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這部慘烈的戰爭片,讓我們見證了英雄的誕生

這部慘烈的戰爭片,讓我們見證了英雄的誕生

**本文涉及劇透**

「紅旗到底能打多久?」

1930年,城市暴動還是農村根據地?中國革命道路的問題尚未達成共識。面對紅軍隊伍中的悲觀情緒,毛澤東做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論斷。

次年,一個閉塞偏遠的贛東南小城中,這束星火開始熊熊燃燒。這個小城,就是瑞金。

瑞金,中國五大革命聖地之一,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所在地,工農紅軍萬里長征的出發點。當年,面對國民黨反動派,僅有24萬人的瑞金,就有11.3萬人參加革命,其中5萬餘人為革命捐軀。

這部慘烈的戰爭片,讓我們見證了英雄的誕生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瑞金革命遺址

紅色老區瑞金,不僅親歷了反圍剿鬥爭,還流傳著一個「八子參軍」的真實故事。

1934年5月,據《紅色中華報》記載,江西瑞金沙洲壩,有一位楊姓老人,將自己的八個兒子送上戰場,結果全部壯烈犧牲。

噩耗接連傳來,悲傷過度的老人一病不起,毛主席聽說這件事,帶著兒子毛毛前來探望,可惜的是,當他趕到的時候,老人已經離開了人世。

這部慘烈的戰爭片,讓我們見證了英雄的誕生

《紅色中華報》中的「八子參軍」報道

三十多年的等待,老人沒有等來八個兒子,但卻等來了新中國的曙光。

2019年,這段動人的革命往事,終於被一位江西籍導演搬上了大銀幕,名字就叫做[八子]

這部慘烈的戰爭片,讓我們見證了英雄的誕生

「八子參軍」雕塑

血淚盈襟,為國為家;兄弟八人,氣壯山河。

真實歷史改編,商業路線製作,電影[八子],是一部兼具革命精神人文情懷的中國式戰爭大片。

影片以「第五次反圍剿「為背景,講述了楊家六子悉數犧牲之後,最小的兒子滿崽,毅然加入紅軍隊伍,在大哥楊大牛的帶領下,與全排戰士浴血奮戰的故事。

這部慘烈的戰爭片,讓我們見證了英雄的誕生

清華大學尹鴻教授給予[八子]高度評價

本片導演高希希,多次獲得金鷹、華表、飛天與白玉蘭等重要獎項,他所拍攝的《歷史的天空》、《血戰長空》等經典戰爭戲,廣受業界讚譽與觀眾好評。

這部慘烈的戰爭片,讓我們見證了英雄的誕生

高希希代表作《歷史的天空》

「穿上這身軍裝,你就是戰士!就是我兄弟!」,楊大牛的扮演者邵兵,展現出了精湛的演技,他塑造的這位鐵血排長,身上既有鐵漢的執著,也有兄長的柔情,形象立體而飽滿。

這部慘烈的戰爭片,讓我們見證了英雄的誕生

邵兵在片場演練槍姿

「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何潤東扮演了神奇狙擊手李大山。他毫無違和感的演出,是電影中隱藏的一大亮點。

