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始皇究竟是怎麼死的?死因太愚蠢,連史官都不好意思記載

秦始皇究竟是怎麼死的?死因太愚蠢,連史官都不好意思記載

周朝末年,諸侯勢力過大,並最終取代了周天子,天下陷入了分裂的狀態。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角逐,韓趙魏楚燕齊秦七個國家脫穎而出,形成七國鼎立的局勢,世人又將這個時期稱為戰國。

然而,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完成統一大業之人便是嬴政。嬴政通過努力,提升了秦國的國力,在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期間,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並於39歲時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強大國家——秦朝,並奠定中國本土的疆域。

嬴政覺得,自己的功績是十分偉大的,甚至勝過之前的三皇五帝,於是便採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所以自稱「始皇帝」,後人則稱其為「秦始皇」。

在後面的日子裡,秦始皇也為國家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比如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在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修築靈渠,溝通水系,為中國的發展做出了卓著貢獻。明代思想家李贄將秦始皇譽為「千古一帝」。

同時,秦始皇在位期間開發了許多大型工程建設,包括修築長城、建阿房宮以及修建驪山陵等許多項目,同時施政過於急躁,令人民徭役過重,這也是秦朝在他死後3年迅速衰亡的重要原因。

然而,到了秦始皇統治的後期之時,他卻開始追求長生不老之道,並且勞民傷財,殘暴不已,最終動搖了秦朝統治的根基。公元前210年之時,秦始皇在東巡途中駕崩,給後世留下了無限猜想的空間。

對於秦始皇的死因,人們有著不同的看法。由於秦始皇病死於七月,正值暑夏,暑病就是最大的嫌疑。因此,一些學者在推測秦始皇的死因時,都認同秦始皇不堪天氣炎熱和舟車勞頓而中暑。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對於秦始皇由這樣的記載:「秦王為人蜂準、長目、摯鳥膺。」這裡除描述他的樣貌,所說的「摯鳥膺」其實就是現在所說的雞胸,屬於典型的先天不足缺鈣所致。

而秦始皇的鑾駕來到琅琊時正值盛夏,當地有「五黃六月熱死狗」之說。而秦始皇便是在此時病倒,並且出現發熱、惡寒、口渴、頭痛等中暑先兆。此時如果秦始皇能夠及時休息並施予清熱祛暑劑調理,並非不治。但是秦始皇是個固執之人,他執意前行,到沙丘(今河北廣宗)時,已出現神志不清、皮膚蒸熱、煩渴氣促、憔悴枯槁、不能進食等中暑高熱的癥狀,並最終病逝,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參考資料:《史記》、《資治通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風起念 的精彩文章:

因國丈一念之差,導致僕人告密,忠良損失殆盡,皇帝再無機會翻盤
同樣是子孫篡位,為何司馬懿的名聲比曹操差那麼多?

TAG:無風起念 |