的小汽車。車上乘客正是昔蘭尼加英軍的指揮官尼姆將軍和奧康納將軍本人,兩人就這樣成了德軍的俘虜。兩位將軍的被俘標誌著戰鬥開始僅一個星期,英軍在昔蘭尼加的指揮系統就徹底崩潰。到了4 月11 日,德軍已經包圍沿海要塞托布魯克,一些小部隊還繼續東進,佔領了巴迪亞(Bardia)併到達了埃及邊境上的塞盧姆(Sollum)和卡普佐堡(Fort Capuzzo)。這是一次極速機動,其距離遠遠超過了隆美爾熟悉的歐洲條件下的機動距離。事實上,他在不到兩個星期的時間裡推進了約966 千米。

可是,這約966千米的推進有多大意義呢?雖然隆美爾通過一次大躍進衝到了埃及邊境上,但此時有一個不屈的要塞位於他後方,嚴重威脅著他的交通線和補給線。他曾嘗試在行進中奪取托布魯克,但是慘遭失敗。在復活節之戰(4 月10—14 日)和突出部之戰(4 月30 日—5 月4 日)中,第9 澳大利亞師的防守者頑強地守住了陣地。雷場限制了德軍的攻擊路線,而支援火炮、反坦克炮和支援坦克的直瞄射擊將突擊部隊打得落花流水,第15 裝甲師的師長海因里希·馮·普利特維茨將軍(General Heinrich vonPrittwitz)也在炮火下喪生。和過去所有偉大的德國將領一樣,隆美爾精通運動戰之道,但是像這樣難啃的陣地卻能使任何用兵如神的指揮官顯得與凡人無異。

托布魯克不僅沒有被攻克,還因為它的存在使隆美爾穿越沙漠的大進軍變得毫無意義。事實上,雖然這第一次戰役使隆美爾在德國以外聲名鵲起,但卻沒能為他在柏林的指揮機構中贏得多少支持。隆美爾證明了自己是處理空間和時間問題的大師,能夠以最快速度前進到他想去的任何地方,在國內產生了巨大的轟動效應和各種頭條報道。但是除此之外,他取得了什麼成就呢?在4 月底,哈爾德將軍把自己的軍需總監弗里德里希·保盧斯將軍(GeneralFriedrich Paulus)派到了北非,他的任務是:與顯然「發了瘋」的隆美爾會談,設法讓他恢復理智。

本文摘自《國防軍:第一部.折戟沉沙,1942年德軍歷次戰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爭事典 的精彩文章:

巴格拉季昂行動,戰鬥在華沙接近地
《三國志》中的趙子龍長坂救主

TAG:戰爭事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