這部慘烈的戰爭片,讓我們見證了英雄的誕生

一身軍裝的何潤東

值得一提的是,青年演員劉端端,曾是[綉春刀]中陰狠果決的信王,這次扮演淳樸青年「滿崽」,在他身上看不到前作的影子。這種巨大的形象轉變,離不開片場的刻苦磨練。

這部慘烈的戰爭片,讓我們見證了英雄的誕生

劉端端:從信王到滿崽

據他回憶,劇組輾轉多種地形取景,戰爭場面的比例超過八成。拍攝期間正值寒冬,又遭遇極端天氣。

長達46天的陰雨中,他與大學生群演,浸在泥濘河水中,一泡就是幾個小時。這段受傷浮腫的難忘經歷,用他的話說,「拍攝到中間時,每天下雪,腳凍得像贛南的臍橙。」

這部慘烈的戰爭片,讓我們見證了英雄的誕生

辛苦的群演

年輕演員重走革命之路,現代手段重現戰場之景,慘烈中見真情,犧牲中見悲壯。

當反圍剿戰爭進入艱難階段,「一個」與「八個」之間、「小戰排」與「大部隊」之間、「個人生命」與「偉大事業」之間,電影[八子]為我們展現了紅軍戰士的莊嚴抉擇。

這部慘烈的戰爭片,讓我們見證了英雄的誕生

眾將士為犧牲的戰友送行

真實是歷史的表情,也是決定這部電影成敗的關鍵。

如導演所言,對一部硬核歷史戰爭片來說,「真實感」,無疑是視聽場面的核心追求。

電影[八子],為了營造真實的戰場環境,將「」與「」作為兩大關鍵法寶。

先說「臟」。

贛南地區的陰雨天氣,使戰場到處是泥濘,再加上炮火連天的戰鬥,空中灰塵混合著泥土。長期身處這種作戰環境,即使是紀律嚴明的紅軍戰士,也無暇顧及儀錶了。

這部慘烈的戰爭片,讓我們見證了英雄的誕生

演員臉上清晰可見的泥土

無論你是偶像派還是實力派,扮演紅軍的第一件事,就是塗抹上厚厚的黑臉妝。

全員灰頭土臉的造型,輔以特殊做舊的服裝,精心準備的槍械,給予了電影充分的真實感。

戰爭戲中,常常為人詬病的「嶄新」質感,在這種盡量仿照當時原貌的努力下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演員身上所散發的「復古」氣息。

這部慘烈的戰爭片,讓我們見證了英雄的誕生

要想達到真實的「臟」,演員從形象上貼近史實,攝影則從色調上排除干擾。

電影[八子],特別選用了低飽和中性灰的影像風格,前期拍攝與後期調色,兩者相互配合,一起用視覺化手段遠離現實環境,給觀眾帶來了一個硝煙瀰漫的肅殺戰場。

這種灰濛濛的冷色調中,金色的火光,暗紅的血色,在環境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地醒目。隔著銀幕的觀眾,彷彿也能嗅到火藥味與血腥味。

這部慘烈的戰爭片,讓我們見證了英雄的誕生

這部慘烈的戰爭片,讓我們見證了英雄的誕生

再說「吵」。

第五次反圍剿時,天上有飛機轟炸,地上有大炮擊殺,敵軍火力堪稱猛烈密集。隨時爆發的戰鬥,更是如幽靈一般潛伏在紅軍身旁,說現身時便現身。

為了模擬真實的戰場環境,電影用震耳欲聾的聲音效果,給觀眾帶來了沉浸式體驗。緊盯發光的銀幕,敵軍的戰機從你耳邊飛過,大炮還在持續轟鳴,恐怖的戰場氛圍,自然是不言而喻。

上一秒還在清點戰場,下一秒就開始了就地反擊,戰事有多突然,氣氛就有多緊張。電影動靜結合的敘事節奏中,以往國產片不重視的聲音元素,在這裡成了烘托影片氛圍的絕對主角

這部慘烈的戰爭片,讓我們見證了英雄的誕生

當你身處1934年的反圍剿前線,除了周邊戰場環境,戰鬥內容也是真實感的考察重點。

本片有大約80%的戲份都是戰爭戲。從壕溝對立的陣地戰,到林中火併的遭遇戰,從赤手空拳的肉搏戰,到拔除據點的爭奪戰,類型豐富的戰鬥,反映了真實歷史中的複雜戰況。

這部慘烈的戰爭片,讓我們見證了英雄的誕生

肉搏白刃戰

各種各樣的戰鬥中,「爆炸戲「幾乎都是最精彩的場面。

來自好萊塢的爆破師,原以為設計2000個炸點足矣,最終使用了4500個炸點。他不會曉得,這些耗費的火藥,每一枚都會是當年歷史的證明。

這部慘烈的戰爭片,讓我們見證了英雄的誕生

「嘭~」、「嘭~」,震撼人心的時刻,總是伴隨死亡的陰影,足見反圍剿鬥爭的慘烈

坐在椅子上的觀眾,被強烈的視聽感染,隨著陣陣爆炸聲,被拖入了一場無法喘息的激烈對峙

楊家老小滿崽,是個真性情的主兒,從他的身上,我們見證了中國式英雄的誕生。

初登場時,滿崽只是個叛逆少年,一番輾轉騰挪伺機反殺,就結果了林中野豬的生命。帶著這份愣頭青的果敢,他一上來就投奔大哥大牛,要加入紅軍隊伍。

大結尾時,滿崽受命去執行任務,前方雖已屍橫遍野,他卻堅持前仆後繼。帶著這份戰士的堅決,他玩命跑向目的地,心中只有唯一信念,就是一定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即便是死。

這部慘烈的戰爭片,讓我們見證了英雄的誕生

表面看來都是「勇敢」,內核卻是大相徑庭。從無知無畏視死如歸,滿崽的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

「我來了就沒想回去!」「你難道想我們八個人全死在這嗎?」

第一次見大哥,嚷著參軍的滿崽被嚴詞拒絕;再見大哥,滿崽一見面就被踹翻在地。

深知戰爭殘酷的大哥,知道老弟不過是少年心性,想學哥哥們參軍,骨子裡還是個人英雄主義

這部慘烈的戰爭片,讓我們見證了英雄的誕生

拗不過老弟的犟脾氣,大哥讓滿崽進了隊伍。恐懼,成了滿崽在軍中學到第一課。

先是,「死亡的恐懼」如期而至。剛上戰場就被打中頭盔,躲在屍體堆的滿崽,望著身旁接連倒下的戰友,此刻,不再嘴硬裝狠,而是捂嘴尖叫,希望大哥來救命。

接著,「殺人的恐懼」開始到來。「我做不到!」,瞄準一番未果,膽怯的滿崽,開始歇斯底里地狂吼。一旁的大哥,立馬抓住老弟的身體,對他進行震撼教育:「這是打仗!你不殺他,他就殺你!」。

所謂「不破不立」,恐懼擊潰了滿崽的想像,使他得以融入真實戰場。

這部慘烈的戰爭片,讓我們見證了英雄的誕生

滿崽在軍中學到的第二課,叫做「責任」。

「你要是當逃兵,我就一槍打死你!

一邊說話一邊開槍,大哥大牛的眼中,戰士的尊嚴大於兄弟的身份。這種怒不可遏的舉動,看在滿崽眼裡很是不解,被誤會的他,只能將鬱悶發泄在打架上,大聲辯解著「我不是逃兵」。

這部慘烈的戰爭片,讓我們見證了英雄的誕生

受命去送子彈,滿崽認識了神槍手李大山。「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智勇雙全的李大山,用生命緊守陣地,他就像是滿崽的精神偶像,想要學習的典範。

當滿崽從大哥手中,鄭重地接過大山的狙擊槍,流下淚水的他,終於明白了責任的意義。從這一刻開始,滿崽不再是那個險中求勝的斗豬少年,而成了步伐堅定的真正戰士

這部慘烈的戰爭片,讓我們見證了英雄的誕生

第三課,對於滿崽來說,叫做「犧牲」。

當滿崽主動請纓去送消息,一向嚴苛的硬漢大哥,開始溫柔地叮囑他事項,言語里都是長兄的牽掛。

樹林中,他背著老弟蹚過溪水,彷彿又回到了小時候。

這部慘烈的戰爭片,讓我們見證了英雄的誕生

必須要炸橋,才能救部隊,為了更多人的安全,大哥擋在敵人的槍炮前。

緊跟而來的滿崽,已經是個大人,為了給母親的承諾,他吃力背起受傷的大哥,一步步地向前進。

這部慘烈的戰爭片,讓我們見證了英雄的誕生

軍中三課,充滿兄弟之情,滿崽在大哥的塑造下,成長為一個中國式的英雄。

這樣的英雄,不是衝鋒陷陣的個人主義者,而是英勇獻身的集體一份子。

這部慘烈的戰爭片,讓我們見證了英雄的誕生

八個兄弟的事業,蘊含著整個中華民族的優秀品格。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傳宗接代,曾是中國家庭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

然而,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楊家卻出了「八子參軍」的傳奇。這種超越親情倫理的無私奉獻,源於贛南蘇區人民支援紅軍的魚水情,源於他們對工農革命偉大事業的信任

這部慘烈的戰爭片,讓我們見證了英雄的誕生

瑞金紅軍烈士紀念塔

一個母親,先後將八個兒子送上戰場,明知戰事無情卻執意前行。她該有多麼地決絕,才能戰勝心中的不舍;她又該有多麼地不舍,才會如此長久地等候

這種深沉的母愛,正是鑄造八子事業的基石。對於身處和平年代的我們來說,回憶共和國成立的艱難歷程,對於蘇區人民的飲水思源,正是對這些偉大母親的最好紀念。

這部慘烈的戰爭片,讓我們見證了英雄的誕生

這部慘烈的戰爭片,讓我們見證了英雄的誕生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身而取義者也。」

捨身取義,向來是中國文化的主流價值觀。對於紅軍戰士而言,這個「義」便是革命的勝利。不想死,也不願意死,一心想著回家,可是為了崇高的事業,有時,犧牲便是必然的選擇。

於是,反圍剿的總目標下,小戰排為了大部隊而犧牲,個人生命為了偉大事業而犧牲,堅持戰鬥的「一個」,為了「八個」的集體利益而犧牲。

這種犧牲的背後,是戰士們強烈的愛國情懷。

這部慘烈的戰爭片,讓我們見證了英雄的誕生

「血肉鑄山河,英雄永不朽。」

6月21日,「中國式戰爭大片」[八子]在全國院線上映。

慘烈的戰鬥,喚起了我們對於幸福生活的珍惜;青春的成長,喚起了我們對於熱血戰士的崇敬。真實感、真英雄、真感情,一部情真意切的電影,值得我們每個人的支持。

這部慘烈的戰爭片,讓我們見證了英雄的誕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電影周刊 的精彩文章:

《無所不能》:印度電影需要這樣的"硬核"
這部劇告訴我們,被「合理化」的偷情不是禁忌

TAG:看電影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